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价暴走!三大核心因素推动 有望冲击6000美元?
【来源:东方财富】
珠宝首饰、贵金属板块在10月17日早盘逆市走强,早盘收盘时贵金属涨2.15%,珠宝首饰涨0.78%。个股而言,萃华珠宝涨超6%,西部黄金涨超5%,晓程科技、山东黄金、中金黄金涨超3%。
今年以来,贵金属板块持续走强,截至10月16日收盘累计上涨105.97%。板块中招金黄金、西部黄金、湖南白银、中金黄金、赤峰黄金这5股年内纷纷翻倍。招金黄金以263.98%的涨幅居首。
金价一度逼近4400美元
贵金属、珠宝首饰板块的强势,很大程度上受国际金价持续狂飙的带动。COMEX黄金在10月16日大涨3.4%并突破4300美元,10月17日早盘继续拉升并一度逼近4400美元,最高触及4392美元/盎司。今年以来,COMEX黄金已累计涨超60%。

三大因素刺激黄金走强
综合市场来看,对于金价节节攀升的缘由,以下三个方面是谈论较多的:
一是说美联储降息周期内,金价往往有强势表现。摩根士丹利金属与矿业商品策略师艾米·戈维尔表示,回顾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历史,平均而言,在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始后的60天内,黄金和白银的价格分别上涨了6%和 4%,因为降息将使得黄金这类非收益性资产更有竞争力。
当下而言,信达期货表示,美联储已开启降息周期,尽管短期内单次降息的边际利多效应可能有所弱化,但宽松进程将持续为黄金提供中期支撑。
美联储利率观测工具的最新数据显示,美联储10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达92.6%,12月继续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达86.5%。目前美联储的目标利率区间为4%~4.25%。

另据证券时报报道,美联储内部的降息路径分歧也在加大。美东时间10月16日,美联储新任理事米兰表示,支持在10月议息会议上降息50个基点。同日,美联储理事沃勒表示,他主张维持每次25个基点的谨慎降息步伐以应对疲软的劳动力市场。
二是美国政府“停摆”所带来的避险情绪。因美国两党未能在医保相关福利支出等方面达成一致,当地时间10月1日起,美国联邦政府时隔7年后再次“停摆”。投资者认为,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美国政府的“停摆”将大幅放大全球宏观与经济增长层面的不确定性。
安永的一项预测显示,政府“停摆”可能导致每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减少70亿美元,相当于第四季度经济增长率下降0.1个百分点。而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的一份备忘录更加悲观,认为“停摆”每持续一周,就可能导致美国GDP损失150亿美元。
三是在逆全球化大背景下叠加美债信用风险短期难以化解,去美元化进程中的储备货币多元化或仍支撑央行购金需求。
世界黄金协会最新表示,从战略层面看,黄金的总体持仓依然处于低位。据世界黄金协会制作的数据表,目前散户黄金投资占全球资产的比重在2%以下,央行黄金占外汇储备总量的比重在30%以下,两者占比均远未触及1980年的历史高位。截至今年6月末,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显示,全球官方黄金储备达36274吨,创下历史新高。
而我国披露的数据显示,央行已连续11个月增持黄金,截至9月末中国官方黄金储备为7406万盎司。

金价有望冲击6000美元?
除了前述被较多谈及的因素外,地缘冲突、贸易摩擦等因素,同样也刺激着金价走强。而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即使黄金已录得可观的涨幅,不少机构对于金价的未来走势,仍然十分乐观。
比如华尔街金融巨头高盛已经将该机构对于2026年12月现货黄金价格的预测从每盎司4300美元大幅上调至4900美元。
另一华尔街大行美国银行给出的预测更加激进。来自美国银行的策略师们表示,黄金价格有望在明年春季冲击6000美元。美银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黄金资产在全球投资机构和私人客户资产配置中的占比仍然偏低,分别仅为2.3%和0.5%,这表明市场对黄金的结构性多头配置并不拥挤。
欧洲金融巨头德意志银行的一份研报则显示,该机构预计已经突破4000美元的黄金价格不会陷入大幅回调,可能只是会在一段时期内停滞不前,稍作调整后有望继续创新高之势。
澳新银行的分析师在最新研报中表示,在全球地缘政治和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加剧以及美联储放松政策的宏观背景下,金价涨势可能将持续下去。
两大交易所提示风险
在一片沸腾声中,针对近期国际贵金属价格波动剧烈,上海黄金交易所10月16日向各会员单位发布关于做好近期市场风险控制工作的通知。通知称,近期影响市场不稳定的因素较多,国际贵金属价格波动剧烈。请各会员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继续做好风险应急预案,维护市场平稳运行。同时,提示投资者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合理控制仓位,理性投资。
同日,上期所发布通知称,近期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贵金属市场波动较大,请各有关单位采取相应措施,提示投资者做好风险防范工作,理性投资,共同维护市场平稳运行。
除了前述两大交易所外,近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多家银行发布提示,近期国内外贵金属价格波动加剧,市场风险提升。建议投资者基于财务状况及风险承受能力理性投资,合理安排贵金属资产规模。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