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保险+期货”模式含金量凸显
【来源:期货日报网】
A 项目背景
本次项目由人保财险负责承保,西南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负责场外对冲,累计在当地开展政策性生猪“保险+期货”项目8个,为綦江区约5.1万头生猪提供期货价格保险,保障规模超8700万元。项目的成功实施为綦江区农户的养殖收益提供了保障,也为綦江区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助力。
重庆市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近年来,大中型生猪龙头企业在重庆“聚指成拳”,带动重庆生猪产能持续提升。据统计,2024年,重庆市生猪累计出栏量达1882万头,同比下降4.7%;生猪出栏量位居全国中部水平,占全国生猪出栏总量的比例约为2.7%。綦江区东邻重庆市南川区,西连重庆市江津区,南接贵州省习水县、桐梓县,北靠重庆市巴南区,地处四川盆地东南边缘,生猪养殖是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传统支柱产业。
受国内供给形势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生猪价格大幅波动,使得农户的养殖积极性严重受挫,部分养殖场甚至出现弃养的现象。这不仅影响了农户的生计,更对生猪产业的稳定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建立有效的价格风险管理机制已成为行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求。
2024年,受动物疫病频发和生猪价格波动的双重冲击,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调整态势。由于抗风险能力薄弱,散养户及中小型养殖场持续退出市场,与此同时,具备完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和规模化优势的现代化养殖企业加速扩张,行业集中度显著提升。
猪肉及其制品是重要的民生食品,重庆市政府高度重视生猪产业,以发展高质量生猪产业为目标,积极出台长效性支持政策,建立调控机制,以期形成长期稳定的猪肉供应安全保障能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
2024年一季度,生猪价格持续低迷,春节后二次育肥入场托底,全国生猪均价快速反弹,养殖行业得以获利喘息。然而,8月生猪价格达到高位后,前期积压的生猪亟待释放,而南方的腌腊需求却通过冻品环节得以满足,因此,生猪价格开始在四季度的旺季快速下跌,由最高21元/千克下跌至15.5元/千克以下。为了锁定农户的养殖利润,避免短期猪价快速崩塌带来的风险,生猪“保险+期货”模式的含金量逐步凸显。
B 方案设计
2023年,西南期货与人保财险首次在綦江区合作开展生猪期货价格保险项目试点,为当地养殖企业的1930头生猪提供价格风险保障,保障规模约为314.59万元。生猪期货价格保险的成功试点为西南期货与人保财险持续推进2024年的项目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西南期货研究所及风险管理子公司组成项目团队前往綦江区农委开展生猪“保险+期货”项目及生猪行情展望的培训,为当地政府及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充分讲解了生猪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的基本知识、生猪“保险+期货”业务流程以及对于生猪期货未来行情的展望,并就项目运行模式和细节进行了交流。
对綦江区生猪养殖户及养殖企业来说,价格险模式对其养殖的生猪进行了贬值保护,规避了生猪价格向下波动对其养殖利润产生的负面影响。若生猪价格上行,企业也能享受收入增长带来的利润增益。得益于重庆市财政局对“保险+期货”试点项目的大力支持,该模式在綦江区的实施成效显著,为当地养殖户构建了有效的价格风险保障机制。
图为模式流程
从保险产品的设计要点来看,以2024年11月入场的项目为例,根据当地养殖企业及中小养殖户生猪养殖情况结合行情预期走势判断,西南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为企业设计了实值增强亚式看跌期权结构的方案,增强了企业的赔付概率和赔付程度。
本次项目于2024年11月27日入场,入场当日分3批下单,成交价格分别为开盘价15250元/吨、盘中价15300元/吨及15305元/吨,成交均价为15275.25元/吨,成交数量为927.60吨。采用分批下单的方式旨在平滑生猪期货合约日内价格波动的影响。本次项目于2024年12月26日到期,结算价格为14455.23元/吨,最终赔付金额约106.53万元,保险综合赔付率为172.27%,农户自缴赔付率为574.10%。
