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关键在于“认识自己”
【来源:期货日报网】
专访期权组冠军上海筑金投资于滨
在今年的实盘交易大赛中,“筑金馨睿壹号”再次摘得期权组冠军。面对这份荣誉,上海筑金投资期权部负责人于滨的第一反应却是“意外”。
“今年的行情对期权卖方策略并不友好,我们的业绩比去年还差一些。”在接受期货日报记者采访时,于滨展现出年轻交易员少有的谦逊与冷静。
转型之路
2014年,于滨踏入期货领域。他坚信“趋势是交易员最好的朋友”,构建了一套以技术分析为核心的波段交易系统。“那套系统很简单,看日线和周线趋势信号开仓,交易胜率仅38%,但盈亏比能达到2.5∶1。”于滨说,这种短期爆发力让他以为自己找到了交易的“圣杯”。
然而,在后续遇到的震荡行情中,频繁试错导致他的资金曲线回撤近20%。这种“脉冲式”收益结构对机构资金来说是致命伤——短期亮眼的业绩能吸引客户,长期的回撤却留不住客户。
2017年,于滨接到最后通牒:必须解决策略稳定性问题,否则产品清盘。这次危机成为他职业生涯的转折点。他发现期权的风险收益特性能对冲期货操作的风险,便花了3个月时间啃期权教材,要把自己训练成“期权研究员”。
转型初期,于滨主攻上证50ETF期权双卖策略,年化收益率约10%。但2018—2020年,“黑天鹅”频现,双卖策略最大回撤近30%。于滨明白,单品种的尾部风险,靠单一策略永远无法规避,他开始探索多策略协同操作。
在经历挫折后,他进行了两项关键调整,一是品种分散,将策略重心转向商品期权;二是把期货的技术分析优势与期权的波动率管理相结合,形成“期货判方向+期权卖权收租”的复合策略。
这套“组合拳”很快见效:交易胜率从38%升至70%,虽盈亏比降至1∶1,但资金曲线从“脉冲式”转为“阶梯式”。“这相当于用部分收益换来了稳定性,是机构客户最需要的。”于滨说。
团队协作
于滨格外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在他看来,从策略开发、机会挖掘、计划制订,到执行、调仓和事中风控,每个环节都依赖团队成员的专业分工与紧密协同。“极端行情出现时,团队能快速启动应急机制,各司其职,避免情绪化决策。”于滨说。
经过多年打磨,于滨和他的团队构建了一套由“逻辑、仓位、资金”三道防线构成的风控体系。
逻辑风控是第一道关,所有交易观点必须具备基本面支撑。仓位风控主打分散化,通过跨板块布局来化解系统性风险。资金风控依靠预警机制,针对不同风格的产品设置相应的产品净值回撤预警,同时设置严格的策略止损线。
自知者明
于滨认为交易员成长的关键在于“认识自己”。“我接受新事物有点慢,但理解力很强,更适合‘长周期、低频率’策略。”他说自己曾通过调整标准杠杆设置,解决了因性格保守导致的仓位不足问题,而非强迫自己改变交易习惯。
回顾交易生涯,于滨感叹道:“交易是场马拉松,保持清醒的头脑比熬夜看盘更重要。”他为众多交易者展示了一条可持续的成功路径:在收益与风险之间寻找平衡点,在认识市场的过程中认识自己。上海筑金投资团队用稳健的表现证明:真正的胜利,不在于一时的辉煌,而在于持久的生存与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