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系列评之二
【来源:长沙晚报】
长沙晚报全媒体评论员 陈登辉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放在首位的是“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立于奔涌的时代潮头,长沙深刻领悟“高质量发展”的深邃内涵,摒弃粗放增长的路径依赖,以“质”的突破引领“量”的积累,将“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转化为星城大地的生动实践。
高质量发展绝非一句空洞口号,而是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长沙,工程机械的“钢铁巨臂”挥洒传统产业的硬核底气,而智能网联汽车、北斗应用、先进储能等新质生产力赛道已悄然成势。从“制造大市”到“智造强市”,从“单项冠军”到“集群共进”,长沙以产业体系的迭代升级,诠释着“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深刻内涵。尤其难得的是,长沙摒弃“喜新厌旧”的短视,坚持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让工程机械这类“老树”发“新芽”,亦让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新苗”育“森林”,展现出统筹发展的战略智慧。
高质量发展的落笔处,在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跃升。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制度建设作出部署,提示我们优越的治理是持续发展的保障。长沙深谙“良制善治”之道,连续三年在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居前列。其背后,是链长制精准服务产业链的探索,是“耐心资本”护航科创长跑的定力,是“双五”工程提升城乡品质的匠心,是将“把最优地块留给科研机构、把最好配套留给创新企业、把最美风景留给科技人才”的动人承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今日长沙以改革为活水,打通制度堵点,优化营商环境,使市场活力如湘江潮涌。
发展的终极指向是人民福祉。高质量发展若不能化作“可见可感的温度”,便是无本之木。长沙连续十七年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其密码在于以“民生为大”诠释“人民城市”的真谛。从圭塘河的蝶变新生,到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的落地建设;从“一老一小”的服务网织密扎牢,到乡村振兴的拓面提质,长沙将“人的全面发展”融入发展肌理。正如《礼记》所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高质量发展不仅是经济报表的曲线,更是万家灯火的安宁、青春梦想的绽放,在“物”的丰盈与“人”的充实中达成和谐统一。
立于“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启航的交汇点,长沙肩负着“挑大梁”的使命。前路纵有风浪,然“时与势在我”。唯以高质量发展为舟,以新质生产力为桨,方能于新一轮城市竞争中劈波斩浪,为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