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泰抢救半导体资产 构建中国供应链闭环
【来源:东方财富】
“荷兰政府及相关高管的最终目标,可能是让安世脱离闻泰控制权,但他们的目的不会得逞。”闻泰科技代理总裁沈新佳在10月12日晚间的投资者说明会上表示。
中国国庆期间,荷兰政府冻结闻泰科技的半导体资产。这一突发事件是对闻泰科技转型的重击。此前,它已经卖掉毛利微薄的消费电子代工业务,准备依托安世来壮大利润更好的半导体业务。现在,美好的愿景被击碎。闻泰科技的半导体业务岌岌可危之际,该公司积极应诉,并寻求多方救济。
与此同时,闻泰控股股东所投资的本土晶圆制造也许到了扛起重担的时候。闻泰科技也在探索一种可能性:依靠中国市场和产业布局,实现本土产业链的闭环。
如何应对双重打击
安世遭到的是来自荷兰政府、高管及法院的双重重击。
2025年9月30日,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对安世全球除中国大陆地区外的30个主体,下达了一份有效期为一年的指令。核心要求是安世的资产、知识产权、业务和人员团队必须保持现状,不得进行任何调整。
闻泰方面认为,该指令的范围之广、限制之严,已远超常规风险管控,是对一家正常经营的企业实施了严重不合理的外部接管。
“(荷兰)经济部行政令,是以国家安全、经济安全为由。”沈新佳透露,闻泰科技已聘请知名国际行政法和诉讼律师,将对荷兰政府的行政令在法律适用和程序上提起行政复议和诉讼。
第二重打击,来自安世的外籍高管们。
安世的首席法务官、首席财务官以及首席运营官等部分外籍高管以严格执行行政令为名,自行组成了危机管理委员会管理公司。10月1日,这些高管向荷兰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企业法庭提交紧急请求,他们保全申诉的理由是“公司治理原因”。
10月7日,法庭作出裁决,安世CEO张学政相关职务被暂停,荷兰法院指派了一名拥有决定权的临时“管家”,配合少数外籍高管负责管理安世,作为大股东的闻泰运营决策权和管理权暂时被搁置;对于闻泰通过香港子公司裕成控股持有的安世股份,仅保留1股,出于管理目的托管给独立第三方。
沈新佳透露,关于企业法庭程序,闻泰初步评估其在程序和实体法律依据上存在缺失,正准备资料上诉至最高法院。
“荷兰政府及相关高管的最终目标,可能是让安世脱离闻泰控制权,但他们的目的不会得逞。”沈新佳认为,目前在荷兰进行的经济部行政令和企业法庭调查程序,“从当前分析看站不住脚”。
2024年12月,闻泰科技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
实体清单是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制定的制裁措施,被列入实体清单的实体需要申请许可证才能购买受美国管制的技术。近期,美国实体清单的制裁范围进一步扩大。
美东时间2025年9月29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出口管制穿透性规则,对被列入美“实体清单”的企业持股超过50%的子公司追加同等出口管制制裁。
闻泰科技为收购安世半导体,付出的代价超过300亿元。目前安世半导体是闻泰科技100%持股的子公司。这意味着安世半导体在新规则之下,也将受到美国实体清单的制约。
10月13日,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方一贯反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针对特定国家企业采取歧视性做法。有关国家应切实遵守市场原则,不要将经贸问题政治化。中方维护自身正当合法权益的决心坚定不移。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也在14日发声,支持会员单位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反对滥用“国家安全”概念、对中国企业海外分支机构实施选择性和歧视性限制的做法,坚决反对破坏开放协同的全球半导体生态。
目前,闻泰科技的维权举措包括对抗行政令、应对企业法庭、使用双边投资协定保护投资权益等。该公司预期,维权会延续一段时间,因地缘政治多边角力,难以判断具体长短。
“结合法律、国家保护和股东决心,我们有信心打赢这仗,绝不放弃中国资产安全。”闻泰方面表示。
一条每年出货1100亿颗的产业链
安世在全球的业务分布,显示出半导体是一个需要各国紧密分工与合作的产业。
荷兰是安世半导体总部所在地。安世的前身是半导体企业恩智浦的标准件业务部门,它目前总部位于荷兰奈梅亨,这里也是其最重要的研发和设计中心。在欧洲、亚洲和美国,安世有超过14000名员工。
