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1 月 8 日

首启中期分红 投资价值凸显 兴业银行三季度成绩单亮眼

【来源:东方财富】

  10月30日,兴业银行披露2025年三季度业绩报告,交出一份稳中有进、质效兼优的答卷。总体来看,前三季度该行主要盈利指标边际修复,营收降幅收窄、归母净利润有所增长,全年净息差有望跑赢大市;手续费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3.79%,有效缓解息差收窄影响,成为业绩亮点;不良贷款率1.08%,资产质量核心指标保持稳健。

  锚定价值银行目标,兴业银行“战略执行、客户服务、投资交易、全面风控、管理推动”五大能力不断提升,正以较高的投资价值吸引主要股东以及更多中长期稳定资金配置。

  资产负债结构优化核心指标稳健

  报告显示,前三季度兴业银行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推动资产负债结构进一步优化,经营业绩展现韧性。

  “从业务结构均衡维度看,我行资负结构有所优化、重点区域贡献提升。前三季度,存款在降成本的同时,比年初增加3024亿元,在总负债中占比较年初提升2.17个百分点;贷款在优结构的同时,比年初增加2533亿元,在总资产中占比较年初提升1.53个百分点,存贷款结构都有较好优化。”兴业银行计划财务部总经理林舒解释。

  截至9月末,该行零售存款余额达到1.7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935亿元,在总存款中占比较年初提升1.84个百分点。随着零售体系化建设成效逐步显现,零售AUM、个人存款、个人贷款三项指标均进入股份行前三。

  “5月存款利率下调后,存款产品竞争力进一步减弱,叠加资本市场持续回暖形成分流,存款规模增长出现放缓迹象。”林舒说,兴业银行三季度个人存款月均增量比上半年减少约100亿元。

  兴业银行三季度以“稳规模、优结构”为发展导向,做好存款量价平衡。“一方面,我行对长期存款采取缩量续作策略,合理控制结构性存款等高成本存款规模增长;另一方面,通过深化授信客户综合经营,拓展主结算账户,加强场景金融建设,提升客户黏性,带动低成本结算性存款规模增长。”林舒说,下一步将通过抓实定期存款到期对接、优化存款产品组合配置、加快拓展结算性存款等措施,进一步稳定存款规模。

  此外,记者了解到,三季度是信贷投放的传统淡季,在推动资产结构持续优化的过程中,兴业银行坚持“稳规模、优结构、控风险”的贷款投放策略,适度弱化规模增长,有效保证发展质量。一方面,较好平衡了风险管控与短期逐利的关系。报告期内,该行资产质量总体稳定,不良贷款率1.08%,与半年末持平;关注类贷款率1.67%,较上年末下降0.04个百分点。对公房地产新发生不良同比下降53%,信用卡新发生不良同比下降10.58%,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没有新发生不良。另一方面,更加聚焦服务实体经济,积极挖掘并满足有效融资需求。截至三季度末,该行企金贷款(不含票据)增长2594亿元,重点向五篇大文章、高端制造业领域投放,绿色贷款、科技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分别较上年末增长18.64%、17.70%、13.82%。

  净息差全年有望跑赢大市非息收入缓解息差收窄影响

  盈利能力是商业银行持续经营、抵御风险、服务经济和回报股东的核心基础,是经营的最终结果,也是战略执行能力的最好体现。兴业银行三季度报告显示,截至9月末,该行总资产达10.6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7%;实现营业收入1612.34亿元,降幅较半年度收窄0.47个百分点;实现净利润630.83亿元,同比增长0.12%。

  事实上,上半年,兴业银行主要盈利指标就有所修复,实现营业收入1104.58亿元,同比下降2.29%,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29个百分点;实现净利润431.41亿元,同比增长0.21%,增速较一季度由负转正。

  据兴业银行行长陈信健此前分析,边际修复的背后,一是较好平衡负债与资产的关系,有效缓解息差收窄对利息净收入的影响;二是较好平衡表内与表外的关系,“大投行、大资管、大财富”融合发展取得良好成效;三是较好平衡投资与交易的关系,有效应对今年以来市场多空因素交织、利率波动加大的复杂环境;四是较好平衡增收与节支的关系,风险成本和管理成本有所下降。

