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成为湖南工业发展“主心骨”
【来源:长沙晚报网】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22日讯(全媒体记者 陈星源)产业是工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记者从今天举行的湖南“十四五”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省工信厅专场)上获悉,全省累计培育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位居全国第5、中部第1。其中,长沙作为省会城市表现亮眼,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入选工信部世界级产业集群三个培育样本之一,长沙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产业集群“两芯一生态”成为国内信创工程首选技术路线。
加快构建“4×4”现代化产业体系
“十四五”以来,湖南加快构建“4×4”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优势产业持续壮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在优势产业方面,支持工程机械产业向农机、应急装备、矿山装备等领域拓展,向再制造、后市场服务和海外延伸,工程机械产业海外营收占比从20%大幅提升至60%,再制造产品实现节能60%、节材70%。推动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向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等领域拓展。
在新兴产业方面,加快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大力发展绿色智能计算,2024年音视频产业营收达2827.6亿元。新型显示“强玻引屏补端”取得突破,成为国内3个实现国产高世代基板玻璃自主研发并产业化的省市之一,手机玻璃盖板、85寸、100寸液晶面板市占率全球第一。功率半导体构建起“芯片-模块-装备-系统”完整产业链条,技术水平从跟跑到并跑到全球领跑,大功率晶闸管市占率全球第一。新型能源正极材料规模行业第一、市占率超20%。
展望未来产业,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力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于近期发布十大重点企业、示范场景、未来场景、重点科创平台、支持措施等“五个十大”,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并与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
推动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
“十四五”以来,湖南扎实推动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取得系列实质性成果。
建立关键技术协同攻关机制。出台《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实施方案》,承担43项国家工业强基和产业基础再造项目,67个项目进入国家产业基础创新发展“揭榜挂帅”项目笼子。
完善创新平台梯度培育机制。打造“1个国家级+29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机械制造业创新中心已纳入国家重点支持计划。认定44家省级新材料中试平台,累计培育“79家国家级+164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国家级+96家省级”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
优化科技成果孵化转化机制。创新开展校企合作“双进双转”活动,促进省内外高校与省内企业达成校企合作项目535个、合同金额7.9亿元。全省规工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在全国跃居前列、中部第一。强化场景赋能应用,与工信部签署北斗产业部省合作协议,依托长沙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建成全国最大规模智能环卫车应用场景。
产业链群实力显著提升
“十四五”以来,湖南将产业链群建设作为关键抓手,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显著提升。
充分发挥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湖南)等重大活动牵引作用,深入推进产业链精准招商,储能电池产业覆盖从正负极材料到电解液等多个关键环节、新型显示产业成功打通“玻璃基板-面板模组-智能终端”全产业链。
围绕拉长链条、拓展领域、强化配套,工程机械再制造体系持续延伸并在农业机械、矿山机械、应急装备等领域取得突破,汽车产业关键零部件供给能力显著提升。
建强梯度培育体系,系统制定产业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滚动开展产业集群竞赛,构建起“世界级—国家级—省级”产业集群梯度培育体系,率先出台产业集群发展促进组织管理办法,培育专业化集群发展促进组织,引导组建省产业集群联盟。
打造县域发展引擎,全省累计培育15个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数量位居全国第7、中部第2,覆盖铝电解电容器、电子陶瓷、稀贵金属等众多细分领域,成为引领县域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