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24 日

7位政协委员、企业代表围绕奋力打造长沙人工智能应用之城建言资政

【来源:长沙晚报】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唐朝昭

  当前,人工智能(AI)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重塑产业格局、驱动区域创新。拥抱“人工智能+”不再是“可选项”,而是正在成为关乎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必选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着力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工作部署,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按下“加速键”。

  今年的互联网岳麓大会上,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更向全球AI逐梦者发出邀约:“推动‘人工智能+’行动在湖南加速落地,与各方一道共同打造‘人工智能+’新高地。”

  面对人工智能的澎湃浪潮,如何刻下长沙的鲜明坐标?今年,市政协将“重构产业生态,奋力打造长沙人工智能应用之城”确定为常委会重点调研课题,组成课题组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在去年相关调研成果基础上再出发、再聚焦、再攻坚。

  “人工智能是博弈,是一场‘非对称性战争’。本次调研旨在给出价值判断和底层逻辑、给出战略战术和打法技法,将‘理想’的产业构建逻辑回归到‘现实’的城市竞争逻辑。”市政协课题组提出打造政策赋能、场景开发、产业生态、数据应用、算力服务“五大标杆区”的联动战略,给出打造“3+4+1”融合应用主战场景等17条落地有抓手的具体建议,为长沙找准“十五五”时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赛道献计出力。

  10月23日,市政协召开“重构产业生态,奋力打造长沙人工智能应用之城”专题协商会议。现场,7位政协委员、企业代表分别从算力设施建设、传统产业转型、AI人才引育等角度建言资政,以真知灼见为长沙进一步构建人工智能应用生态蓄势赋能。

  湖南智启未来科技有限公司CTO马世奎:

  乘具身智能浪潮 助力传统制造业转型跃迁

  当前,具身智能以“机器人+人工智能”重构全球产业版图,服务机器人、工业协作机器人需求爆发,为传统制造业升级提供新赛道。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脱离制造根基,要让“老产业”育出“新动能”。

  但人才短缺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瓶颈,具体表现为核心人才“引不来”、本土人才“育不出”、现有人才“留不住”。建议通过精准施策与创业支持,将具身智能核心岗位纳入高层次人才认定,对顶尖团队给予项目资助,并设立具身智能人才创业创新基金,建立创业孵化基地、搭建产业联盟,联动本地龙头企业推动产业链资源开放,提升改善产业生态。

  同时,建议通过定向育才和创业赋能,支持本地高校增设具身智能相关专业方向,共建机器人产业学院,联合开展“订单式”培养,依托湖南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平台和计划设立专项课题,校企共建创业实践基地,让学生在研发中成长,夯实本土人才根基,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就业+创业”双轮支撑。

  中国电信长沙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肖劲风:

  打造人工智能全域示范城

  近年来,长沙大力推动算力新基建,全市已布局22个规模以上算力中心,依托国家超算长沙中心、中南智能算力中心等核心设施,已构建起初具规模的算力体系。更值得一提的是,长沙拥有全国计算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并成功入选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

  但在算力协同、联网融合、绿色转型、“四算融合”等方面,长沙仍存在发展瓶颈。为此建议:

  一是优化算力整体布局,以核心算力设施为基础,协同建立算力共享机制,提升国产化智能算力利用率和属地化服务能力,构筑省级算力核心枢纽。

  二是加快算力联网成链,依托省级算力调度平台,整合中国电信“息壤”平台技术优势,建设长沙城市级算力调度中枢,实现异构算力资源智能调度整合。主动对接“东数西算”战略,构建低时延互联通道,创新“智算入湘”机制,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枢纽合作等,打造全国跨区域算力调度标杆。

  三是发展绿色普惠算力,推动算力中心与新能源深度融合,探索“算力中心+共享储能”模式,争取电价优惠与带宽补贴,打造国家级绿色数据中心。推动构建“政府补贴+国企运营+市场对接”普惠服务模式,降低算力成本。

  四是以湘江科学城、长沙智谷为核心载体,联合中国电信等头部企业打造“四算一体”新型基础设施,推动国产算力与大模型适配优化,聚焦工程机械、音视频文创等产业需求打造标杆场景,深化“文化+科技”融合成果。

  五是强化要素保障支撑,加快制定专项扶持政策,设立算力发展基金、算力产业统计监测体系,共建人才培养基地,组建长沙算力产业联盟等,构建多元共治的算力产业生态。

  投金产发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河:

  “小切口”深挖长沙产业比较优势

  要聚焦既具长沙产业比较优势又符合国内外市场真实需求的垂直领域应用,将其作为建设人工智能应用之城的核心突破口。

  对此建议,发挥长沙动力、结构、光电、机电、算法五大门类齐全的优势,推进“工业化+智能化”深度融合,借助“工程机械之都”优势,找准赛道精准发力,尽快发展成无人装备硬科技应用之城。

  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沉淀深厚,但大模型企业、算力厂商与终端用户仍存产需脱节,建议打造集算力支撑、工具应用、内容创作为一体的音视频产业生态,重点建设全国领先的音视频应用之城。

  同时,依托粉末冶金、电池材料、碳基材料等产业基础优势,加快促进人工智能赋能材料智能生成、降本增效,推动极端环境材料、生物有机材料、先进能源材料的融合应用,加快建设软硬件一体化先进功能材料应用之城。依托新中式奶茶、新零食、新咖啡及新休闲食品等“新消费湘军”,推动中医药理论与人工智能实现深度融合,突出打造“人工智能+药食同源”新消费创新应用之城。

