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新媒体大会“智媒时代 青年担当”青年论坛举行
【来源:长沙晚报】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12日讯(全媒体记者 刘俊)点亮时代,不负青春。11月12日下午,2025中国新媒体大会“智媒时代 青年担当”青年论坛举行。本届新媒体大会首次设立青年论坛,旨在为新时代青年新闻工作者搭建分享交流的平台,让广大青年站在舞台中央,来回答“青年何为”。
本次青年论坛特别设置“新媒体人”开放麦与主题演讲环节,来自中央媒体、地方媒体与前沿机构的青年围绕融合创新、新闻责任与国际传播等展开交流,展现了智媒时代青年新闻人的热情与创造力。
“干这行7年,我活生生地把自己从‘精致的都市丽人’熬成了‘扛造的户外达人’,7年前拧不开瓶盖的我,现在能扛着10斤重的拍摄设备跑一公里。”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记者、编辑王梓,大学的专业是经济学,却拥有炙热的新闻理想,她的镜头里,既有时政现场的宏大叙事,也有田间地头的烟火日常。她说,自己要继续扛着相机,把温暖故事讲下去,让更多人知道:中国的好,藏在每一缕烟火里,也藏在每一个普通人的笑容里。
“标题就像过年放的烟花,爆点越多越吸引人。但用户点进来以后,就要看内容的深度了。”新京报社首席记者、视频栏目《容我想想》的编导李媛和团队深入城市,走进陌生人的生活,去挖掘“反常识”的真实内容,今年,他们新推出“一带一路”视频系列,把镜头往更远处延伸,继续讲更生动的故事。
湖南天择城旅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首席内容官黄桢杨是个土生土长的长沙妹子,她分享的是《恰同学少年》青春剧场的诞生过程。“红色戏剧,年轻人会买票吗”“如何让场景符合历史原貌”“怎样让对话‘去爹味’”……当她和团队克服一个个困难,也迎来了一个个观众对《恰同学少年》青春剧场的好评。

范小勇是江西省吉安市融媒体中心的一名记者,在他看来,当记者跑得腿酸、写得手酸,除了心不酸哪儿都酸。但是他也学会了几项技能,比如“动态采访法”——在颠簸的山路上边吐边记笔记;“安全距离采访法”——能精准判断老乡家的狗的攻击范围;“马上要交稿实在没办法”——被老乡家的狗追到边跑边吐边记笔记。他说:“基层融媒体记者对新闻的爱,就像吉安百姓对辣椒的爱,明知道会辣出眼泪,但还是顿顿离不开。”
湖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廖梓豪是一名传媒新人。虽然现在有人说“AI要取代传媒人了”,但是他认为,AI代替不了自己在现场的感动,代替不了自己攥紧采访本的手。他说:“咱年轻人别怕被AI卷,因为我们有最牛的‘外挂’——是在现场的勇气,是共情的真心,是愿意为一句‘我想听’而跑遍大街小巷的热乎劲儿。智媒浪潮再大,也冲不走‘人’的温度,只要心怀担当、手握本领,就一定能在智媒时代的浪潮中,发出属于中国青年的最强音。”
现场,来自湖南、北京、江苏、广东、辽宁、新疆等6家卫视和芒果TV、腾讯视频等8大平台联合播出的《声鸣远扬2025》中9位选手登台表演青春秀《青年何为》,青春的身影与音乐节奏交织,汇成最热烈的回答:“青年何为?为时代发声,为理想发光。”
青年论坛还发布了第九届“青春影像”青少年微电影短视频征集展示活动的征集,鼓励年轻创作者用镜头捕捉时代的表情,记录青春的足迹,以及发布“山海AIGC内容创作平台共创计划”。该计划以“AI赋能内容”为核心,搭建青年创作者共创共享的平台,推动人工智能与媒体内容的深度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