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6 日

人民日报钟才文:中国经济发展具有开放共赢性

【来源:东方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决心不会变。三个“不会变”高屋建瓴、思想深邃,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展现出大党大国领袖的天下情怀和高瞻远瞩。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科学引领下,中国经济航船破浪前行,表现出鲜明的开放共赢特征。

  一是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为促进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维护者和推动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和稳定锚。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长期保持在30%左右,无论是应对上世纪末的亚洲金融危机还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都为稳定世界经济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一些国家内部增长与分配失衡、资本与劳动对立等问题日益突出,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极端主义愈演愈烈,经济全球化进程遭遇“逆风逆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多边主义是解决世界面临困难挑战的必然选择,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中国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支持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定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完善,为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正确方向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二是坚定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为世界经济循环畅通提供强大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符合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在新冠疫情期间,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确保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上的“中国段”不掉链子,极大助力了全球抗疫和世界经济复苏。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过去10年间,推动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平均度电成本分别累计下降超过60%和80%。“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副理事长、联合国前副秘书长索尔海姆指出,中国是全球绿色转型不可或缺的力量,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积极推动者。

  三是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国际社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合作平台。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开创性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共建“一带一路”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耕细作的“工笔画”,成为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硬联通”扎实推进,建成中老铁路、雅万高铁、钱凯港、蒙内铁路等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11万列,成为名副其实的“钢铁驼队”。据德国媒体报道,中欧班列让一度面临增长动能减退的杜伊斯堡再次焕发青春。“软联通”持续推进,已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合作文件,与3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23份自贸协定。“心联通”不断深化,农业、教育、医疗、减贫、水利、防灾减灾等领域一大批“小而美”民生项目落地生根,有效增进了共建国家人民福祉。

  四是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创造广阔机遇。3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时指出,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相信中国就是相信明天,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中国市场规模巨大、快速成长,每年已有近50万亿元的消费、超过20万亿元的进口。我国主动扩大进口,分享大市场机遇,已给予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已举办7届的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额超5000亿美元。我国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实现“清零”,电信、医疗、教育等服务业领域开放试点稳步推进。美中贸委会开展的会员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受访企业认为中国市场对维持其全球竞争力不可或缺。中国发展为世界提供的是巨大机遇,而绝非所谓“冲击”。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