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神奇公司:专注材料创新,一年卖出360亿
【来源:虎嗅网】
商业世界偏爱那些“把一米宽井挖到一万米深”的企业。
因为,聚焦才能爆发强大的能量。就像阳光透过放大镜,只有把所有光点聚于一处,才能点燃火焰。
曾经,苹果盯着世界500强里那群做图形艺术的人的困境,推出了Macintosh,一台机器撬开一个万亿帝国。英伟达用GPU的持续深耕,成为AI时代的大赢家。蔡司100多年聚焦镜片,造出了光刻机的纳米级镜头,稳稳站在了芯片产业链的最顶端。
成立于1958年的美国戈尔公司(W.L.Gore&Associates,Inc.),同样如此。
赌上毕生积蓄,45岁的Bill Gore(下文简称比尔)和妻子Vieve Gore在家中地下室成立了戈尔公司,一头扎进了材料科学应用的世界。
从地下电缆、太空电缆、人工血管到其深耕数十年大名鼎鼎的GORE-TEX面料,戈尔公司用数千种创新产品,3100项独特发明改善着人们生活,也让这家地下车库小公司成长为美国规模最大的私有制公司之一,年营收达50亿美元(约合360亿元人民币)。
“没有传统的上司,没有层级”,却几乎年年上榜美国“最适宜工作的100个企业”,并一直在卓越职场®研究所的榜单上名列前茅的戈尔公司,在商业世界是个特殊的存在。
他如何给员工自由?他又如何将自己崇尚的“自由”赋予消费者,用数十年的持续创新,将有“世纪之布”称号的GORE-TEX面料,做成美国最好的100个发明之一?
Prada、Moncler、Supreme、凯乐石、ECCO、迪桑特、ARC’TERYX、波司登、The North Face、NIKE等数百家品牌,都使用GORE-TEX面料。
与许多To B企业在C端的默默无闻不同,作为行业极具渴望度的功能性面料,GORE-TEX品牌如何能让这些企业以挂上它的标签为傲?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颇有启示意义的企业。
风雨之中的幕后“玩家”
无论是庄子“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的逍遥,李白“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的诗意栖居,还是《风之谷》中娜乌西卡与王虫共舞的和谐画面……探索始终是最动人的生命叙事,而技术是自由探索最坚韧和亮眼的加持。
月球背面不可到达的断言被嫦娥6号越过。飞机高铁把广袤的地球压缩成一日生活圈。当苏轼以“竹杖芒鞋轻胜马”吟出“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悲壮时,什么样的科技才能让用户如GORE-TEX品牌广告片中所言,真正做到不惧风雨?让每一个人都能在生活这座大型游乐场中,感受到“风雨也好玩”的全新体验?
正是戈尔公司的创新薄膜材料黑科技,让我们把“看天出门”的无奈,变成了“风有风的玩法,雨有雨的玩法”的自在。
这份自在的起源,来自创始人比尔经历的一场职场“风雨”。
1958年1月1日,比尔和妻子Vieve Gore决心建立一家能释放创新潜能和激发人类精神的工作场所,让无毒、高度稳定、无致癌性的聚四氟乙烯(PTFE)改变这个世界。
当时两人都已经45岁左右,还有5个孩子,但他们还是毅然赌上了毕生积蓄,在家中的地下室成立了戈尔公司。
在推出用途十分广泛的首款电缆产品后的不到十年间,戈尔电缆产品已把脚印留在太空,甚至月球表面。
1969年,一个棘手的订单出现了。客户要求制作一种管道螺纹密封带,这需要将PTFE拉伸50%。比尔的儿子鲍勃·戈尔(Bob Gore,科学家)的一次泄愤式猛拉,意外把材料拉长8倍,一种柔软而坚韧的全新材料“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问世。
被誉为“世纪之布”的GORE-TEX面料应运而生。
ePTFE薄膜与不同材质的纺织品粘合,制成的GORE-TEX高性能复合面料,不仅耐洗涤、抗揉搓、经久耐用,ePTFE薄膜的微孔比水滴小,比水蒸气分子大,微孔之间呈篱笆形网状结构,形成雨水无法侵入,而汗气却能自由排出的防水、透气、防风的效果。
想要用户能有“风雨也好玩”的干爽体验,仅面料防水还不够,服装接缝处的密封同样关键。
1979年,GORE-SEAM®压胶机与GORE-SEAM®压胶条问世。自此,每一件GORE-TEX服装在上市前,都需经过严格的接缝压胶处理。
严苛的实验测试是GORE-TEX面料让用户体验“风雨也好玩”的品质基石。
GORE-TEX品牌在自己的模拟各种天气的“风雨屋”实验室展开严苛的防风、防水测试,后续更陆续增加扭曲、拉伸、摩擦等多种模拟实验。这一切只为确保服装如用户的第二层皮肤,无论攀登雪山或穿越雨林,都能提供科学舒适的穿着体验——好天气、坏天气,都能玩得自由,玩得尽情在我。
1990年,一支国际探险队成功穿越南极,其中一名队员感叹,是他的GORE-TEX外套救了他的命。
