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地区生产总值今年预计超3000亿元,每年75%以上财力投入民生事业|非凡“十四五”
【来源:长沙晚报网】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27日讯(全媒体记者
陈良)今天上午,在湖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湖南‘十四五’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邵阳专场上,邵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龚红果表示,“十四五”时期,邵阳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大力实施产业兴邵、科技强邵、开放活邵,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随后,他围绕邵阳“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张图谱”介绍了有关情况。
产业发展的“跃升图”
“十四五”期间,邵阳市坚持产业兴邵,持续壮大实体经济,提升综合实力。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2250.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926.3亿元,今年预计突破3000亿元大关。
持续实施“智赋万企”,推动产业改造升级、向新而行。打火机产业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年产一次注塑打火机达150亿支,占全球份额的70%。特色轻工产业突破1000亿元大关,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工作获国务院真抓实干激励表彰。
持续强化“产业协同”,推动产业串珠成链、向群聚集。全市培育省级产业集群12个、全省第二,其中,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0个、全省第一。
持续深化“创新驱动”,推动产业攻坚突破、向高攀升。全市规工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达59.84%、全省第一。累计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82家,较2020年增长4倍。
基础支撑的“实景图”
5年来,邵阳市坚持打基础、利长远,统筹推进“五网”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交通网织密织牢。每年交通投资过100亿元,白新、永新高速建成通车,新新、城龙高速有望年底通车,邵阳火车站扩改工程投入使用,邵永高铁加快推进,邵阳正加快融入长株潭1小时经济圈和粤港澳3小时经济圈。
水利网润泽四方。全省投资最大的单体水利工程犬木塘水库建成投用,大圳灌区改造全面完成,新增灌溉面积超过100万亩,困扰多年的衡邵干旱走廊问题即将成为历史。
能源网坚实可靠。“气化邵阳”工程稳步推进,电力供应能力突破35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规模达392万千瓦。
物流网畅通内外。紧密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新增邵阳-怀化-东盟、邵阳-盐田港铁海联运、湘粤非铁海联运接续班列,结束邵阳无国际贸易班列历史;成功设立物流综合服务平台,企业在家门口即可享受报关、报检、仓储、分拨、集运“一站式”服务。
信息网提速赋能。建成5G基站1.3万个、农村千兆光纤端口11.3万个,打造6个中小型数据中心,“数字底座”持续夯实,老百姓“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改革开放的“活力图”
“十四五”期间,邵阳市坚持以深化改革开放破壁垒,358项重点改革强力推进,产业园区社会事务全面剥离,市场化转型加快推进,邵阳经开区晋升为国家级经开区;医药卫生机制改革持续深化,医保DIP付费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成功纳入湖南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先导区;“高效办成一件事”“机器管招投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系列改革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加速构建,营商环境综合评价获评全省优秀,市场主体总量突破56万户、位列全省第四。
坚持以扩大开放增活力,发挥全球百万邵商优势,持续“搭台子、扩圈子、找路子”,邵阳经贸“朋友圈”扩展至186个国家和地区,成功获批中国(湖南)自贸区协同联动区。2020年以来,邵商直接投资及关联项目超600个,带动回乡投资超3000亿元。
城乡共进的“融合图”
5年来,邵阳市统筹区域共进和城乡融合,着力推动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加快构建“一群一圈”发展格局。东部城镇群突出“四邵融城”,打造出吸纳就业23万多人、产值过2000亿元的“沪昆百里工业走廊”;西部生态圈充分发挥生态优势,着力打造全省生态康养示范区,2024年接待国内游客5664万人次,同比增长17.24%。
纵深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稳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城乡客运一体化、城乡物流一体化,累计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2458公里,农村电商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城货下乡”“山货进城”“电商进村”愈发顺畅。推动城乡产业协调联动,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入选中央财政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奖补项目、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项目,新增3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邵东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民生改善的“效果图”
“十四五”以来,邵阳市持续抓好重点民生实事,每年集中75%以上的财力投入民生事业。
突出创业就业。实施“邵商+”护航大学生创业计划,设立“大学生创投日”,成立大学生创投资本,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创业目光投向邵阳;建设乡村车间1248家,吸纳就业5.19万人,乡村车间建设总量、吸纳就业总量均居全省前列。
突出教育优先。基础教育补齐短板,新增公办学位6万余个,全面解决“大班额”问题;职业教育特色鲜明,全省第一所专注“低空经济”的邵阳通航职业技术学院建成投用;素质教育深入推进。
突出“住房保障”。累计改造老旧小区1836个、城市危旧房1585户,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4095套,保交楼、保交房交付率均达100%。
突出“健康邵阳”建设。建成10个县域医共体,新增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家、三级甲等中医类医院3家。
突出“一老一小”。完成全国第二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落实家庭适老化改造3000余户,每千人口拥有婴幼儿托位数从0.38个提高至4.62个。
据悉,“十四五”以来,邵阳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2%,增速稳居全省前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增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