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13 日

贸易摩擦升级,再看稀土产业逻辑

【来源:虎嗅网】

稀土行业核心投资逻辑

稀土被誉为“工业维生素”,在高端制造和国防科技领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人形机器人被视为稀土永磁的下一个“杀手级应用”,增量需求巨大。

中国凭借全球最大的稀土储量和产量,在国际供应链中占据关键地位。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之际,稀土已成为中国应对美方施压的战略筹码。

因此,稀土产业的研究不仅要看供需格局,也要看中美政治博弈。

 

2025年10月9日最新出台的出口管制政策成为稀土板块的重要催化剂

该政策通过全面扩大管制物项范围,同时实施“长臂管辖”与关键技术封锁,从根本上重塑了全球供给秩序。

叠加国家稀土战略储备量拟增加25%以及行业整合基本形成“南北双寡头”的格局,供给端的刚性与可控性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供给端的强力收缩与下游高端需求的持续扩张, 预计将驱动行业景气度持续上行,并推动价格中枢系统性抬升。

下面我们详细展开。

 

稀土:17种现代工业维生素

稀土元素因其独特的4f层电子结构,具备优异的光、磁、电和化学性能, 在高端制造和国防科技领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按稀土元素的原子序数,可以进一步分为轻稀土和中重稀土两类。

镧、铈、镨、钕、钷、钐、铕(La~Pm,原子序数57~61)为轻稀土, 钪、钆、铽、镝、钬、铒、铥、镱、镥(Sm~Lu, 原子序数 62~71)再加上钇(Y,39)统称为中重稀土,越往后密度越大、丰度越低、价格越贵。

就像做菜只撒几粒味精,味道就能立刻升级,稀土就是工业里的“那撮盐”, 能在“微观尺度”上赋予材料“超能力”。

加一丁点稀土,磁铁的吸力就能瞬间翻倍;导弹变小,却可以飞得更准;在光纤里掺一点稀土,激光就能瞄到几十公里外;在喷气叶片上喷一层稀土,飞机就能扛得住更高温、飞得更快。

 

稀土元素之所以这么神奇,根本原因在于它们拥有独特的电子结构,尤其是4f电子层的特殊排布

这条轨道被外层的5s²、5p⁶电子严严实实地“罩”住,几乎不参与成键,却独自掌控着材料的光学、磁性和化学活性。

首先,4f电子层的能级特性是关键 ,其原始简并轨道仅7个,但在晶体场作用下,会劈裂为几十个细分能级。

这些能级间的能量差与特定波段光子能量匹配,且跃迁受干扰极小,因此稀土离子受激发后能发出单色性极佳的锐利光,比如钕(Nd³⁺)就借此制成医疗、激光笔用的高功率激光器。


其次,4f电子的自旋-轨道耦合极强,带来了巨大磁矩与磁各向异性。重稀土离子未成对4f电子多(如Gd有7个),使其磁矩显著大于过渡金属 ,与铁钴合金化后,磁性能比铁氧体高一个量级,NdFeB永磁体由此驱动电动车电机、风机和导弹制导系统。


第三, 稀土元素具有多变的价态(如Ce³⁺/Ce⁴⁺),具备较强的化学活性 ,可用于氧化还原催化,多应用于汽车尾气净化器(如铈基催化剂)、石油裂化催化剂、环保脱硫等场景。

图:稀土元素主要用途,兴业证券,AlphaEngine

 

稀土永磁材料的需求格局

稀土永磁材料在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节能家电等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下面分别来看。

图:2024 年稀土永磁材料下游需求占比,渤海证券,AlphaEngine

 

首先是新能源汽车 。作为驱动电机的核心材料,单车钕铁硼用量约为2~4千克。国际能源署(IEA)预计,到2030年,全球电动汽车销售渗透率将提升至40%,这为稀土需求提供了长期支撑。

第二是风力发电 。永磁直驱发电机是大型风机的主流技术路线,每MW装机需消耗约700千克钕铁硼。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预测,2024~2030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量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将达到8.79%。

第三是节能家电 ,以变频空调为代表的节能家电是稀土永磁材料的传统应用领域,市场需求稳步增长。2025冷年(从上年的8月1日到当年的7月31日),全球家用空调销量预计将同比增长约2.8%。

