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10 日

大商所大豆期货受到巴西相关产业关注

【来源:期货日报网】

为大豆贸易提供更多风险管理选项

对全球大豆贸易市场而言,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大豆期货价格无疑是其定价的核心基准。在巴西,几乎每一笔大豆交易都会与CBOT价格挂钩。近年来,随着美国大豆出口份额下降,全球贸易结构向巴西—中国倾斜。中国及巴西作为全球大豆贸易的主要合作国,双方企业有必要思考在双边贸易中,是否应转而使用更能体现消费国供需变化的大商所黄大豆2号期货价格?

近日,在由全球知名金融服务公司Stone X组织的交流会上,来自巴西的20余位农场主和农业产业企业代表与大商所相关工作人员就此问题展开了探讨。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近年来,在全球政治经济环境不确定性激增的背景下,贸易领域的挑战日益加剧。以大豆贸易为例,巴西农场主代表Paulo告诉记者,目前除了种植过程中的化肥、人工费等一些必要的成本支出外,政治上的变化尤其是美国总统换届后不同的政策等,给市场价格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据巴西某炼油厂商务总监Ricardo介绍,近年来,巴西种植业面临很多挑战。近两年,虽然国际大豆价格整体承压,但他所在炼油厂的采购价格相对较高,这是因为炼油厂位于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这里一直是大豆价格最高的地方。近些年受巴西大豆产地干旱缺水等影响,为维持大豆产量,农场主不得不在田地管理上花费更多的金钱及精力,叠加巴西人工费长期较高等因素,当地的收购价格始终居高不下。

此外,近两年,在特朗普执政下,美国相关政策经常出现变动。Ricardo表示:“我们所有的业务都会使用衍生工具进行对冲,这样可以提前锁定最终利润。”

对此,Stone X巴西公司代表Jonas Pizzatto深有体会。据他了解,所有的巴西客户,包括农民、合作社、压榨商和贸易商,在经营过程中都会使用CBOT的工具对冲风险。不过,这主要是受习惯和流动性的影响。

Ricardo表示,事实上,近年来,雷亚尔与美元的汇率波动、美国政府关税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已让单一定价基准的风险暴露无遗。

目前,中国是巴西大豆出口第一大目的地。巴西外贸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6月,巴西对华出口了价值190亿美元的大豆,占大豆总出口额的74.6%。然而,这种“巴西种植—中国消费”的贸易流,却长期参照北美市场价格。数据显示,2017年南美大豆离岸价与CBOT期货价格的相关性曾经达到0.87,但2018年后持续下跌,目前价格背离现象显著。

交流会上,大商所黄大豆2号期货合约引起巴西代表团的关注。该合约以榨油用大豆为标的,与巴西出口中国的大豆品质高度匹配,且允许境外交易者参与。人民币计价方式则直接反映中国压榨企业的采购成本。Paulo坦言:“特朗普执政时期的贸易政策让我们意识到政治风险可能随时切断供应链,寻找目的地市场的定价工具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事实上,中国商品期货市场已具备全球影响力。FIA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商品期货与期权成交量占全球的72%,其中大商所农产品期货成交量连续12年位居全球前列。大商所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我们为全球大豆产业客户提供‘目的地市场’的风险对冲选项。巴西企业可通过‘CBOT+DCE’的组合策略,同时管理原产地与消费地的价格风险。”

尽管认知转变尚需时间,但巴西产业界已展现出积极姿态。Ricardo表示:“在了解到大商所相关品种的市场体量及流动性情况后,我相信未来大家一定会看到一些转变,至少我们会考虑进行一些中美市场的套利以及在现货市场加入大商所相关品种价格作为定价参考。”

“用美国市场的价格,将大豆卖给中国,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在Ricardo看来,中国要做的是“更多地向市场展示中国的衍生品价格更能体现贸易终端需求情况,且更容易对冲巴西与中国贸易中可能出现的价格波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