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24 日

中国新药组合,让这类癌症生存期几乎翻倍

【来源:虎嗅网】

今天继续介绍刚在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公布,并同步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优秀研究。今天这个很特别,因为论文作者全是中国人。这次研究从药物开发到临床研究,都来自中国。

在所有泌尿系统肿瘤中,膀胱癌是最常见的一种,中国每年新发病例近10万人膀胱癌最常出现在中老年男性身上,重要原因就是吸烟。吸烟是膀胱癌最重要的单一危险因素,吸烟者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3到4倍。

膀胱癌如果发现得早,生存率挺高的,但一旦进展为晚期,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晚期膀胱癌很容易耐药和复发,是“最难啃的骨头”之一。

过去几十年,化疗一直是这类患者的主力治疗手段,但效果有限,中位生存期只有一年多,副作用还挺大。最近,有两类新药给患者带来了新希望,一个是免疫药物,一个是抗体偶联药物(英文缩写是ADC)

膀胱癌是对免疫治疗整体响应比较好的一类肿瘤,多款PD-1/PD-L1 类免疫药物都在膀胱癌中获批,包括大家熟悉的K药,O药等。

抗体偶联药物也是最近很火的一类药物,它的本质是“导弹模式”:用靶向肿瘤的抗体来把化疗药带到肿瘤细胞附近,从而进行更精准的杀伤。膀胱癌中最早获批的一个抗体偶联药物是维恩妥尤单抗,它的靶点是膀胱癌表面的Nectin-4蛋白。

这两类新药都已经获批,但单独都有自己的局限,比如免疫治疗单用有效率偏低,而抗体偶联药物副作用偏大,疗效持续性不够长。于是有科学家想到,能不能强强联合,一面用导弹轰炸肿瘤,一面激活免疫,或许1+1能大于2?

说干就干,这次的研究就是这样。科学家把两个已经在中国获批,用于膀胱癌治疗的国产新药联合了起来,一个是PD1免疫药物,特瑞普利单抗,另一个是针对HER2的抗体偶联药物,维迪西妥单抗(有人可能熟悉它以前的代号RC48)

有人可能会问,HER2不是乳腺癌靶点么,怎么膀胱癌也能用?

确实,HER2最早是在乳腺癌中成功的靶点。曲妥珠单抗等HER2靶向药的出现,让无数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获得了长期生存。但其实HER2在别的肿瘤上也有表达,包括膀胱癌。

事实上,超过一半的膀胱癌都有HER2蛋白表达,只不过以往曲妥珠单抗在这里效果不好,所以没有作为一个靶点来看。但随着维迪西妥单抗这样新型抗体偶联药物出现,改变了这个结果。2021年,它已经在中国获批用于HER2阳性膀胱癌的二线治疗。

这次临床研究,目标是改变一线治疗标准。研究纳入了484名HER2表达阳性的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主要是膀胱癌),然后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维迪西妥单抗+特瑞普利单抗,另一组接受传统化疗。

结果很清楚,新药各个指标都碾压化疗。

患者客观缓解率高达76.1%,也就是说,每四个接受新方案的患者中,就有三个人肿瘤明显缩小。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从6.5个月延长到13.1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从16.9个月延长到31.5个月,都几乎翻倍了。

生存曲线上,两条线分得越开,效果就越好。

当然,任何疗法都有副作用。新组合疗法安全性比化疗整体好一点,但有一些特别的副作用,比如周围神经病变(手脚麻木)和间质性肺病,它们虽然发生率低,但如果严重会很危险,甚至致命,所以如果后续上市后使用,需要大家配合医生严密监控,尽量早期干预。

值得一提的是,这已经不是第一个在膀胱癌取得成功的免疫+抗体偶联药物组合了。

在此之前,两个进口药,维恩妥尤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K药),也是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代号为EV-302的三期随机对照研究结果,同样是完爆化疗: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从16.1个月,延长到了31.5个月,几乎翻了一倍,患者死亡风险降低了53%。

因为优异的数据,今年1月,中国药监局已经批准了这个联合疗法,用于局部晚期或转移的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一线治疗。

虽然不同研究的数据不能直接比较,但整体看起来,这次国产药物组合的结果也处于同一水平上,获批应该只是时间问题。

最近几年,中国国产药物研发水平突飞猛进。虽然从0到1的原创还比较少,但整体水平已经和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这次“纯国产”的研究能发表在最顶尖的临床医学杂志上,就体现了对我国药物研发和临床实验能力整体的高度认可。

一旦中国人做得好,就会让这个行业变得更卷,创新药也不例外。瑞普利单抗和维迪西妥单抗作为本土开发的新药,如果获批,肯定会让膀胱癌治疗性价比变得更高,对国内患者无疑是好消息。

膀胱癌患者一线选择已经有多个选择,包括维恩妥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化疗,现在又加上了维迪西妥单抗+瑞普利单抗。随着新药出现,我相信以后一线纯用化疗的膀胱癌患者将会越来越少。

至于这些组合疗法怎么选,大概率会是基于生物标记物,比如HER2、Nectin-4、PD-L1蛋白的表达。越来越多膀胱癌患者的肿瘤会被拿去检测这些蛋白的水平,然后根据这些标记物是否表达,以及表达的多少,我们可以选择成功概率最高的一个。

当然,现在还远没有到终点,科学的脚步不会停止。还有很多研究正在进行。

比如耐药机制和后续选择。中位总生存超过30个月令人鼓舞,但其中多少人疗效能持续?甚至临床治愈?耐药机制如何?

再比如,是否可以把这个组合用于更早的患者,用于手术前新辅助治疗或手术后辅助治疗?

通过精准的靶向识别和免疫激活,新药已经给晚期膀胱癌患者点燃了新的希望。期待更多突破能够迅速进入临床实践,真正改变患者的命运。

致敬科学,致敬生命!

*本文旨在科普癌症新药背后的科学,不是药物宣传资料,更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疾病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 Disitamab Vedotin plus Toripalimab in HER2-Expressing Advanced Urothelial Cancer. N Engl J Med 2025

2. Enfortumab vedotin and pembrolizumab in untreated advanced urothelial cancer. N Engl J Med 2024; 390: 875-88.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菠萝因子,作者:80后菠萝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