此外, 人形机器人被视为稀土永磁的下一个“杀手级应用” , 打开了稀土永磁材料的新需求空间。

单台人形机器人预计需要2~4千克高性能钕铁硼用于关节电机。

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已达55.6万台,预计到2035年,仅该领域就将贡献全球1万~2万吨的稀土需求增量,为行业注入全新增长动能。

 

全球稀土资源分布情况

全球稀土资源分布比较集中,主要在中国、东南亚、澳大利亚、非洲南部和美洲等地区。

USGS估算,2024年,全球稀土资源储量约9088万吨;其中中国有4400万吨,占48.4%,巴西、印度、澳大利亚、俄罗斯、越南和美国六国合计再占约47%,前七国(CR7)累计占据95.5%。

图:2024年全球稀土矿储量,兴业证券,AlphaEngine

 

中国稀土资源品类齐全,目前已在国内发现17种稀土元素中的16种稀土元素形成的矿物,只有“钷”尚未发现。

中国稀土资源目前已形成了“北轻南重”的产业格局,其中包头主产轻稀土,赣州主产中重稀土。

图:中国稀土资源分布,兴业证券,AlphaEngine

 

中国主导的全球稀土产业链结构

稀土资源开采利用主要涉及四个环节,分别是开采选矿、冶炼分离、材料制备和循环回收。

采矿阶段将原矿富集为稀土精矿,冶炼阶段再用湿法或火法把精矿转化为稀土氧化物或合金。

注:FinGPT制图,AlphaEngine

 

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完整稀土产业链的国家,构建了覆盖“上游开采-中游冶炼-下游应用”的闭环体系 。

美、俄、澳虽握有资源且可采选轻稀土,却尚未建成中重稀土分离与磁材产线。德、法、日能少量分离中重稀土并制磁材,但几乎无矿,原料端依赖进口。

图: 中国是当前全球唯一稀土全产业链覆盖国,兴业证券,AlphaEngine

 

这种全产业链优势赋予了中国在全球稀土市场中无与伦比的控制力。

在资源端,中国已探明稀土储量达4400万吨,占全球总储量的48%。在生产端,2024年全球稀土产量合计约39.4万吨,其中中国产量27万吨,占全球的69%。

图:2024年全球稀土产量,兴业证券,AlphaEngine

 

更关键的是中游环节,中国的稀土冶炼分离产能占全球比重高达92.3%,而在附加值最高的永磁材料领域,中国产量在全球占比约90%。

因此,中国在稀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不仅在于资源储量,更在于中游冶炼分离环节构筑的深厚技术壁垒。

以包头瑞鑫的低温浓硫酸焙烧工艺为例,该技术实现了高达96%的稀土浸出率和95%的氟回收率,兼具高效与环保,是海外企业在短期内难以逾越的技术鸿沟。

正是这种先进的分离提纯技术,使中国能够处理全球各种类型的稀土矿,并以较低成本生产出高纯度的单一稀土元素,从而牢牢掌握了全球稀土供应链的“咽喉”。

 

国内双寡头格局已成,海外增量供给有限

目前,中国稀土行业整合已基本完成,形成了“北方稀土(主导轻稀土)+中国稀土(主导中重稀土)”的双寡头格局。

这一高度集中的市场结构极大地改变了过去“小散乱”的局面。

目前,两大集团合计控制了全国98%的稀土开采配额, 使国家政策的传导效率和市场调控能力得到空前强化 ,为稀土资源的战略性、计划性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有效规范了市场秩序。

图:中国稀土行业整合过程,兴业证券,AlphaEngine

 

全球除中国外,稀土资源的主要产地还包括美国、澳大利亚和缅甸等,2024年,上述三国稀土产量占比分别为12%,8%,3%。

尽管西方国家力图构建“去中国化”的稀土供应链,但海外新增产能在短期内难以对中国主导的供给格局形成有效替代。

 

首先看美国

当前美国稀土产量主要由MP Materials公司下属的Mount Pass矿山贡献。 Mount Pass矿山曾为全球第二大稀土矿山(仅次于中国白云鄂博稀土矿)

虽然其矿山计划在2026~2027年扩产,但其本土冶炼分离产能严重不足,大量稀土精矿仍需依赖中国进行加工,无法形成独立的闭环供应链。

关于MP Materials,可以看我之前写的一篇文章:“一页纸”讲透美股公司之:MP Materials

 

