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29 日

金融法治论坛与会专家:在法治轨道上推进金融发展的创新、变革和重塑

【来源:期货日报网】

期货日报网讯(记者 杨美)10月28日,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以“在法治轨道上推进金融发展的创新、变革和重塑”为主题的金融法治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助力金融稳定繁荣发展、跨境金融的法治挑战与应对、优化金融开放的法治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展开研讨交流。

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业快速发展,金融体系不断完善,金融制度逐步健全。“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注重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坚持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主动适应和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金融改革发展的需要,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金融法律体系,为金融业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黄薇在论坛致辞中表示,进一步加强金融领域立法,要从确保政治方向正确、注重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适应行业发展实践三个方面着手。

通过案件审判明确裁判规则、引导规范市场行为,是金融审判服务经济金融发展的重要职责。“在法治轨道上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需要建设与之相匹配的专业化、现代化金融审判体系,为国内外市场主体提供稳定、公平、透明的司法保障。”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刘贵祥表示,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制定司法解释、出台司法政策、发布典型案例等多种方式,致力于统一裁判尺度,稳定市场预期,还坚持以法治方式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同时强化协同共治,凝聚法治合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北京是国家金融管理中心,是金融机构、金融资源的聚集地,金融资产总量占全国一半。“首都稳,全国稳”。谈及首都金融法治工作,北京市政法委书记谈绪祥表示,新征程上,北京市将进一步加强金融法治建设,紧扣国家金融管理中心的定位,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新场景、新模式下的金融管理创新提供稳定的制度环境,助力拓展金融发展空间。同时强化统筹协调,汇聚立法、执法、司法力量,在政策制定、风险处置、信息共享等方面协同发力。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寇昉也表示,北京当前正在加快建设充满活力的现代金融体系,全面提升服务国家金融管理功能的水平,对全市法院提供精准有效的金融法治保障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他提出,未来要更加注重金融审判职能作用发挥,更加注重在法治轨道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更加注重加强北京金融法院建设,持续推进金融审判机制创新。

香港作为享誉全球的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在“一国两制”的背景下,以其独特的法律和金融制度优势,与国际接轨的商业体系,为中国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发挥了积极作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律政司司长林定国在会上介绍了香港地区在金融执法机制、金融法律体系、法律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有益实践和前沿探索。他表示:“确保所有金融活动严格依法进行,所有违法者受到法律制裁,是维持大众对金融制度信心的关键。”他认为,香港必须更加善用制度的独特优势,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其中重要一环就是加强与北京以及内地其他城市在金融法治建设方面的合作。

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关于数据确权和法律保护问题也是论坛关注议题之一。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利明表示,做好数字确权要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协调好行为规则模式和数据确权模式;二是注重数据产权和知识产权的区别;三是在确权中一定要跳开所有权的确权模式;四是构建公共工具、企业数据、个人数据的分类分级确权授权制度。

主题演讲环节,围绕“跨境金融的法治挑战与应对”议题,多位与会嘉宾从监管与司法等多个领域、国内与国外的多元视角发表了主题演讲。国家外汇管理局管理检查司副司长黄卉表示,近年来,国家外汇管理局有效统筹发展与安全,推进外汇领域改革发展与风险防范,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探索和工作:一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银行外汇展业改革,优化“越诚信越便利”外汇服务环境;二是严格依法行政,筑牢更加安全的跨境资金风险防范屏障;三是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升外汇监管效能。

北京金融法院院长张雯表示,北京金融法院自建院以来,积极履行涉外金融审判职能,在涉外金融法治建设方面做了一系列有益探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立足司法前沿,准确把握金融制度型对外开放的法治动向和治理挑战;二是融通国内外规则,为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融生态提供司法支撑;三是强化系统性研判,前瞻回应涉外金融法治的时代命题。

法治作为金融开放的基石,如何为跨境金融活动提供稳定预期、为市场主体赋予平等保障,并有效防范风险并化解争议等,成为需要共同破解的命题。在论坛“优化金融开放的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圆桌会议环节,与会嘉宾围绕跨境投融资便利化、跨境贸易数字化、跨境争议解决机制、涉外法治保障等核心议题分享了真知灼见。中国证监会法治司副司长罗娟表示,持续推动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需要更好地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涉外法治体系,为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营造良好的涉外法治环境。

论坛最后还发布了《证券司法保障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报告》及《2024年度证券公司投资者服务与保护报告》、《私募投资基金备案指引——私募投资基金变更管理人》以及典型案例两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