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25 日

赵欣舸答21:期待机构投资者推动中国资管行业发展

【来源:东方财富】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与结构转型,资管行业迎来发展“风口”。

  9月23日,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发布的《2025全球资产管理中心评价指数报告》显示,上海首次升至全球资管中心第五,尤其在资管科技、底层资产和增长率上均有较大提升,其数字基础设施、AI风投和专利产出方面已进入全球前列,显示出其基于综合优势的追赶潜力。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与会计学教授赵欣舸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投资者传统的投资是存款和房地产,房地产高速增长的阶段已经过去了。存款利率现在维持在较低水平,未来的趋势肯定是投资者把资金转向其他领域。

  中国资管行业前景广阔

  中国巨大财富需求有望转化成资管行业的增长动能。赵欣舸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社会财富不断积累,全国可投资资产高达300万亿元左右。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导向下,利率持续下行,同时,房地产经历深度调整,存款搬家现象不断上演。

  今年中国股市表现亮眼,这助推了资管行业发展。赵欣舸发现,有很多理财产品也是以股票为基础的,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不同,理财产品越来越丰富。从长远来看,散户占比高并不是市场最佳选择,美国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占据主导,期待机构投资者也能助推中国资管行业发展,未来中国资管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在赵欣舸看来,全球资管中心竞争格局表现为两大演进方向,一是科技驱动,AI模型、智能投研、智能投顾正在成为未来资管的核心竞争力,中美两国是头部竞争者。二是新兴市场正在更多地承担新增金融资产供给的角色,在底层资产领域,孟买和上海今年的排名仅次于纽约。

  发挥中国经济优势

  展望未来,赵欣舸分析称,下一阶段全球资管中心的竞争主要围绕三个新赛道:一是资管科技的竞争,“基础设施—模型—应用”的纵向贯通将决定资管中心位次的跃迁。谁能把“数字基础设施→AI风投与人才→模型与算法专利→面向资管场景的落地应用”串成闭环,谁就更有系统性优势。二是底层资产的“新供给”与“新定价”,传统股票/债券之外,数字资产、绿色/转型资产、新兴市场的另类资产成为新增量。三是长期资金的“制度型增量”,养老金、主权基金、保险金等长期资金将重塑资管中心的资金来源与产品结构。

  完整的产业体系是中国经济的底色,也为中国资管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底层资产。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鉴于此,赵欣舸认为,中国可聚焦绿色金融领域,践行ESG投资理念,将新能源产业优势转化为绿色资管竞争力。

  迈进第四次科技革命,中国已从过去的追随者转变为当下的引领者,新兴技术持续获得突破,为各行各业积累了扎实的技术供给。赵欣舸分析称,中国应把握好技术突围引发的中国资产重估效应,将底层技术优势转化为资管科技应用,利用好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开展资管科技创新,更好地赋能资管行业创新发展。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