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以购代建”新举措:缓解宿舍短缺 激活房地产需求
【来源:红网】
红网时刻新闻10月21日讯(记者 岳瑾 甘伟萍)“既改善了学生生活环境,又解决了房地产压力,一举多得”“促进经济大循环”“大学扩招没办法的事”……10月21日,一条“中南大学2.95亿元购置存量房作学生宿舍”在网上引发热议。
2024年初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强高校学生宿舍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到,近年来,我国高校学生宿舍建设持续推进,宿舍总量有所增加、条件得到改善,但是仍面临床位供给不足、环境有待提升、功能相对单一等问题。《意见》提及,鼓励高校通过购买、租赁学校周边的人才公寓、商住楼等社会用房,补充宿舍资源,并按照校内同等标准,加强配套服务管理。
据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已有多所高校通过购置存量房地产用作学生宿舍。9月,就有3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单一来源采购购置存量房地产用作学生宿舍项目。中国矿业大学2.93亿,中南大学2.95亿,合肥工业大学1.18亿,都在买存量房作学生宿舍。省属高校中,今年2月,湖北大学阳逻校区收购352套存量商品房用于学生住宿的项目引发广泛关注。
高校进场买房,会给房地产市场带来哪些变化?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
高校“以购代建”既解宿舍短缺,又注入房地产市场新需求
湖南新环境房地产经纪连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明宾认为,高校购置房地产商用住房用作学生宿舍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起着三个方面的重要积极影响意义,一是加速去库存,直接消化市场上现成的整栋住宅或商业用房,为市场注入新需求;二是提供价格支撑,高校的大规模采购有助于稳定周边区域的房产价格,尤其是在市场调整期;三是盘活闲置资产,将闲置或利用率不高的物业改造为学生宿舍,优化了社会资源配置。
高校收购存量房作学生宿舍,就高校与发展模式而言,明宾表示,一方面快速解决宿舍短缺,实现“即购即用”,比自建宿舍周期大幅缩短,能快速提供数千个床位;另一方面成本可能更低,在目前市场环境下,购置现房的总成本可能低于包含土地、规划、建设等环节的自建模式;此外,探索“以购代建”,这是对国家鼓励购买、租赁社会用房补充宿舍资源政策的积极响应,创新了高校资源拓展模式。
“这不仅是一次性销售机会。” 明宾指出,从收购、装修改造到后期的物业管理运营,都可能衍生出新的商业合作模式。需要注意的是,高校的采购行为是解决特定时期自身需求的举措,并不直接代表住宅市场的普遍趋势。
高校购置存量房作宿舍,对整体楼市影响较小
“高校购置存量房作宿舍,对整体楼市影响较小。”湖南中原研究院执行院长陈世霞表示,从总量看,这类采购多集中在学校周边,能在局部消化周边存量房源、带动区域市场活跃度,但因高校在城市数量有限、采购规模有限,难以对整体楼市产生显著影响。
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其示范意义:该模式为存量房多元化利用提供了新思路。未来若将此模式延伸至蓝领公寓、养老公寓等领域,有望进一步扩大住房保障范围、优化城市居住结构,为楼市多元化发展注入长期动力。
来源:红网
作者:甘伟萍 岳瑾
编辑:黄怡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