为让用户更好的体验“风雨也好玩”,GORE-TEX品牌持续科技创新以满足消费者在不同户外运动场景中的功能需求。
从GORE-TEX PRO产品线的迭代节奏——2007年、2013年、2019年、2024年——不难看出GORE-TEX品牌在产品精进上的战略耐心与技术定力。
近五十年的深耕,让GORE-TEX品牌不断筑高技术壁垒,成为当之无愧的行业领军者。
利他共赢的价值网络:共造风雨玩家的安全感
与众多“隐形”的To B品牌不同,GORE-TEX品牌在用户心中存在感极高。
当用户想走进山野、拥抱风雨、突破围城、追寻自由,最踏实的安全感就是那枚GORE-TEX品牌的黑色菱形吊牌。
每一枚吊牌,都是GORE-TEX品牌对品质的承诺。
它意味着产品已经历经实验室、实地测试等多重严格测试。
1989年,品牌掷地有声地提出“GUARANTEED TO KEEP YOU DRY(保证使您干爽)”的承诺,担保成品(服装、鞋、帽子、手套)的防水、防风或透气性能。
在产品的有效使用寿命内,如果消费者对GORE-TEX产品的防水、防风或透气性能不满,品牌将提供修补、更换或退款服务。
至今,GORE‑TEX品牌仍是行业中唯一敢于做出如此承诺的品牌。
原因何在?GORE‑TEX品牌销售的不仅是面料,而是基于C端用户舒适科学的“风雨无阻的自由体验”,更是一整套与B端客户合力确保用户“最佳穿着体验”的高品质防护生态系统。
首先,严选品牌合作伙伴,共同服务终端用户。
从Loewe、Prada、Moncler等奢侈品牌,到始祖鸟、凯乐石、爱步、NIKE等专业户外、休闲、运动品牌,全球数百家知名品牌均采用GORE-TEX面料。
两个追求极致品质的品牌的碰撞,注定造就用户更大的“安全感”。
其次,与客户深度合作,针对性研发设计。
舒适来自人体周围“微气候”的稳定。当身体产生的热量与流失的热量相当时,我们会感到舒适。
所以要避免雨、雪、汗液浸湿衣服鞋子,带来热传导而感到寒冷。也要避免汗气无法排出感到闷热,还要避免冷风钻进衣服夺走皮肤周围的热量。
GORE-TEX科技面料根据不同使用场景,为从轻量徒步到极限探险的不同环境提供完善解决方案——从低于10D的超轻面料到高达600D的重装表布,尽可能减少负面热交换,最大化穿着舒适度。
第三,制定产品设计与结构指南。
GORE-TEX品牌会针对成品的不同使用场景而制定不同的产品结构设计的要求,并为客户提供相应的面料选择建议。
第四,严格管控制造环节。
通过整合上下游,GORE-TEX品牌实现了严格的质量管控标准,使用GORE-TEX科技面料的服装和鞋履要求必须在戈尔公司认证的工厂中生产,并使用戈尔压胶机、压胶条进行接缝压胶处理。
第五,量身定制测试体系。
为确保产品符合用户期待,GORE-TEX面料在实验中需要抵御最低28米的静态水压(相当于高压水枪的水压),其防水标准是现行国标I级防水面料的5.5倍。
除了全方位的严苛质检,GORE-TEX品牌还会对整件产品结构进行检测和保障。实验室测试结束后,每件产品还有使用者测试和实地测试两关要闯。
第六,参与产品全生命周期。GORE-TEX品牌会深入参与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从产品设计、技术创新、辅料选择,到终端宣传、售后支持的每一个环节,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支持。
正如GORE-TEX品牌全球业务负责人AchimLoeffler所说:“即便我们是B2B的业务,我们也认为GORE-TEX品牌是面向消费者的品牌。我们理解消费者真正的需求,可以帮助品牌合作伙伴设计正确的产品。”
所以,GORE-TEX品牌的含金量还在不断上升。
GORE-TEX品牌所赋予的自由,并不局限于户外、运动、休闲、高奢领域。
它同样是设计师钟爱的功能性科技面料,与全球超过110家休闲时尚品牌合作,推出如Tanya Carlson的GORE-TEX婚纱、FUTURA涂鸦系列,以及与off-white、Supreme、nanamica、Prada、Moncler等品牌的联名产品。
GORE-TEX品牌将价值链织成价值网络,通过与B端客户建立的网络生态,成为用户心中“全场景自由”的代名词。
用户想在雨天草地打羽毛球?户外品牌没有合适款,休闲运动品牌也许有。当年轻女性希望在寒风中兼顾风度与温度,若奢侈品牌未有合适之选,或许高端时尚品牌正能满足。
用户有“风雨同袍”,自然能“玩心不减”。
永远紧贴市场、洞察消费者,帮助品牌客户推出真正契合用户需求的产品——这一全程陪伴式的创新商业模式,既让用户获得更好的“自由体验”,也让B端伙伴拿到更强产品,赋能品牌的成功。
利他共赢的合作网络,最终在C端形成“高端、可靠、风雨无阻=GORE-TEX品牌”的锚定效应。
从而让这位“幕后英雄”走向台前,进而反哺B端合作伙伴,形成正向飞轮。
自由之魂:从小而美到大而善
为什么GORE-TEX品牌能如此深刻地理解“自由”,并能持续的将其转化为用户“风雨也好玩”的真实体验?