2024年,西南期货及其风险管理子公司累计在綦江地区开展生猪期货价格险项目7个,累计名义本金规模为8422.32万元,农户自缴保费金额约112.01万元,农户自缴综合赔付率为172.24%,累计保障现货4909.60吨。

表为保险产品以及与保险产品对应的场外期权产品设计和定价
C 项目效果
生猪养殖作为重庆市重要的农业产业,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了广泛带动农户致富的关键作用。
2021年以来,中大规模生猪养殖企业不断扩张,加上生猪期货上市带来的行业信息流动增加,为生猪价格带来了额外的大幅波动。
2024年四季度,由于2023年年末处于高位的能繁母猪产能开始在供给端兑现,加上行业开始集中的释放上半年的主动累库,生猪价格自高价区快速回落,养殖利润下探。生猪价格的波动以及2025年产业增产稳产的规划,增加了养殖户对后续价格波动的担忧。生猪价格险项目的开展,提前帮助养殖户锁定其远期仍存利润的出栏价格,减少了养殖企业的利润损失,增厚安全垫,帮助养殖户更轻松地度过市场下行周期。
重庆市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对域内开展的生猪“保险+期货”项目提供了大力支持,西南期货及其风险管理子公司也通过本次项目向地方政府介绍了相关模式,并积累了相关经验,为通过生猪“保险+期货”模式打造西南地区“保险+期货”示范工程奠定基础。
西南期货不断总结项目经验,优化产品结构,2023年以来,在綦江区生猪项目上产生赔付逾195万元,平均赔付率约50.16%,有效管理了綦江区生猪价格下行的风险,保障了当地农户养殖利润。
“保险+期货”项目的成功运行,为生猪养殖户及养殖企业的收入提供了坚实保障,为其稳定生产提供了有效的金融工具,项目成功借助金融创新工具助力“三农”,为当地生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2022年重庆市财政局等4部门推出生猪“保险+期货”项目补贴政策以来,西南期货作为当地法人机构期货公司,在重庆市超过10个区县开展了政策性生猪“保险+期货”项目。綦江区作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区域,见证了西南期货及其风险管理子公司在当地从意识培养、产品宣传、项目试点到项目推广的完整过程。
作为首个在綦江区开展“保险+期货”业务的期货公司,西南期货綦江区生猪“保险+期货”项目的成功运行是西南期货立足本土优势,持续推进期货服务实体经济的又一典型案例,为广大养殖户和养殖企业带来了收入保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发挥了积极作用。
连续开展“保险+期货”项目后,綦江区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对“保险+期货”模式的认知逐步加深,从一开始的不了解、不认同到如今能够主动缴纳保费,这为项目的可持续推进筑牢了良好根基。据人保财险綦江支公司介绍:“2024年,‘保险+期货’项目,保障了养殖户及养殖企业的利益,也稳定了收入。在我们收缴项目保费时就感受到,农户的积极性显著提高,他们会主动来咨询农业保险的缴费情况。”
生猪“保险+期货”项目,有效地发挥了期货公司在市场风险管理方面的专业优势,各参与方通过业务链条上的专业分工提高了生产经营效率和风险防御能力。养殖户及养殖企业通过项目转移了价格风险,稳定了养殖收入,获得了实实在在的赔付。
本次项目的可参考意义和可复制性都非常显著。企业无须投入大量时间与人力,就能借助生猪期货及其衍生品交易实现风险规避。在价格险的模式下,最大亏损有限,且最大收益没有限制,无论是养殖户还是规模企业对其接受度都较高,这为该模式的大范围推广创造了条件。
生猪期货已上市4年多,与之对应的“保险+期货”项目也推广了4年。在此期间,西南期货不断引导企业正确、合理地认识生猪期货,鼓励符合条件的农户、企业等参与生猪期货套保、“保险+期货”模式。
尽管本次项目在场外期权的结构设计上沿袭了此前的增强亚式看跌期权结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期货合约的运行逻辑及流动性等因素,为当地养殖企业及养殖户提供了分批下单的策略。本次项目实现的高效赔付也绝非偶然,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西南期货及其风险管理子公司与当地龙头企业及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保持高频沟通交流,依据对项目开展期间市场行情的研判,确保整个项目的高效运行,进而取得更加理想的成果。
未来,西南期货将继续践行金融国企的担当与责任,充分发挥自身在综合金融衍生品领域的专长,不断丰富“金融助农工具箱”,帮助涉农主体排忧解难、共渡难关,与此同时,积极推进服务实体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进度与深度,为金融市场更好地服务“三农”经济提供有效支持,为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本案例由西南期货提供)(本系列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