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15 日

【来源:东方财富】

  消费金融是促消费的重要一环。多家消费金融机构近日披露数据显示,今年国庆中秋假日期间,消费贷放款额度和笔数增幅较大。以假日经济促消费为例,为满足民众旅游购物的金融需求,招联消费金融、海尔消费金融等金融机构在免息券、以旧换新等促消费利好举措加持下,不断增大消费信贷供给,为消费市场注入强劲动力。

  一直以来,消费金融行业在促进个人消费增长、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银行信用卡等金融工具形成互补,共同丰富促消费的工具箱。尤其是今年在行业风险上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强的背景下,不少消费金融机构的中期财报显示,信贷供给不但扩大了,而且拨备率越发趋稳。随着行业资产稳健,消费金融行业也逐渐从试点探索、合规发展成长为一股促消费的新兴力量。

  如何扩大信贷供给促消费是目前整个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在一系列促消费政策加码的背景下,日常生活场景成为消费信贷的着力点。消费金融行业以灵活的举措,打出“国补+分期+满减”组合拳,把金融嵌入日常生活场景,推动更多用户开始了解消费金融、选用消费金融。为拓宽场景,不少消费金融机构还依托其集团公司产业链场景优势,如海尔消费金融将“智家分期”嵌入海尔家电专卖店、招联消费金融协同中国联通拓展数码分期场景等,分摊用户一次性大额消费支出,减轻消费压力。与此同时,线下也是挖掘场景的重要渠道,不少机构深入园区等场所拓客,逐步加快信贷赋能家装、教育、医疗等场景,延伸服务触角。

  无场景不金融,扩大场景意味着金融覆盖的领域和客群更广。但也应注意到,不少消费金融机构推出的场景分期服务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叠加此行业服务对象较为下沉、用户信用资质相对较弱,这种双重特性虽然有助于弥补传统银行服务短板,但这种同质化、粗放式发展,并没有巩固其在行业竞争中的护城河。尤其是在人力成本增高、获客压力加剧的背景下,一旦遇到行业“价格战”等因素的冲击,业务规模恐难以做大做强。

  随着科技的发展,场景与科技融合似乎水到渠成。对于消费金融机构来说,在大数据与金融深度融合、流量平台引流成本高企的形势下,通过数字化建设一方面对不同场景的消费数据进行归类分析,既能识别用户画像风险,还有助于产品迭代升级,使得贷款额度、利率、还款期限与需求精准适配,降低用户消费成本;另一方面有助于优化消保服务,通过及时解决用户贷前、贷中、贷后的诉求,增强用户黏性,让借贷体验更加舒心,这对优化市场环境、提振消费信心至关重要。

  提振消费是今年的重点任务之一,金融助力责无旁贷。多部门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强调要结合消费场景和特点创新金融产品。随着消费金融覆盖场景边界的延伸,金融将嵌入更多民生领域。因此,要继续深化金融与场景的融合,加快信贷资金流入更多领域场景,推动消费金融更好扩内需、惠民生、促消费。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