GORE-TEX品牌母公司戈尔公司的建立,就是一场关于自由与创新的长期实验。
比尔说:“这里没有严格的等级,没有上司,而且没有可预见的升职阶梯”,有的是同事,是创新的激情和彼此的协作。
让有想法的人自由地释放潜能,让每一个创新都有其用武之地,让每个人都能获得最大的自由空间和最公平的职业待遇,这是淋过雨的比尔给自己的每一个员工撑的伞。
从一家“小而美”的公司,到如今规模超过1.3万人,戈尔公司依然保持着扁平的网状沟通结构,保持为员工赋予自由。
他们像一个平等的大家庭,“Make money,and have fun doing so.”(快快乐乐地赚钱),这是GORE-TEX品牌自由和创新的持续动力。
“在一个倡导有所作为,并授予充分自由的工作环境下,同事的创造力得到了释放,不断开发出创新型产品,满足最严苛环境的需求。”曾任戈尔首席执行官的Terri Kelly如是说。
这种将自由奉为核心原则之一的企业哲学,暗合了“道法自然”的东方智慧,本质上是对人和事物内在规律的尊重与顺应,自然能爆发出巨大能量。
当这种内部文化向外渗透,就变成了GORE-TEX品牌对用户“风雨也好玩”体验孜孜不倦的提升,对大自然的尊重和热爱——以尖端科技打造更高的性能,赋予用户在旷野的狂风和暴雨的协奏中探索的自由;同时,以可持续的实践减少环境足迹,兑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承诺。
这是“大而善”的戈尔公司自由之下的责任底线。
所以,GORE-TEX品牌始终将“安全”视为“自由”最重要的前提。只有当用户确信产品对人体绝对无害时,才能真正无顾虑地享受户外自由。除了GORE-TEX品牌严苛的性能保障,让顾客信赖它能万无一失地应对各种严苛环境。
GORE-TEX品牌与独立认证机构合作,公开透明地展示GORE-TEX面料的穿着安全性。
例如国际公认的纺织品安全标准——Oeko-Tex Standard 100认证,证明这些面料均采用来源可追踪且值得信赖的安全原材料及化学品制成,并检测从面料、缝纫线、拉链、纽扣到纺织品成衣覆盖了纺织品生产的各个环节,涵盖甲醛、重金属、致癌和致敏染料、杀虫剂等300多种有害化学物质,确保产品的绝对安全。
GORE-TEX品牌积极并积极实施全球回收标准(GRS)、bluesign®标准等先进的行业标准。与全球回收标准(GRS)团队认证合作,验证再生材料的含量,并从原料到成品全程进行跟踪。针对当前缺少可用标准的领域(如成品耐用性),GORE-TEX品牌还携手高等院校和监管机构合作制定相应标准,让用户和环境的安全感,有据可依。
其次,GORE-TEX品牌持续推出环境更加友好的新产品和新工艺。如从2022年秋冬季,推出了采用创新型ePE薄膜的全新GORE-TEX产品。
最新一代GORE-TEX PRO使用的就是可持续创新型ePE薄膜,不含PFAS(全氟和多氟化合物),整体复合面料产生的碳足迹更少。
他还不断探索材料与工艺创新,逐步增加再生纺织品的使用比例,推广替代染色方法。同时,通过使用绿色电力,最大限度降低GORE-TEX品牌在地球上留下的痕迹。
再次,GORE-TEX品牌致力于推进绿色循环的规模化落地。凭借与上百个终端品牌建立的长期合作关系,GORE-TEX品牌将可持续材料从实验室推向市场,实现新材料的高品质与规模化应用。
GORE-TEX产品所呈现的品质感、舒适度与信赖感,可以提升产品经久耐用的性能,以此来代替购买新服装,可有效减少服装、鞋履产品对环境的影响。
它还为产品开展修复、保养等活动,倡导以维护替代新购,从而系统性减少服装产品对环境的整体影响。
GORE-TEX品牌还推出“Outwear on Demand”(按需外套)租赁计划,面向偶尔参与滑雪运动或具环保意识的消费者,降低专业装备的获取门槛。
自然随性、乐观自信、热情有趣,这是GORE-TEX品牌“风雨也好玩”的品牌个性。这一切源于公司追求自由创新的基因,源于他们对用户和环境责任的兜底,源自一场持续67年的创新自由实践。
自由不是无序的放纵,而是把“一米宽”的赛道挖到“一万米深”之后,让世界获得更大的行动半径,让企业收获无限的可能。
用科技创造着用户乐享风雨的身体自由,合作品牌协同创新的增长自由,地球减荷可持续的未来自由,这是GORE-TEX品牌用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自由之魂,开启的“一米宽万米深井”的“下一深水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