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画卷新红湾|一江碧水向东流
【来源:长沙晚报】
襄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孙修廷 毕学谦
每年初夏,当微风拂过沃野,湖北省枣阳市车河农场红湾社区的千亩紫薯田铺开浓淡不一的绿意。匍匐的薯藤紧贴大地,仿佛在积蓄着丰收的力量。不远处,十里玫瑰长廊正值盛放,馥郁花香与连绵桃林相映,织就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
早年间的车河是北上襄阳、南下汉口的重要驿站,熊河和莺河经此汇入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大洪山盛产的物资外运须在此用车马驮运过河,车河由此得名。
车河农场属大洪山余脉丘陵地形,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无霜期长,荒坡、荒山及岗坡地面积大。红湾社区作为农场改革发展的排头兵,依托资源禀赋,发展稻虾共作、紫薯、玫瑰、鲜桃及花卉苗木等五大产业,以产业融合、生态发展的笔触,绘制着乡村振兴的美景。
塝田地里的“紫色产业”
“突突突——”拖拉机的轰鸣声惊醒了晨雾未散的田野。铁犁过处,一颗颗饱满的紫薯从湿润的泥土中翻滚而出。薯农们弯腰、拾取、分拣,动作娴熟如流动的乐章。
“我们这儿土质肥,气候也对路,种植的是‘紫罗兰’‘凌紫’这些优良品种。”10月9日,红湾社区党总支书记檀天国掂量着刚出土的紫薯,脸上写满自豪,“一窝随便都能有3斤多!今年千亩紫薯预计总产量能突破300万斤,光是这一项,就能为种植户户均增收三四万元。”
这片蓬勃的“紫色产业”,成长并非一帆风顺。
红湾社区塝田、旱地较多,传统种植红薯、玉米效益不高。2019年,致富带头人杜兴权成立帮德紫薯种植专业合作社,率先引进紫薯种植。紫薯产量大、附加值高,在合作社的带动和技术支持下,迅速成为群众增收的“新宠”。
然而,2023年成熟季的连绵阴雨,让这份“甜蜜”的事业遭遇考验。“那段时间,大家真是愁得睡不着觉。”檀天国回忆,雨水影响了紫薯品质,造成一时滞销。
危机催生变革。“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社区“两委”迅速带领种植户外出考察。很快,一套紫薯加工机械落户社区。
“鲜薯受天气影响大,我们就加工成紫薯粉。”檀天国说。及时的转型,提升了紫薯附加值,增强了薯农们的信心。
如今,红湾社区及辐射带动的周边紫薯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亩产值4000元以上。
玫瑰与鲜桃的“多彩收获”
红湾社区适宜的土壤和气候,使它成为玫瑰种植的理想之地。2012年,社区流转2000亩地发展玫瑰种植,为农民增收致富带来新的增长点。
玫瑰是集经济收入与观赏价值于一体的产业,每年4月中旬过后,颜色各异的玫瑰争奇斗艳。一望无际的玫瑰花海,芬芳浓郁的玫瑰馨香,在红湾社区形成绵延十里的玫瑰长廊,覆盖襄洪路、楚人谷旅游路、青龙社区环形路等交通要道。
盛放的玫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打卡拍照,让这里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热点,并直接带动农户增收。“玫瑰可是个宝贝,既有‘颜值’又有‘价值’。”玫瑰种植大户李自国笑着说,“其每亩纯收入都在2000元以上。”目前,红湾社区已成为当地一家玫瑰加工企业的重要原料基地。
枣阳是有名的“中国桃之乡”,红湾社区还主动融入桃产业发展链。结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选择了市场前景广阔的“中桃9号”“中桃13号”毛桃及“中油16号”油桃进行订单式种植,面积达1000亩。
每年五六月份,桃子成熟后,各地经销商蜂拥而至,将成箱成箱的油桃装车运往全国各地。
生态富民的美丽画卷
在稳步推进特色种植业的同时,红湾社区不断将目光投向新的领域。
湖北农业发展集团万头肉牛智慧全产业链基地项目近年落户车河,首期养殖规模已达2000头。红湾社区敏锐地捕捉到发展机遇,发动十多户居民参与“借母还犊”代养项目,鼓励有条件的居民种植青贮饲料服务基地建设。
伴随着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红湾社区的美丽乡村建设也加速推进。
社区“两委”发动居民,充分利用田间路边、宅前院后闲置土地打造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呈现一村一韵、一户一景的景象。整体推进垃圾分类、生活污水处理、“厕所革命”等,让生态理念根植居民心中。如今,通过深入推进环境综合治理的红湾社区,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行走在这里的乡村道路上,赏心悦目。
夕阳西下,红湾的大片田野被镀上一层暖金。农产品收购点前,满载紫薯的货车即将启程,将这份土地的馈赠送往远方。这是红湾社区认真践行“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理念,用紫薯的深紫、玫瑰的嫣红、桃林的翠绿,调和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温暖底色。
随着长江大保护战略的深入实施,这里的美丽乡村建设必将绽放更多艳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