欧洲的德国和英国是安世的制造中心。
在德国汉堡,安世有一座1953年就建立且不断完善的晶圆厂,它现在每月生产超过35000片晶圆(8英寸当量),该产量每年转化成700亿半导体,使之成为针对小信号和二极管分立器件的全球最大晶圆厂。
在英国的曼彻斯特,安世有一座生产6英寸TrenchMOS的晶圆厂,是其功率半导体的生产基地。这家工厂目前每月生产24000片晶圆(8英寸当量)。安世在曼彻斯特同样有一座组装与测试基地,每年可以处理约10亿件产品。
中国及马来西亚等亚洲国家,是安世半导体的封测基地。
德国和英国制造的晶圆,经过切割之后,会辗转运到安世的中国、马来西亚等地区工厂,进行封装测试。
在中国的东莞黄江镇的田美工业园北区,安世拥有一座超过80000平方米面积的工厂,这也是其规模最大的小信号组件工厂,年产量超过了500亿件,它支持安世高功率和中等功率SMD封装。
这座东莞的基地,目前处在中外管辖的模糊地带。
“从直接管理角度,东莞运营受荷兰主体管理;但上市公司子公司、分公司的整体利益最大化是首要原则。”闻泰科技董事长杨沐透露,安世80%终端产品出货在中国大陆,其中70%来自东莞这座工厂,10%来自第三方封测厂。
这条遍布全球的半导体产业链,每年支撑了安世向全球客户出货1100亿颗产品,应用在超过2.5万客户终端。安世的客户包括博世、西门子等长期稳定合作伙伴,也有三星、苹果、戴森、特斯拉等全球顶级品牌。
“我们也正与所有合作伙伴和客户沟通此事,保护和维护下游客户供应的稳定。”沈新佳表示。
2024年,安世半导体收入规模147亿元,毛利率37.47%,净利润22.97亿元。闻泰科技表示,完成对安世收购后,后者在全球功率分立器件公司中的排名逐年攀升,从2019年的全球第11名逐步上升到全球第3名,并且多年位居中国功率分立器件公司第1名。
中欧资本董事长张俊对第一财经表示,安世半导体在全球车规级功率器件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产品的市场需求具有刚性,是维持营收和现金流的关键。
中国是安世半导体最重要的市场。这源于中国近年来在消费电子,以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蓬勃发展。目前中国制造了全球最多的手机,生产了全球最多的新能源汽车。这些都带动了功率器件的需求。
闻泰科技的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安世半导体的营收里中国区占比48%,已经接近一半了。
“优先守稳中国资产”
面对潜在的最坏结果,闻泰科技会做哪些应对?
在谈及对最坏情况预判及预案的时候,杨沐表示,安世80%封装产能在中国大陆,中国区营收约48%,这部分业务稳健。“整体业务将在优先守稳中国资产和中国业务的基础上,增加海外业务。”
对于美国出口管制的穿透性规则,闻泰科技方面表示此前就已经知晓,市场和法律层面在今年年初已经有初步预期。
“公司内部已进行较多前期准备,包括推进国产替换等行动,以减少供应链风险,整体上在供应链层面已有不错的措施落地,包括国产计划。”杨沐表示:“我们第一优先是确保安世业务稳定,重点是中国业务稳定;正积极评估中国供应链闭环。”
现在也许到了闻泰科技“备胎转正”的时候了。
张俊认为,鼎泰匠芯科技公司在上海临港的12英寸车规级晶圆厂等设施,为闻泰科技构成了一个不受外部禁令直接影响的内部供应链缓冲。
2020年,闻泰科技的兄弟公司鼎泰匠芯在上海投资了一座晶圆工厂。
鼎泰匠芯与闻泰科技的控股公司均是闻天下科技集团。鼎泰匠芯这项投资的总规模超过120亿元,是一座12英寸车规级功率半导体晶圆厂。项目规划产能10万片/月,其中一期4.5万片/月,二期3.5万片/月,三期2万片/月。
2022年底,闻泰科技与鼎泰匠芯达成为期四年的框架协议,闻泰科技或下属子公司将在12英寸功率器件和功率IC晶圆的开发和制造领域向鼎泰匠芯采购代工晶圆,合同总金额预计达到68亿人民币。
闻泰科技与闻天下此前签署了避免同业竞争的协议。
闻泰科技有权按照相关决策程序,随时要求闻天下将临港晶圆制造项目的股权转让给闻泰科技,闻天下将无条件配合转让。在晶圆制造项目建设完成后的2年内、最近一年12英寸晶圆片实际产量达到规划产量的60%、项目公司实现扣非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正等条件的前提下,闻天下承诺将该晶圆项目公司的股权转让给闻泰科技。
“临港晶圆厂跟本次事件无直接关系,因为它是上市公司体系外工厂。相关业务影响还在具体评估中。”杨沐表示:“临港晶圆厂仍是我们构建中国供应链闭环的重要支撑。”
尽管闻泰科技受到冲击,半导体业务的全球链条面临不确定性,但杨沐认为全球化依然是必要趋势,“半导体产业是全球化产物,未来发展取决于协作而非对抗。”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