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社会责任 同舟集团踏入花生市场
【来源:期货日报网】
“真没有想到,你们这家常年以经营棉花业务为主的公司竟然接下了上万吨花生期货仓单。”今年9月中旬,河南同舟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同舟集团)农产品业务员高远来到山东招远市花生加工厂调研时,不断地听到对方发出这样的感慨之言。
此外,同舟集团还在期货日报主办的第十九届全国期货(期权)实盘交易大赛上设置了“同舟杯”专项奖,即“同舟杯”全国棉花、花生、红枣期货(期权)交易大赛。
一家大型棉花企业为何现身花生市场?带着疑问,期货日报记者近日走进同舟集团寻求答案。
同舟集团董事长魏刚民告诉记者,近年来,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和大宗油料作物,花生在保证国家粮油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推动种植结构调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凸显。与此同时,随着花生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逐步完善,花生这一传统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重要的是,国家政策明确强调要挖掘油料扩产潜力,如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针对花生产业提出扩种部署。公司及时介入花生市场,开拓新的业务领域,不仅是践行社会责任的需要,更是公司未来跨行业发展的需要。
“虽然我们是一家大型棉花龙头企业,但介入花生产业还是具有较强优势的。”魏刚民说,从花生种植来看,公司总部所在地河南是我国花生主产区,其花生种植面积和总产量长期居全国首位。此外,公司在我国新兴花生产区新疆拥有规模化的棉花生产基地,可直接借鉴棉花种植管理的经验,以及借当前新疆大力提倡发展粮油产业的机会,把花生种植做起来,这契合新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规划。从花生流通、仓储来看,公司现有的棉花仓储、运输、销售渠道遍布全国及国际市场,经改造或变通后可立即服务花生业务。同时,公司拥有成熟的“期现货结合”运营经验和专业的金融团队,可将其复制到花生期现货业务的风险管理中,直接在较高的市场层次开展花生业务。
河南开封金谷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刚表示,虽然河南位居我国花生总产量第一,但与山东等花生产业强省相比,河南花生产业存在明显的短板,其中缺少具有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是关键的因素。在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培育和壮大河南花生产业龙头企业,不仅具有迫切的必要性,更能在产业升级、农民增收、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河南花生产业只具有产量规模的优势,产业发展呈现‘大而不强’态势,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突出。” 王刚说,解决河南花生产业发展“散、乱、弱”问题,需要有更多像同舟集团这样的农业龙头企业积极介入。
记者在河南驻马店、南阳等地调研花生市场时发现,当下,“小农户+分散市场”的低效模式十分普遍,产业组织化程度较低。首先,河南花生种植以小农户分散经营为主,户均种植规模小且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并缺乏统一的生产标准和市场对接能力,导致花生品质不稳定、优质率低;其次,小农户面对市场时议价能力弱,容易被中间商压价,只能获取产业链中最低的种植收益;最后,河南花生产业发展长期停留在“种植—出售原料”的初级阶段,加工企业多为小型作坊式企业,缺乏精深加工能力,产品种类单一、附加值低。
此外,记者还注意到,河南花生加工转化率不足,远低于山东等花生主产地水平,且近年来花生市场价格波动频繁,受国际油料市场、国内供需关系、天气灾害等因素影响较大。与此同时,国家对农业绿色发展、食品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小农户和小型企业面临严峻挑战。
魏刚民认为,当河南花生市场涌现大量龙头企业时,河南花生市场必将迎来高质量发展时期。龙头企业能够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基地+期货”等模式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将种子、技术、农机服务和标准化生产流程整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小农户分散经营的低效格局,从而提升整个产业的品质化、规模化、机械化、组织化程度。与此同时,龙头企业的出现及其对花生产业链的深入布局,能够填补产业链断层,解决河南“重种植、轻加工”的附加值困境。比如,山东花生产业的优势不仅在于种植规模,更在于强大的加工转化能力——从花生仁、花生油到花生蛋白、花生休闲食品,再到花生壳、花生粕的综合利用,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附加值大幅提升。
“河南需要以山东这类的产业发展模式为参照,完成从‘原料输出型’向‘产品增值型’的转变。”魏刚民说。
从棉花产业到花生领域,同舟集团的跨界探索,既是大型农业企业响应国家粮油安全战略、助力乡村振兴的责任担当,也为传统农企突破单一业务瓶颈、实现跨行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在更多龙头企业的参与和带动下,河南花生产业有望破解“大而不强”的发展难题,走出一条从规模优势向质量效益优势转变的新路径,最终实现产业升级、农民增收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多方共赢,为我国油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