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玉米还能继续涨?
【来源:粮信网】
本周,国内玉米价格整体呈偏强态势,不过周后期涨势渐缓。华北地区深加工企业玉米价格出现回调,东北产地价格则大体保持坚挺。北方港口收购价格回调约20元/吨,然而港口周环比仍上涨30元/吨。本轮上涨,一是受天气影响,二是玉米存储压力降低,农户惜售情绪渐浓,市场流通量减少,从而推动价格反弹。那么,玉米价格是否还会继续上涨呢?
阶段购销博弈,流通放缓
东北方面,目前黑龙江农场玉米收购基本收尾,但地趴粮尚未批量上市,部分地区农户仍处于收获阶段。拒农业农村厅农情调度数据显示,截至10月22日,黑龙江省玉米收获进度达81.4%;截至10月21日,吉林省秋粮收获超六成,其中玉米已收面积为4769万亩;辽宁省玉米收获面积达3924.7万亩,收获进度达93.3%。近期东北天气转凉,玉米存储条件改善,市场流通速度放缓。
华北方面,天气转晴后,深加工企业玉米到货量下降。此前企业到厂的多为潮粮,库存难以增加,普遍处于较低水平,价格随到货量减少而上涨。但基层粮源充足,企业本轮追涨补货的积极性不高。此外,随着天气转晴,据了解华北本地仍有一定数量的粮源可用于饲用,饲料企业适度增加库存。近期东北玉米外流量大,运力紧张,东北、华北玉米形成比价关系。
托市小麦传闻起
本周,市场传言11月可能启动临储小麦拍卖。其中,2017年700万吨以上的小麦可能竞拍流入饲用,2019年1500万吨以上的小麦将竞拍流入面粉厂,河南、安徽的投放量较多。此外,传言2017年三等小麦定价为2200元/吨,出库费30元/吨。河南省在本次降雨天气中受影响较大,若拍卖落地或可降低饲料企业采购难度和生产成本,但本年度玉米市场供应量将增加。此消息理论上利空玉米市场,但目前尚未落地,市场反应平淡。
政策将进入关键期
11月之后,粮库将逐步迎来收购高峰期,早前签订的购销双向采购合同也将开始入库。但本年度玉米粮质差异较大,东北部分地区受雨雪天气影响,毒素也开始不稳定。此外,去年东北增储最早于11月22日启动,本年度因单产大幅增加,东北地区农民售粮利润可观,短期内启动增储的难度可能较大。不过,常规轮换粮收购可能会开启,需关注后续政策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