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22 日

【来源:虎嗅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体育产业生态圈 (ID:ECO-SPORTS),作者:ECO氪体

静音篮球,这颗从玩具球进化而来的居家替代品,会是体育用品新的蓝海?

如果在直播平台翻开篮球网红们的带货橱窗,那很容易找到一件爆火的新品——静音篮球。专为公寓、室内练习而设计的低噪音训练球,方便所有爱好者在家「过把瘾」。

不仅是面向青少年,静音篮球同样火到了小篮球群体,尤其是随小篮球热度与普及程度的不断升高,家长们对篮球训练的要求也与日俱增。

更进一步讲,在抖音、快手以及小红书、视频号等平台搜索「静音篮球」,铺天盖地涌来的会是各式各样的测评视频,似乎大家都希望证明静音篮球的功能性——声音轻、手感与回弹拟真、无粉尘与掉渣、能实现居家训练的「涨球」。

简而言之,静音篮球似乎正在成为真实篮球的「居家平替」。

此前,在以居家为关键词的2022年,主打室内的静音球依靠能够解决噪音问题而迎来增长。据《魔镜2022Q3消费新潜力白皮书》数据,静音篮球在22年Q3同比增长超150倍。

但如今居家健身热潮过去这么久,静音球的市场依然被保留了下来。在今年体博会中,来自浙江的展商张军这样回答氪体:「实际上,很多儿童和青少年,并没有那么长的时间可以去篮球场玩,家里也比较放心和安全。」

「静音篮球有一定的辅助训练价值,尤其是考虑到小朋友们的时间,居家训练的价值很受家长认可,」来自北京的篮球培训教练冉鑫告诉氪体,「静音球把课后的训练场景延伸到了客厅,是因为家长们也会考虑安全问题,以及北方城市户外天气等等因素。」

的确,满足运动的场景并不那么容易实现,随时随地、安全、有训练效果、解压,正是当下青少年运动所追求的一种普遍现象。正因此,静音篮球也吸引了不少品牌的竞相加入。安踏、361°、鸿星尔克等品牌都推出了相关产品,这一领域的竞争也不断增强。

但静音篮球并非属于体育运动器材,这一火热产品的未来,可能并不够清晰。

「静音球实际上是从过去的玩具篮球演变而来,比如婴幼儿的拍拍球,给小朋友的玩具篮球等等,」来自浙江的一家代工厂负责人孙同告诉氪体,「一般来说,静音球多数由泡棉或无气吸音材料制成,PU发泡内胆,材料并不复杂,成本也不高。」

「我们能提供玩具类产品认证检测报告,但这不属于体育用品制造的标准。」孙同进一步解释,点出了静音篮球的本质。

这也是为什么,国内目前还没有出现专做静音球的运动品牌,多数挂牌产品为代工厂加工。据了解,静音球的执行标准为GB6675.1-2014等玩具品类相关,其产品制作逻辑从最开始也不是是体育用品,而是儿童玩具。

「很多球是没有表皮覆盖的,只有内胆的设计很容易掉渣,或者碰到尖锐物品受损,而如果表皮有更好的面料更好,不仅能更好的包裹防止掉渣,也有静音效果,同时容易控制手感和重量,以接近真实篮球。」孙同表示。

随着静音篮球的受欢迎度不断升高,相关产品的升级也需要不断进行。「如果一个静音玩具的价格接近真实篮球,甚至比大品牌的室外球更贵,那消费者的接纳度也会变低。」孙同也有自己的担忧。

可见,静音篮球的定位就是居家辅助场景。「如果一个球既能在室内又能打室外,那一定会受到家长们的欢迎。」冉鑫分析道。

相比较国内还在竞争产品,海外市场的静音球更在意附加服务。目前,欧美地区已经出现QBounce(Quiet Bounce)、WAWAWEWA等若干DTC品牌。例如QBounce的核心业务之一便是为幼童提供室内练习课程,采用静音球、篮筐、训练垫以及APP教学等套装化销售策略。

因此,当下的静音篮依然是家庭娱乐与局部训练的补充工具,若能在手感、耐久与渠道教育上取得突破,并把产品捆绑进家庭训练生态,静音篮球依然有望从「玩具」升级为「家用训练工具」。

不过,比起静音篮球本身,在居家健身的热潮多年后的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和家长们倾向于居家训练,这同样是更需要被关注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