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24 日

常德市地区生产总值全省第三,人均GDP增幅超30%

【来源:长沙晚报】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23日讯(全媒体记者
陈良)23日上午,在湖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湖南‘十四五’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常德专场上,常德市委副书记、市长周振宇表示,“十四五”期间,该市扛牢经济大市挑大梁的责任担当,锚定“三个高地”、推进“二次创业”,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优异答卷。

地区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千亿台阶

  “十四五”期间,常德市经济实力持续增强,交出了一份量质齐升的发展答卷。

  从经济总量看,地区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千亿台阶,由2020年的3749.1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4532.7亿元,居全省第三位,人均GDP突破9万元,增幅超过30%。

  从发展动能看,投资结构持续优化,注重从过去的修路、修桥、建工程向抓产业项目转变,产业投资占比提升近10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消费潜力持续激发,连续举办系列促消费活动、旅游发展大会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4.8%。

  从综合实力看,常德多次上榜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百强、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全国外贸百强城市、数字经济百强市、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百强。

生物制造产业今年1-9月增长24%

  转型升级取得突破,交出了一份固本兴新的产业答卷。

  一是产业体系更加优化。着力改造提升轻工纺织、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文化旅游四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数字产业、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制造三大新兴产业,轻工纺织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鼎城区液压油缸产业集群、津市市生物酶产业集群获批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特别是“新饭碗”生物制造产业势头强劲,今年1-9月增长了24%,

  二是产业支撑更加有力。加速推进“五好”园区攻坚,在全省率先实现省级以上高新区全覆盖。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选择”,出台招商引资十条措施,建立招商引资项目预审机制和新引进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累计引进重大项目1488个,投资总额4747亿元。推进经营主体培育工程,目前全市拥有经营主体53.7万户、“四上”企业5685家,分别是2020年的1.5倍、1.6倍。实施制造业企业上市专项行动,2023年飞沃科技在深交所上市,2024年金天钛业在科创板上市。

规模工业企业研发机构突破1000家

  发展活力加速释放,交出了一份聚力突破的创新答卷。

  重大改革成果丰硕。其中,港中坪村基层减负“四个少了”经验得到习近平总书记肯定,鼎城区“四清四减”做法获中央改革办推介。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的经验做法获财政部推介。在全省率先设立政府投资项目建设事务中心,实行从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到交钥匙工程一体化改革,政府投资更加规范。

  科创能级不断提升。推动规模工业企业创新平台全覆盖,规模工业企业研发机构总数突破1000家,成立由29名院士专家组成的科技创新决策咨询委员会,建成国省级创新平台335家,获批省科技金融服务分中心、岳麓山种业创新分中心,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1倍以上,发明专利每万人拥有量增长近3倍,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实现“零”的突破。

国道和省道建成里程全省第一

  基础条件不断改善,交出了一份协调共进的城乡答卷。

  实施城镇更新提质专项行动。新建燃气管道1591公里,新建改造污水收集管网329公里,完成棚户区改造1.45万户、城市危旧房改造239套、老旧小区改造1397个。常德入选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国家绿色出行城市,蝉联国家卫生城市。

  实施乡村振兴提速专项行动。粮食播种面积、产量连续21年位居全省首位,建设省级“美丽乡村”124个,获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土地二轮延包试点、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等经验全国推介,津市市、临澧县、汉寿县、安乡县先后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先进县。

  实施交通建设突破专项行动。常益长高铁提前半年开通运营,安慈、官新、炉慈、益常高速扩容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国道和省道建成里程全省第一,常德港成为全国36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

实施“六位”实事惠民专项行动

  群众生活更加幸福,交出了一份温暖厚重的民生答卷。

  “六位”实事惠及千家万户。抓住小切口、改善大民生,实施岗位、学位、床位、车位、厕位、梯位“六位”实事惠民专项行动,城镇新增就业21.24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81万人,新增公办学位51819个,新增医疗床位1820张、养老床位11673张,新增车位60662个,新建改造公厕523座、改造农村户厕47654个,加装电梯961台。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连续五年,沅、澧两水干流断面水质保持Ⅱ类及以上,13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城乡黑臭水体基本清零。污染防治攻坚战连续四年获得省政府大抓落实表扬激励,2021-2023年生态环境满意度测评全省第一。

  社会大局保持平安稳定。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逐年下降,有力有效应对历史罕见高温干旱、低温雨雪冰冻、特大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平安指数促进解纷工作法”获评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先进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