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7 日

双节理财收益窗口收官,存款“搬家”潮隐现:利率下行期居民钱袋子该往哪放?

【来源:东方财富】

  作者:刘子琪

  “假期计收益最后机会,错过或少9天收益。”

  国庆、中秋双节假期来临前夕,银行与理财公司纷纷推出假期专属理财产品,多家银行APP首页打出类似上述口号,力推闲钱理财产品。

  截至十一前,已有包括工银理财、交银理财、平安理财、招银理财、民生理财、徽银理财等多家银行理财公司推出国庆节主题理财产品。

  如今“双节”已接近尾声,时代周报记者通过走访北京市多家银行网点发现,国庆期间理财产品销售情况较好。

  国庆节专属理财来袭

  相较于各大景点人满为患,国庆期间,来银行办理业务的人并不多,一些银行网点“不全勤营业”。

  招商银行工作人员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十一之前)前几天人挺多的,也有来问国庆理财产品的,现在买肯定是来不及了。”

  据该人员介绍,部分T+1的产品需要于9月29日收盘前购入,可在9月30日确认并在8天小长假中赢得收益。

  据招商银行APP,该行在APP推荐了几只节前投资产品,包括1只现金类理财、4只持有期30天内的“短期理财”、主打“长期增值”的基金和保险产品,以及当日起息的定期存款。

  除了延长销售时间,部分银行还推出可在9月30日购入的产品。如工银理财,其部分理财产品在9月30日交易时间内购入,同样可以享受假期收益。交通银行推出的多款固收类理财产品,最晚在9月30日16:00前成功买入,国庆假期即可计算收益。

  从理财产品名称来看,与往年新发带有“国庆专属”理财产品的情况不同。时代周报记者以“国庆”为关键词在中国理财网搜索发现,截至目前,国庆节专属理财产品共计5只,其中4只存续,1只募集,且多为中短期、固收类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上限最高达到5.4%,为农银理财发布的“农银同心·三年开放”价值精选(欢度国庆)。

  来源:中国理财网

  而今年理财公司主推的多为存续理财产品,以亮眼的历史收益表现吸引投资者目光。北京银行工作人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我们行)没有特定为国庆发行的产品,并同时推荐了另外几款业绩较好的产品。“虽然现在买国庆期间没有收益,但从长期来看,表现还是不错的。”

  某股份行理财经理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相比较同期理财产品,相关节假日主题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会略高一些。不过,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这种优势并不明显,如微众银行推出的其中一款理财产品,7日年化为2.99%,另一款成立以来年化为2.40%,和平日理财产品相比利率并无太大变化。

  来源:微众银行APP

  值得注意的是,购买理财产品还需注意期限。时代周报记者发现,由于多是存续产品,所以部分国庆节主题理财产品期限超过半年。另外,也有银行推出7天或30天持有期的国庆专享产品,但这些产品的收益确认日为10月9日,因此,投资者在购入之前,需仔细判断。

  存款“搬家”现象加剧

  从数据不难看出,一场悄无声息的存款“搬家”正在上演。

  据央行发布的2025年8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今年8月,居民存款新增仅1100亿元,而同期非银存款大幅新增1.18万亿元,同比多增5500亿元。

  所谓“非银存款”,指的是证券、信托、理财、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放在银行的存款。也就是说,相较于存款,居民手中的资金正涌向投资理财市场。

  此前,有银行工作人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现在选择存款的人不是很多,很多消费者还是更偏好理财,而买定存的更多是一些不愿意承担风险的老年人。

  招商银行副行长王颖曾在业绩会上表示,今年以来,零售客户的风险偏好发生了一些变化,稳健依然是主基调,进取型偏好正在边际改善,客户对权益类资产的偏好有所上升。

  回顾过去20年,我国出现过5次明显的居民存款“搬家”,分别为2006-2007年,2009年,2012-2015年,2021年,2024-2025年。究其背后原因,离不开银行存款利率持续下行。

  2022年4月,央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此后银行存款利率多次调降。尤其2024年下半年,国有大行率先下调存款利率,股份行、城商行陆续跟进。

  当前,国有大行定存利率已普遍降至“1字头”,银行降息潮持续进行下,“2字头”定存利率也随之减少,甚至部分银行出现存款利率长短期“倒挂”现象,导致存款的吸引力大幅下降。

  对此,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未来一段时间,市场利率仍然处于下行趋势,存款利率还有可能继续下降。居民可从自身风险偏好、投资需求、投资能力等出发,做好适合个人和家庭的资产配置。如果追求稳健收益,可以在存款之外,配置一部分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货币基金以及国债等产品。如果有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可以适当增配股票、偏股型基金以及黄金等产品。

  另一方面,去年9月24日,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联合出台一揽子金融政策,成为A股市场进入牛市的起点,股市亮眼表现使得较多投资者开户入市。

  自去年“9·24”以来,截至今年9月30日,上证指数累计上涨41.25%,沪深300上涨44.45%,北证50指数暴涨154.87%。

  而展望后市,据东吴证券推测,高息定期存款将在2025年至2026年迎来集中到期,这将导致居民和企业的存款“活期化”或转向非银存款。尽管2025年7月起已有部分定期存款减少,但大规模的存款“搬家”高潮尚未到来。

(文章来源:时代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