金融创新助力能源产业绿色转型
【来源:期货日报网】
上海期货交易所(下称上期所)自2020年以来,紧扣能源产业发展需求,从绿色能源品种研发、能源价格基准构建、能源领域标准推广三大维度发力,以期货市场功能为纽带,为能源产业提供风险管理工具与市场化解决方案,助力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
紧随市场动态
完善能源金融衍生品矩阵
面对能源产业对低碳转型与风险管控的双重需求,上期所紧跟现货市场变化,聚焦清洁低碳能源领域,持续推进相关期货及期权品种研发上市,为产业链企业搭建专业化风险管理平台。
航运业作为全球贸易的“动脉”,长期依赖传统高硫燃料油,是碳排放的重点领域。据国际海事组织(IMO)数据,燃料油在全球船运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的2%左右。为应对气候变化,IMO于2018年通过《船舶温室气体减排初步战略》,明确到2030年和2050年船运碳排放强度比2008年分别降低40%和70%,2050年船运碳排放总量比2008年降低50%。同时,IMO2020法规将船舶废气中允许的硫含量从之前的3.5%m/m(质量比)大幅降低到新的最大值0.5%,低硫燃料油成为行业转型的关键。
上期所敏锐捕捉行业变革趋势,于2020年6月22日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正式挂牌低硫燃料油期货,采用“国际平台、净价交易、保税交割、人民币计价”模式,全面引入境外交易者参与,成为上期所顺应行业环保升级要求,践行期货市场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举措。
上市以来,低硫燃料油期货市场规模稳步扩大,服务实体经济功能持续增强,众多产业链企业借助期货工具实现了稳健经营。其中,中石化浙江舟山石油有限公司等船燃加注企业通过低硫燃料油期货锁定原料采购成本,有效应对国际油价大幅波动;复瑞渤集团等贸易商利用期货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了在亚太地区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上期所持续强化低硫燃料油期货与现货、产业的深度融合,2021—2022年与浙江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下称浙江大宗)联合推出“中国舟山低硫燃料油保税船供报价”,2023年与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联合发布“中国上海燃料油保税船供报价”,2024年6月和2025年9月与浙江大宗上线高、低硫燃料油POZZ(舟山价格窗口)系统的成交功能。这些以高、低硫燃料油期货结算价为基准的报价体系,为上海、舟山地区船燃市场提供了人民币计价的价格风向标,在亚太地区逐步构建起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定价体系机制,有力推动了我国在全球保税船燃市场定价话语权的提升,加速航运业能源低碳转型进程。
此外,近年来,随着液化天然气(LNG)产业链规模不断扩大,上游勘探开采、中游储存运输、下游终端消费企业面临的价格波动风险日益凸显。为满足产业风险管理需求,上期所正加快推进液化天然气期货及期权研发上市工作。
打造“中国氢价指数体系”
填补氢能定价空白
针对氢能产业发展初期“价格基准缺失、定价机制不完善”的痛点,上期所联合专业机构构建价格指数体系,为氢产业提供定价参考,推动能源市场化进程。
2022年9月,上期所联合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上海长三角氢能科技研究院,发布国内首个反映主要产氢区域价格的“中国氢价指数体系”,首批发布长三角氢价格指数,并且创新性地将氢定价与碳排放价格挂钩,首次实现“氢能价值+低碳价值”的联动定价。
此后,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上期所持续扩容该指数覆盖范围与品类,先后增加了唐山、珠三角、河南地区氢价格指数,通过“两周一更新”的频率,为区域市场提供及时的价格参考。2024年9月,上期所进一步发布了“中国绿氢价格指数”,“中国氢价指数体系”进一步完善。
此外,为提升氢价指数的产业适配性与权威性,上期所联合合作机构同步推进标准建设。2025年4月,《工业副产氢碳排放核算方法》团体标准正式发布,明确工业副产氢的碳排放核算流程、指标与方法,形成“指数+标准”的协同效应。
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为政府监测氢能市场动态、企业制定经营策略、投资者分析行业机遇提供了参考,而且推动了氢能与碳市场深度融合,为全国氢交易体系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助力氢能产业向标准化、市场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未来,上期所还将继续加强与各方的合作,在持续完善“中国氢价指数体系”的基础上,研究推动以氢为代表的绿色低碳期货品种,助力产业绿色转型。
从推出低硫燃料油期货引领航运低碳转型、推进LNG期货及期权的研发上市,到构建氢价指数、推广能源绿色标准,上期所始终紧跟能源发展大势,将期货市场功能与能源产业低碳转型需求深度融合。未来,上期所将继续紧扣金融“五篇大文章”中的绿色金融主题,围绕能源产业发展痛点,深化绿色品种创新与服务优化,为能源企业提供更精准的风险管理工具,为我国能源结构转型与“双碳”目标实现注入持久金融动能。(本系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