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18 日

从数据繁荣到感知缺席,WNBA正面临增长幻觉

【来源:虎嗅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体育产业生态圈 (ID:ECO-SPORTS),作者:ECO氪体

WNBA总决赛刚刚结束。

阿贾·威尔逊带领拉斯维加斯王牌队击败菲尼克斯水星,单年包揽了MVP、FMVP和DPOY三项最高荣誉,正式开启了属于她的时代,球队也以四年三冠,正式宣告了一个王朝的到来。

在国内,WNBA的受众基础仍待建立,无论是社交平台还是媒体舆论,它都难称是一个能自带热度的体育事件。

但从行业视角看,这个被业内公认全球增速最快的体育联盟,依旧值得我们持续观察。因为,它代表的不仅是女子体育的商业潜力,更是一个新兴体育品牌在尝试进入主流叙事过程中的典型样本。

事实上,从传播角度,今年的WNBA拿到了足够好的成绩单。据Sports Media Watch统计,今年总决赛的收视数据为25年来的新高——王牌与水星的系列赛在第四场开始前,场均收视达到150万,比去年提升13%,是自2000年以来的最高平均值。

要知道,在此之前,WNBA历史上95场总决赛中,只有10场突破过百万收视。

然而,漂亮的数据之外,仍有值得联盟警觉的信号。具体来看,总决赛首战确实打出了极高的关注度,但随后的第二、三场迅速降温,第四场开打时,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结果。

换句话说,这届总决赛的收视峰值更多是偶然的爆点,而非持续的热度累积。

这种割裂感在社交平台上体现得更明显。在著名美媒Bleacher Report庆祝王牌夺冠的帖子下,出现了这样一条评论:

「如果不是刷到阿贾和阿德巴约抱在一块哭,我甚至都不知道WNBA开打了。」

这条评论收获了800多个点赞,而类似的留言,在ESPN、The Athletic等媒体的评论区也比比皆是——不少用户高亮回复表示,他们根本不知道WNBA总决赛正在进行。

玩笑就像一记闷棍,精准击中WNBA声量的盲区。

爱凑热闹这件事,是藏在人类的基因当中的,是一种进化的本能驱动。世界上所有主流联盟在总决赛时,都会吸引很多平时并不跟随比赛的人们的关注,NBA、NFL、欧冠甚至F1,都深谙这一点。

而在与中美各方球迷、媒体进行了解后,我们认为今年的WNBA并没能真正激活那种「全民参与感」。或者说,作为最快增长的联盟之一,在拥有如此多优质素材的情况下,WNBA似乎能够承接更高的期待。

世界上所有增速特别快的事物,都面临着同样的隐忧——增长往往容易显得不够扎实,基础尚未稳固时,热度的消退就可能来得很快。

昙花一现,显然是WNBA最不希望被贴上的标签。

为了让这个联盟在未来建立更强的长期竞争力,让用户更具活性和生命力,它或许需要在以下三个方向上持续用力:

首先,WNBA需要在讲故事的能力上再下点功夫。现在的联盟热度依赖于单点爆发,比如某位球星的个人故事或短期争议,但缺乏足够的叙事延续性。

她们完全可以借鉴NBA的季后赛传播机制,进一步强化并铺陈「宿敌关系」和「故事线」,让观众在赛季中拥有期待点与情绪沉淀。

其次,联盟要更主动地塑造意见和文化领袖的角色。阿贾·威尔逊已经是顶级运动员,但她的传播形象仍偏向竞技本身,未能像勒布朗、库里、克拉克那样,成为公共文化讨论的一部分。

而如果想进一步打开声量,WNBA需要找到能够代表不同受众层的叙事符号:有人象征坚韧与力量,有人代表社会议题与女性表达,多层次的明星系统,才能让联盟内容冲出原来的受众和圈层。

跨界亮相维密大秀的WNBA篮板王安吉·里斯

最后,WNBA在国际化策略上需要更具连接性。目前它的全球传播主要是单向输出,依赖赛事转播与品牌合作,但鲜少与本地体育文化发生真实互动。

未来,联盟或许可以探索与其他地区女子联赛的联合项目、国际邀请赛,甚至跨国内容共创,让更多国家的年轻球迷在本地语境中理解并接触WNBA。女子体育的市场潜力正处于上升期,但真正能持续生长的,往往是那些能与观众情感同频的品牌。

热度可以长出来,要想让热度变成影响力,则需要一套完整的、长期的规划去介入。

当然,总体来看,这仍是值得称道的一年。即便在凯特琳·克拉克因伤缺席、部分球队曝光下降的情况下,联盟整体仍完成了增长。

根据Front Office Sports数据,2025赛季WNBA的平均收视达到96.9万,比去年提升3%。联盟的品牌力、社媒活跃度与赞助规模都在持续扩大,这意味着它正在朝正确的方向前进。

但对于一个希望跻身「主流」的职业联盟而言,增长的终点不该是数字,而是文化。如何让更多人真正参与进去,而非看热闹,把短期的热度沉淀成长期的观看习惯,才是WNBA在进入下一个阶段前最重要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