  建议强化“人工智能+产业链”联动,深挖更多切口更小、更细颗粒度的应用场景,打通横向管理壁垒与纵向产业链协同机制,设立市级专班,搭建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创新中心。同时,构建多元协同的基金支撑体系,加快组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金,加快设立种子基金等,形成资金、项目和产业资源的有效联动。

  市政协委员、湖南云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蔡鑫莹:

  打造“世界模型+具身智能”中部产业高地

  世界模型正成为继大语言模型之后人工智能的新焦点,具身智能是其最佳载体。高质量、多模态、长序列的数据则是具身智能发展的关键基础。

  长沙作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拥有工程机械之都、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国家超算中心三大突出优势,具有打造“世界模型+具身智能”中部产业高地的良好条件。

  建议长沙实施“具身智能数据采集枢纽”战略,尽快制定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构建涵盖国家具身智能数据长沙中心,多模态数据采集、开源世界模型仿真、数据资产运营与交易三大平台,覆盖工程机械、智能网联汽车、人形机器人、低空物流、文创元宇宙等多元场景的具身智能数据产业体系。

  建议聚焦特色场景,设立专项引导基金,鼓励工程机械、精密制造、高精度视觉检测、智能网联汽车等优势领域开放特色应用场景,构建全球独有的高质量数据集。

  同时,突破“Sim2Real(从模拟到现实)”技术,支持国家超算中心、湘江实验室等平台和相关企业建设仿真与真实数据融合平台,大幅降低数据采集成本。

  建议由职能部门联合企业、高校共同建设“长沙特色工业具身数据集”,创新数据供给模式,构建开放共享产业生态。支持本地高校设立具身智能交叉学科,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数据采集设备、数据标注、仿真软件等领域的专业企业,强化人才与技术支撑,完善产业生态链。

  省政协委员、湖南草花互动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长戴建清:

  从三大维度构建“人工智能+动漫游戏”产业生态

  人工智能正成为驱动数字内容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长沙作为中部文化创意产业高地,在“人工智能+动漫游戏”赛道具备天然发展优势。

  建议从载体、人才、政策三大维度发力,构建“人工智能+动漫游戏”产业生态。一是打造专业化产业载体,共建专业动漫游戏人工智能产业园区,集中部署高性能算力集群,降低中小团队研发成本,推行“园区事园区办”服务机制,形成规模化产业集群。

  二是实施人才强基工程,支持高校与企业共建“动漫游戏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形成产学研用闭环,同时优化引才保障,搭建行业论坛等交流平台,打造产业人才磁场。

  三是完善政策与资本支撑,出台加快推进动漫游戏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精准政策,设立产业基金重点支持初创企业与硬科技项目。同时开放应用场景,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生态构建,激发创新内生动力。

  动漫游戏产业是人工智能技术落地的“试验田”,更是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桥头堡”。长沙应紧抓人工智能技术变革机遇,加快打造载体集聚、人才集聚、政策集聚的动漫游戏人工智能产业高地,实现从“点上突破”到“面上开花”的跨越,为建设人工智能应用之城注入强劲动能。

  雨花区政协委员、湖南捷易健康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智:

  找准“人工智能+医疗”产业发展切口

  当前医疗健康已成为人工智能技术落地的核心领域之一,市场正迎来爆发式增长。长沙发展“人工智能+医疗”拥有算力、数据、医疗场景与人才三张“王牌”,但目前还面临相关政策落地不够、“数据孤岛”依然存在等问题。对此建议:一是将医疗数据变成产业资产,优先围绕肿瘤、妇幼、慢病三大病种,完成首批万级到十万级例数据的整合标注,建成“长沙特色病种数据池”,由政府把好安全关,激活沉睡的数据,让数据从仓库“存货”变成吸引企业的“磁石”。

  二是聚焦创新赛道,让“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成为长沙新名片。湖南的医疗器械企业数量、产品注册量都在全国前列,建议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医院、医疗企业等搭建产业联盟,政府提供安全把关、算力补贴和市场对接,让“长沙造”人工智能创新医疗器械更快走向全国。

  三是强化引导赋能,靠政企协同激活生态,用好长沙医疗教育、医疗资源的双重优势,开放一批临床试验基地、举办人工智能医疗对接会等,吸引外地企业来长沙看数据集、看医疗场景,助力长沙“人工智能+医疗”产业从有到强。

  湖南汇视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顾善植:

  选拔引导人工智能“特种兵”企业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和人工智能企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日益成为国内国际竞争的关键因素。正因如此,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和质量也成为一座城市重要的发展新动能。

  作为一名人工智能创业方向的青年创业者,结合这几年企业发展历程,我深刻感受到,一支团队是否具备真正核心技术能力,难以在短时间内进行审核和判断。如果缺少持续的补贴和融资,一家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企业就可能倒在黎明之前。对于现金流不太充足的初创公司而言,政策奖补兑现周期也可能是一大挑战。

  一座城市的科技力量不仅来源于“大厂”,更源于大量的创业“金种子”。有吸引力的政策将不断哺育出更多种子,也为城市未来发展留下更多希望。

  人工智能企业,有数家崛起,即可带动一城。我们的企业深受湖南省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七个一”政策之惠,但在创业过程中也感受到,国内大型资本对于湖南的初创团队关注还比较少。因此建议,重点选择5家左右本土人工智能技术型企业,集中优势资源开展“特种兵”式快速引导培养,在如火如荼的人工智能赛道实现弯道超车,培育出在赛道登顶的长沙本土企业。

长沙如何打造人工智能应用之城?政协委员、企业代表这样说! |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