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广最离不开的小城,一到秋天全城飘香
【来源:虎嗅网】
广州的秋意总是来得迟些,若非空气中那一丝不易察觉的凉意,几乎让人难以察觉季节的更迭。虽然屡屡入秋失败,但最识叹的老广,早已经找好了过秋天的目的地。
每年11月12月,广州向南93公里,天气仍旧炎热,但新会的陈皮香气如约而至。江门市新会区,古称冈州,是五邑地区(新会、开平、台山、恩平、鹤山)的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西江、潭江两大干流在新会的崖门水道汇合,经黄茅海注入南海。近代以来,大批五邑先侨们正是这样沿着水路“下南洋”“闯金山”,出洋打拼。全球各地可见的“冈州会馆”“新会会馆”,就是这段历史的最好见证。
独特的地理位置让新会拥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未来的两个月里,柑香满城的新会,即将挤满前来寻秋的岭南人。
新会的秋天,满城都是香味
从行政区划上看,新会区隶属于江门市。除了新会区,江门市还下辖开平市、台山市、恩平市、鹤山市、蓬江区、江海区六个行政区。
各个地方之间地理距离较远,比如,从最北边的鹤山到西边的恩平,路程就有110公里;从南边的台山古城到中部的开平碉楼,开车也需要一小时三十分钟左右。
地理距离拉远后,江门各处语言、文化上的不同便体现出来。各区域之间的方言从语音语调到词汇,都差异明显,即使是在同一个城市,人们所用的语言也可能很难互相听懂。
江门的城市布局,恰好造就了每个地区别具一格的风采。譬如,开平以碉楼著称,台山以侨乡闻名,恩平以温泉享誉,而新会最引以为傲的莫过于陈皮。
新会陈皮的珍贵,首先源于树种。新会茶枝柑的母种在当地栽培已有几百年历史,种出的果实油香丰富,是制作陈皮的优良原料。不过即使将同一品种的柑树,移植到同一纬度的非新会产区,也难以产出同样品质的新会柑。
西江和潭江汇流在此汇入南海,再加上汛期前夕南海海潮倒灌现象,咸淡水交织之下,新会土壤中的微生物更适合新会柑生长。而民间流传,在新会,以能看见茶坑村熊子塔(凌云塔)的地方为优质产区,这片区域土质特别好,种出来的柑格外香。
如果按照果子成熟的不同阶段区分,新会的陈皮有三种。每年八九月份,果实还没成熟,果农们就开始采摘青皮柑了。此时果皮呈青色,陈化后色泽呈现青褐色至青黑色,芳香扑鼻,但口感相对偏苦。
十一月份左右采摘的二红皮为半成熟果皮,外观褐黄、口感带甜,多用作调味料;到了十二月左右采摘的大红皮为完全成熟果皮,随着果皮中橙皮苷的含量下降,挥发的香气更浓郁,不但能调味,还能入药。
陈皮的陈,以三年为界。经采摘、开皮、反皮、晒制,而后陈化。陈皮陈化需要保持干燥,又不可曝晒,秋高气爽的季节最适合翻晒陈皮。因此,每年秋季到访新会,便总能看到家家户户在路边翻晒陈皮、柑香遍地的新奇景象。
可以说,新会人把对陈皮的热爱,刻在了骨子里。除了人均会做几个用陈皮的菜,步入新会陈皮村,还可以体验柑普茶制作、陈皮香囊DIY,品尝陈皮冰淇淋、陈皮红豆沙,陈皮皮蛋等各种小吃。
想进一步了解陈皮,可以前往陈皮文化体验馆。馆里展示了几百年来人们制作、晾晒、食用陈皮的种种方式,就算只是浸泡在空气里的陈皮香中,也能深刻地感受到新会陈皮的独特魅力。
柑香同时也催生了人们对丰腴美味的渴望。此时,一盘油亮滴汁的古井荔枝木烧鹅便是贴秋膘的绝佳选择。当地餐厅坚持以传统大炉烧制烧鹅,荔枝木的清香渗入鹅肉,提前用新会陈皮腌制的鹅肉酥香油润,一口下去,满嘴甘香,滋味悠长。
同炉烧出的叉烧蘸着带有陈皮香的烧鹅汁,更添清甜;卤水鹅杂带来更复杂的味觉体验;再点一碟杜阮凉瓜解腻,这滋味令多少新会人难以忘怀。
于是,带着陈皮香气的味觉记忆,随着新会游子们走遍世界各地,连接着他乡与故乡。
新故交织,会意千年
自弥漫着烧鹅味儿的古井镇继续南行,很快便抵达珠江八大出海口之一的崖门。
崖山濒临南海,西侧有银洲湖经此出海,而山嘴与对岸的汤瓶山夹峙如门,故得名崖门。此处地势险要,港内可藏舟,南宋末期,朝廷在此依山傍海建立了行宫。
昔日辉煌的南宋崖山行宫,是广东地区唯一的大型皇帝行宫,素有“广东故宫”之称。正是在崖门古战场,南宋王朝与元军展开了最后一场悲壮的海战,十万军民殉国。丞相陆秀夫见大势已去,背着少帝携传国玉玺一同跳入海中,一个时代就此沉入波涛。
如今,当年的战场已建成宋元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步入其中,巨大的仿古战船门头、山上的崖山祠和纪念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的大忠祠庄严肃穆。站在崖门古炮台眺望,翻飞的思绪也被不自觉地被牵入那段悲壮的历史。
新会另一端的茶坑村,则走出了一位开启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伟大人物。
茶坑村里一幢古色古香的青砖土瓦平房,是爱国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梁启超的出生地和少年时期生活、学习之处。故居南面的梁启超纪念馆中,陈列着他的生平史料与著作手稿。
将那段波澜壮阔的政治活动柔化的,是这里的家庭气息。展板上梁启超与子女们的书信往来不时让人会心一笑,也让我们在教科书上的维新志士形象之外,看到了这位思想巨擘作为父亲温情而开明的一面。
他时常与子女们通信,言语中充满了智慧与关爱。正是由于梁启超一以贯之的因材施教、平等沟通,才造就了“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佳话。
一边是忠烈悲歌,一边是启蒙新声,这种强烈的历史张力,在新会这座宁静的岭南小城,碰撞出非同寻常的历史文化底蕴。
这或许正是“微壮游”最迷人的地方,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品味一个地方最饱满的精神浓度。
在这里,我们能看到一片小小的陈皮凝结了阳光、风土,从一种农产品升华为一种文化符号;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里,岭南一隅也曾被推上时代的潮头。新会的浓度,体现在风物、历史里,更流淌在当下的生活中。
参考资料:
江门,能“侨”出什么名堂?|南方+
景区介绍|新会崖门古战场官方网站
宋元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新会区人民政府
《冈州天地新会陈皮》、《地道陈皮(一)至(四)》|新会区人民政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九行Travel (ID:jiuxing_neweekly),作者:牧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