然后来看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是全球第三大稀土产地,其拥有的Mount Weld矿稀土储量约为206万吨REO,是全球目前在产的主力稀土矿山之一,由Lynas运营。

Lynas的产能规模与中国头部企业相比差距悬殊,且生产成本较高,在全球供给中的占比有限,更多是作为补充而非替代力量。

 

最后看缅甸。


缅甸为全球第四大稀土产地,且其稀土产区毗邻中国云南等地稀土产区,拥有较多的离子矿(中重稀土),是除中国外全球重要的中重稀土产区。

但受限于缅甸当地动荡局势及相对落后的生产运输条件,缅甸稀土产量容易出现波动。

2024年10月~2025年3月,缅甸稀土产区局势动荡,当地政府停止矿场开采并关闭口岸。

受此影响,2024年,缅甸稀土产量约3.1万吨,同比下滑27.91%。

图:缅甸稀土产量,兴业证券,AlphaEngine

 

中国的政策组合拳:总量配额+出口管制

在开始将中国在稀土行业的政策组合拳之前,我们先来总结一下目前的要点。

首先,中国在稀土的储量和产量上都占据了全球主导地位,而且具备明显的全产业链优势。

第二,中国已完成国内稀土产业整合,形成两大寡头集团,打击“黑稀土”,进一步强化国家政策的传导效率和市场调控能力。

第三, 尽管西方国家力图构建“去中国化”的稀土供应链,但是海外新项目从建设到稳定运营需要漫长的周期和巨大的资本投入。

在此背景下,我们来讲解中国的政策组合拳。

 

第一拳是总量配额。

稀土是我国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矿种,2006年以来,我国开始实行稀土开采总量控制指标管理制度。

2024年,国内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指标增速已显著放缓,分别为5.88%和4.16%,远低于2017~2024年超14%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战略价值更高的中重稀土开采配额维持在19150吨不变,凸显其极度稀缺性与国家层面的严格管控意图。

图:中国稀土开采配额(折REO,吨)及同比,渤海证券,AlphaEngine

 

第二拳是出口管制 ,这部分我结合近期新政策详细展开。

 

2025年10月9日最新出口管制政策解读

2025年10月9日,中国商务部及海关总署联合发布新一轮稀土出口管制政策,这标志着中国对稀土这一战略资源的管控进入了全面升级的新阶段。

该政策对原产于中国的管制物项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出口许可管理,而涉及使用中国物项或技术的境外相关活动则给予缓冲期,于12月1日起正式生效,体现了政策执行的层次性和决心。

此次政策升级体现在三个“空前”层面,构建了立体的管控体系。


(1)横向拓宽物项 :管制清单在原有基础上大幅扩展,上游新增了金属钐、镝、钆等关键元素及其合金与氧化物,并实现了对中重稀土的全面覆盖。

下游则首次将含有稀土永磁体的电机、压缩机等零件、部件乃至组件纳入管制,实现了从资源到应用的全面覆盖。


(2)纵向延伸管控 :政策首次引入“长臂管辖”原则,明确规定任何境外组织或个人,若其出口的下游制品中含有源自中国的稀土物项(价值占比超过0.1%),或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中国的稀土相关技术,均需向中国商务部申请出口许可,实现了对全球供应链的追溯与管理。

(3)实施技术封锁 :新政将稀土二次资源回收利用、高效选矿提纯、高端磁材制备及产线建设等关键技术纳入管制范围。

特别地,针对用于生产14纳米及以下逻辑芯片或256层及以上存储芯片等尖端领域的稀土材料及技术,实施严格的逐案审批,意在封锁海外竞争对手的技术追赶路径。

新一轮出口管制通过“物项+技术”的全方位、全产业链管控,旨在重塑全球稀土供应链格局,进一步巩固中国在稀土领域的战略主导地位和定价话语权。

同时,政策壁垒的加高将强化头部企业的稀缺性和护城河, 显著改善国内稀土开采、冶炼及磁材企业的盈利空间,推动行业整体利润中枢上移 ,对其估值水平形成长期有力支撑。

 

稀土产业链主要公司

这里我整理了稀土产业链上游资源开采、中游冶炼、下游永磁材料生产的头部公司清单,由AlphaEngine FinGPT梳理。

注:FinGPT制表,AlphaEngine

本文来自:Alpha Engineer,作者:Alpha Engineer,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