  净息差是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近年来,受资产负债两端利率的不对称下降等原因,净息差的持续收窄,已成为困扰我国银行业盈利能力和估值表现的核心问题。根据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商业银行的净息差为1.42%。较一季度末下降0.01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我行净息差1.72%,较2024年下降10BPs,符合年初预期。”对此,林舒解释称,在资产端,兴业银行努力提升风险可控、收益稳定的优质资产占比,在保障规模有效增长的同时,努力稳定资产收益水平。在负债端,坚持以织网工程为抓手,积极拓展低成本结算性存款,并做好高成本存款到期置换,优化存款结构。同时,加强主动负债统筹管理,掌握好节奏,合理摆布金融市场负债规模和期限结构。通过做强负债有效压降付息成本,较好对冲资产端收益率下行影响。

  截至9月末,兴业银行各项存款规模5.83万亿元,比年初增加3024亿元。前三季度,该行各项存款付息率为1.71%,比上半年下降5个基点。其中,单位存款付息率1.65%,比上半年下降6个基点;个人存款付息率1.85%,比上半年下降4个基点。

  关于后续走势,林舒表示,在当前的政策组合拳下,银行业净息差已经出现一些积极信号,尤其是负债端随着相对高息的存款逐渐到期,存款重定价的效应将逐步显现,整体付息率有望进一步改善。整体来看,我国银行业净息差正处于筑底阶段,降幅持续收窄并呈现趋缓态势。

  “展望全年,我行将坚持采取积极有效的稳息差策略,力争今年净息差变动跑赢大市,利息净收入保持相对稳定。”林舒透露。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资本市场活跃度提升,兴业银行近年来重点推动的“大投行、大财富、大资管”体系建设成效进一步显现,有效缓解息差收窄对利息净收入的影响。前三季度,兴业银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00.81亿元,同比增长3.79%,增幅较上半年扩大1.20个百分点。

  首次中期分红估值修复明确

  基于稳健的经营业绩,该行以实际行动回馈广大股东和投资者。10月30日,兴业银行公告称,经董事会审议通过,计划实施2025年中期分红,延续分红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兴业银行拟每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0.565元(含税),拟派发现金股息总额为119.57亿元,占2025年半年度合并报表口径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的比例为30.02%。

  据悉,这是兴业银行首次进行中期分红。值得一提的是,上市以来,兴业银行已累计分红2161亿元,是普通股融资2.3倍,并已连续十五年提升分红率。

  陈信健表示,实施中期分红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

  一是响应政策号召。为响应政策号召,兴业银行分别在去年和今年制定了两期《“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通过打造价值银行、提升五大能力,有效增强经营发展韧性。在此基础上,兴业银行实施中期分红,继续回馈广大投资者厚爱。

  二是传递价值信息。银行股具有业绩稳、估值低、分红高、波动小的“类固收”属性,在投资组合中能起到平抑收益波动的作用,是机构投资者配置低波红利资产的核心选择,也契合个人投资者长期稳健增值的需求。实施中期分红、保持分红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不单是银行经营实力的直接体现,更是向市场传递价值信号,吸引更多中长期稳定资金配置,形成“经营管理-分红回报-资金配置-估值修复-价值凸显”的正向循环。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兴业银行锚定价值银行目标,持续提升五大能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风险边际改善、息差降幅收窄,经营总体平稳向好,较高的投资价值吸引了主要股东以及更多中长期稳定资金配置,股权结构持续优化。2022年-2024年,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投资开发集团等主要股东累计增持兴业银行超9.5亿股。今年5月,福建省财政厅将其持有的“兴业转债”全额转股,继续增持3.88亿股;大家人寿在一季度增持5.41亿股的基础上,9月及10月继续增持超7400万股。市场用“真金白银”投下认可票。

  长期来看,我国经济将保持稳中向好态势,银行基本面将保持稳健韧性,在中国资产价值重估和估值修复中具有较强的确定性。

  “在板块估值修复趋势中,我行有信心表现更好。”陈信健在答投资者提问时分析说。

  陈信健表示,信心来源于多个方面,一是基本面方面,近年来,兴业银行锚定价值银行目标,持续提升五大能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经营总体平稳向好。目前,风险集中暴露的高峰期已经过去,风险成本还有优化空间。同时,今年和明后年长期限定期存款集中到期重定价后,负债成本有望进一步下行,支撑利息净收入和营收的相对稳定。

  二是配置价值方面,截至10月30日,兴业银行静态股息率5.29%,处于上市银行前1/3,PB市净率0.53,处于上市银行后1/3。业绩稳、分红高、估值低,是很好的高质量红利股票。

  三是可转债方面,兴业银行对推动转股有信心、有举措,将继续以经营质效的提升促进股价估值的修复,并以估值修复带动可转债转股。同时,将继续吸引现有股东和新的投资者在二级市场购买股票或者可转债方式增持兴业银行,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加快估值修复和资本补充进程。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