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29 日

低利率时代中国资产受青睐,资管巨头共寻全球资产配置新路径

【来源:东方财富】

  进入四季度,美联储降息通道进一步打开,国内利率中枢不断下行,全球债市利率博弈已至市场底部,票息收益同样缺乏吸引力,低利率环境让资管巨头主动管理获得超额收益变得更加艰难。

  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如何寻找安全性高、流动性较好的资产,成为各类资管机构寻找全球资产配置的新路径。10月24日,在首届全球资产配置峰会上,万亿保险资管、头部公募基金、银行理财子公司以及百亿私募大咖均表示,低利率时代中国资产吸引力增加,如何挖掘配置成为重中之重。

  “在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下降、中国科技创新持续突破背景下,中国资产长期投资价值凸显。针对传统配置策略在低利率周期所面临的挑战,我们借鉴海外经验,保险资金需要以资产负债联动为轴心,主动匹配穿越周期,保险资金在权益投资领域机会增多;固定收益方面,短期利率企稳,长期有下行趋势,未来将加强长期利率债配置,加大创新优质资产布局,权益投资以股息价值策略为核心;不动产、黄金、全球资产、大康养生态等领域也为保险资金配置提供了新机遇。”中国太保副总裁、首席执行官苏罡在演讲中指出。

  低利率时代的应对之道

  “今年以来,由于纯固收产品的收益率逐渐走低,不少偏保守的投资者在考虑要不要放弃纯固收产品。这不仅是个人投资者的担忧,也是机构投资者的困扰,债券投资正在丧失性价比。 这几年债券市场吸引了大量资金流入,成为投资者避险的重要选择。然而随着市场利率中枢下行至低位,一个尴尬的情形出现了:投资者对收益性和安全性的双重诉求愈发强烈,资管机构更需要迅速调整投资组合配置策略,以应对市场环境的高波动性。”一位参会的私募资管机构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贝莱德基金董事长范华在峰会上提出在新格局下资产配置的基本理念:持有风险资产可获得风险溢价、分散化是投资中唯一的免费午餐、合理配置α和β、全球配置需要管理货币风险。

  “投资者在低利率时代背景下做好资产配置,应设定合理的收益目标、适当承担风险、拓宽投资范围,以及拉长投资期限。对于未来投资可以设置三大主题:一是投资当下的确定性,相比长期宏观前景,短期发展形势更加明确,建议维持风险偏好;二是策略性地管理宏观风险,通过主动管理应对宏观波动;三是以颠覆性趋势为锚,把握数字化创新及人工智能、地缘政治分裂、低碳转型等结构性转变。”范华建议道。

  参与峰会的一家头部公募基金投资总监接受《华夏时报》记者时表示,利率持续下行,债券主动投资获取超额收益的难度与日俱增。相比之下,以债券ETF为代表的被动投资产品,因紧密跟踪债券指数,能获取市场平均收益,在当前的投资环境中备受关注。2024年至今ETF投资崛起,大量资金借道ETF涌入A股,如今这一趋势也在债市上演。今年以来,债券型ETF市场规模突飞猛进,成为ETF市场增量的主要贡献者,规模从2000亿元迅速超过5000亿元。

  “主动投资高度依赖基金经理凭借专业能力把握市场动态与个券机会,但利率下行显著压缩了超额收益空间。债券型ETF在整体ETF市场规模中的占比,从2024年底的不到5%跃升到了如今的10%以上。尽管股票型ETF仍然主导ETF市场,但从全市场资金流向的变化来看,债券型ETF正在成为增量资金的吸金主力。债券型ETF的爆发只是一个缩影,它所反映的现象是越来越多的资金正在看好被动投资策略。”该投资总监表示。

  对于银行理财而言,ETF的价值也在低利率环境下愈发凸显。

  10月24日,浦银理财副总经理叶力俭在峰会上发表观点称,国内经济正从“地产-债务-全球化”传统循环,转向“科技-产业-金融”新发展模式;同时行业监管正从规模导向转至质量导向。

  “纵观海外经验,低利率环境下理财多策略资产配置是未来方向,核心内涵是按投资者需求在不同资产之间分配资金、承受特定风险获得预期回报,基本流程是设定业绩目标、战略资产配置、战术资产配置。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在货币信用周期中从衰退向复苏切换,应在把握债券市场投资机会的同时,逐步构建包含权益资产的含权组合,并合理设置对组合的波动预期和回撤控制。”叶力俭指出。

  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回报

  全球都在逐步迈入低利率时代,这对于资管机构来说,无疑是一场重要考验。

  10月25日,一家百亿私募机构创始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原有的单一固收策略已经难以适应新局势,多元化将是必由之路。当下大热的被动投资策略只是度过低利率时期的一种可选路径;从长期来看,组建多元资产配置能力则更为关键。不过,这背后离不开制度创新和产品创新的支持。

  “国泰海通正着力打造全球资产配置专业能力,一是秉持全球视野、中国智慧,构建系统化的买方投研体系和服务范式,助力客户提升投资体验;二是秉持创新驱动、崇尚专业,积极践行AI+投顾的智能资配平台建设,帮助客户实现投资决策更智能、更前瞻、更高效;三是秉持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准则,升级买方资产配置服务体系和win产品体系建设,为投资者全球投资保驾护航。”10月24日,国泰海通证券业务总监耿旭令在峰会演讲中称。

  耿旭令进一步表示,在全球科技迭代发展与降息周期启动的背景下,中国科技领域成为全球投资焦点,外资增配趋势凸显。国泰海通可以提供专业跨境财富管理服务,形成QDII、QDLP、互认基金、跨境理财通等多元跨境通道协同布局;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大类资产配置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ETF正是落地各类配置方法论、提升投资获得感的高效工具,国泰海通正面向各类客户提供专业客观的ETF配置服务,为互联网长尾及零售客户提供标准化组合,一键降低配置门槛;为企业与机构客户量身打造定制方案,精准匹配多元需求;同时也可以为高净值客户提供领先的组合配置策略,携手私募等各方顶尖管理人,一站式满足各类客户的个性化投资需求。

  “其实,在中国之前很多发达国家已经经历过低利率时代,依靠传统的投资策略难以维持债券型基金的吸引力,进而催生资管行业结构性变革,指数化固收产品可以成为投资者在低利率环境下寻求稳定收益的新选择,但是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开放和国际化程度的提升,海外债券和股票等资产也将成为投资者的重要选择,这需要额度管控+资格准入的制度改革。未来还需要更多的大类资产配置产品出现,特别是很需要全球多元资产配置产品的出现,来弥补现阶段较为薄弱的这一层。只有股、债、商品、另类资产全覆盖,才不会缺席‘美林时钟’,实现周期跟踪与行业轮动,成为资管产品收益取得长跑冠军的根本。”一家外资资管机构执行董事对此分析表示。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