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收+成长”策略表现亮眼,公募掘金高弹性板块
【来源:东方财富】
【导读】“固收+成长”策略表现亮眼,公募掘金高弹性板块
今年以来,市场持续回暖,“固收+”基金业绩、规模实现双丰收。其中,“固收+成长”策略表现尤为突出,通过高比例风险资产配置,精准捕捉科技成长板块机会。
业内人士预计,未来机构对“固收+”产品的重视程度或逐渐提高,在政策与产业趋势共振下,以新质生产力为代表的高弹性权益资产仍是“固收+”基金获取超额收益的重要途径。
基金三季报显示,“固收+”基金(含混合债券型一级债基、二级债基、偏债混合型基金、可转债基金)规模与业绩均实现增长,其中“固收+成长”策略表现尤为突出。
规模方面,截至三季度末,“固收+”基金整体规模达2.5万亿元,较去年底增加7700多亿元;产品数量升至1775只,实现跨越式扩容。
业绩方面,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7日,1795只“固收+”产品今年以来平均单位净值增长率为5.57%,244只基金涨超10%。
对比来看,持仓更偏向股票、可转债等资产的高波产品,业绩优势显著。细分到权益端投资策略,“固收+成长”策略表现更好,净值涨幅最高的产品均配置了较高仓位的科技成长风格资产。
净值涨幅位居首位的华安智联A重点配置AI产业链,三季度末股票仓位为45%,今年以来单位净值增长率为48.26%,前十大重仓股包括聚辰股份、德明利、华虹公司等。
基金经理在三季报中表示,全球科技行业正从“结构性机会”迈向“全面向上周期”,AI生产力高速迭代,应用创新进入全新阶段。
华商双翼A以43.95%的涨幅位列第二,截至三季度末,其股票仓位为31%,主要配置中际旭创、新易盛、天孚通信等光模块龙头。南方昌元可转债A今年以来的单位净值增长率也超过40%,该基金重点挖掘科技成长和周期行业的结构性机会。
三季度在债市持续调整以及股市持续走强的背景下,“固收+”基金迅速扩容。
中金公司研究部指出,三季度仓位较高的积极赛道(权益仓位≥25%)“固收+”基金收益中位数为6.45%,而平衡赛道和稳健赛道产品同期的收益中位数分别为3.13%和0.78%。
从细分权益端投资策略来看,“固收+科技”策略与“固收+成长”策略表现相对优异,三季度收益中位数分别为10.29%和7.18%。此外,股票端采用均衡策略、小盘策略、周期策略的“固收+”产品表现同样较好,单季度回报超过4%。
重仓股票行业分布方面,三季度各品类“固收+”产品集中增持电子、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有色、机械行业,减持银行、电力及公用事业、基础化工、家电等行业。
伴随着科技成长行情的持续演绎,高弹性领域成为“固收+”产品获取超额收益的重要抓手。
展望后市,业内依然推荐关注高弹性领域,以及“固收+成长”策略产品。从产业趋势来看,AI叙事仍将持续演绎;从宏观背景来看,“低增长+低通胀”环境支撑成长风格占优;从政策导向来看,“十五五”规划建议再次强调了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此背景下,业内认为若组合希望从Beta维度捕捉市场机遇从而实现收益增厚,建议持续关注“固收+成长”“固收+科技”策略及其相关产品。
一位公募固收投资总监表示:“当前科技成长板块的产业逻辑与政策支持形成共振,AI算力、半导体设备等领域具备长期增长潜力,我们会在控制回撤的前提下,适度提升这类高弹性资产的配置比例,为产品收益‘加码’。”
一位固收基金经理补充道:“三季度规模增长较多的‘固收+’基金,普遍通过较高的风险资产仓位,捕捉股票市场机会,吸引资金流入。但对‘固收+’基金而言,对高弹性板块不能‘盲目追高’,而是要结合估值与成长确定性筛选优质标的,后续会重点关注业绩兑现度高的科技细分赛道,帮助产品在稳健基础上获取超额收益。”
展望后市,招商基金固定收益投资部混合投资团队基金经理滕越表示,今年整体将保持较高仓位以及相对均衡的布局,科技成长、周期、制造、医药、消费等领域的优秀公司是布局重点。随着经济持续修复,将逐步增加中游制造行业,如化工、机械、电子等领域的投资比例;消费和医药板块有不少估值较低的品种,值得长期持有。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