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14 日

豚跃江天菜“乘风”|一江碧水向东流

【来源:长沙晚报】

鄂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琴 方仲华 通讯员 倪一婷 夏荣港

朝霞映照下的长江,波光粼粼,一群江豚在晨光中欢快跃动,划出银色的弧线;不远处,鄂州花湖国际机场的飞机从上空飞过。一幅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交相辉映的动人画卷徐徐展开。

长江之滨,湖北省鄂州市杨叶镇平石村,一座废弃多年的水厂如今焕发新生。2025年4月,这里举办了热闹的“江豚健康跑”活动,揭牌成立了“长江江豚自然栖息地修复示范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研究基地也在此落户。

从一个废弃水厂到网红打卡地,从码头林立到生态岸线环绕,从传统蔬菜自产自销到“飞”向全国……长江大保护战略实施十年来,这座临江小镇的变迁,成为母亲河重焕生机的一处生动注脚。

江豚归来:从“江猪”记忆到特色乡村

平石村位于杨叶镇北部,东临长江江豚保护重要水域。这一段水流平缓、鱼类丰富,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长江江豚自然栖息地之一。这里因此也被称为“江豚湾”。

“我们这里把江豚叫‘江猪’,大家都觉得它是吉祥物。小时候经常能看到它们在江里嬉戏,后来有些年越来越少。”9月的清晨,记者在平石村见到了土生土长的村干部邵重阳。年过半百的他清晰记得小时候在江边看江豚的情景。

近年来,随着长江大保护战略的实施,江豚种群数量逐渐恢复,平石人也开始思考如何将这种珍贵的生物与乡村发展相结合。村里遵从“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在保护江豚的同时,依托江豚元素打造特色乡村,江豚湾项目应运而生。

来到平石村江豚湾附近,眼前的景象令人惊叹:曾经荒废的水厂建筑如今焕然一新,彩绘外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在顶楼平台观景处,便可将整个江豚湾的江景尽收眼底。

漫步村中,随处可见生动的江豚墙绘:有的江豚俏皮地跃出墙面,有的则在浪花中嬉戏,每一幅都栩栩如生。墙绘旁还配有保护标语和科普知识,让游客在观赏的同时也能了解江豚的习性。

在江豚驿站民宿,烧烤营地成为团建活动的首选地。距此不远处的江豚公园,村湾的当家塘改造成喷水池,池中的一对江豚雕像栩栩如生。公园里,紫薇花开得正艳,吊椅上坐着休憩的游客。紧挨公园的就是湘莲与蔬菜种植基地。这里已成为集生态保护、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江豚特色旅游地。

“我们村里有江豚家族在这里生活,所以民宿就以江豚湾命名。”邵重阳说,“通过这些壁画和宣传标语,我们希望提升大家的江豚保护意识。”平石村作为全市乡村整治的第一批市级试点村,原有13个村民小组5155人,因花湖国际机场建设需要,目前已经搬迁4000多人。因是距离机场最近的村子之一,这里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机场的发射塔就建在平石村的土地上,我们以后要打造以江豚为主题的乡村候机楼。”邵重阳眼里有光。

蔬菜“飞天”:从本地菜篮到全国餐桌

长江大保护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也为沿线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就在江豚公园对面,杨叶电商基地正在建设中。杨叶镇素有“蔬菜之乡”的美誉,因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名气更大,“杨叶蔬菜,人见人爱”一时传为美谈。

而今,依托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花湖国际机场,杨叶蔬菜正“飞”出湖北,走向全国。

今年3月26日,鄂州花湖机场农产品航空货运正式启动,湖北农产品航空货运首飞(鄂州-成都),产自梁子湖区1000公斤的小龙虾,作为湖北农产品首批航空货物,“打飞的”从鄂州飞向成都千家万户的餐桌。打开农产品“空中出海口”后,武昌鱼、大闸蟹、藕带、杨叶蔬菜等越来越多的湖北农产品从鄂州花湖机场“飞”向全国甚至是世界各地,农产品航空货运渐渐忙起来。

铁水公空,齐聚杨叶。“发挥特色蔬菜种植优势,发展加工、流通产业,推进生产、加工、销售全链条式经营,让杨叶精品蔬菜上飞机、飞全球。”展望特色果蔬前景,镇党委书记、镇长严建说,杨叶将充分利用“鄂州东大门、临空门户”这一区位优势,积极引进机场相关配套产业,着力打造特色航空物流小镇。

港口焕新:从36个码头到生态岸线

长江大保护不仅带来了江豚的回归,也彻底改变了长江岸线的面貌。

“10年前,长江的杨叶段这一带沿线将近2公里有大大小小的码头36个,现在只剩下400多米岸线的2个码头了。”近日,记者来到杨叶码头见到了鄂州市杨叶横堤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苏焕双。他告诉记者,在长江大保护战略实施初期,他与许多码头经营者一样感到前路艰难。

保护江河湖泊,事关人民群众福祉。明白事理的苏焕双下定决心提档升级。“环评、安评、防洪等各方面都按照最新标准建设。”苏焕双回忆道,如今,严格的环保措施已成为生产生活的日常。“船上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每天都有专人收集,每天都记录存档。我们每年为了收集处理这些污水,支付给第三方机构的服务费就达10余万元。”苏焕双表示,“虽然成本增加了,但为了保护长江,这些都是值得的。”

码头数量减少了,但运营更加规范高效;岸线生产功能减弱了,但生态功能增强了。这一减一增之间,体现的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

襟江抱湖枕名山,86.9公里长江岸线依境而过,地处长江中游南岸的鄂州,是湖北省长江大保护的关键节点。鄂州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行动,将入河排污口整治作为重中之重。2024年,全市累计完成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518个,从源头上有效遏制了污水入江。通过加强污染源治理、生态修复等综合措施,长江干流鄂州段水质始终保持在Ⅱ类以上。国、省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均达100%,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并且有5个湖泊水质达到Ⅲ类标准,29个湖泊水质得到提升,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不久前,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选择在杨叶镇平石村设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研究基地并建设“江豚驿站”,正是看中了这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成功实践。

从江豚归来到港口焕新,从蔬菜“飞天”到乡村振兴,杨叶镇的变化是长江大保护十年成效的微观体现,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启示。保护好长江母亲河,不仅是为了恢复一江清水、一片绿地,更是为了构建一条绿色生态廊道和高质量发展经济带。

江豚嬉戏、绿岸环绕、蔬菜“飞天”、乡村美丽……众多杨叶元素共同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长江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