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1 月 14 日

【来源:期货日报网】

“正如英国人会说的,我将‘安静退场’。算是吧。”95岁的沃伦·巴菲特在11月10日发布的致股东信中,为自己长达六十年的投资传奇画上句号。在伯克希尔的现金储备飙升至3817亿美元、美股处于高位的背景下,这位长期被尊为“奥马哈先知”的投资大师,将于今年年底退出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日常管理,并卸任首席执行官之职。在笔者看来,他的退休不仅是一个投资时代的结束,也是对其继任者和价值投资哲学的一次重大考验。

传奇落幕:

六十年投资神话的终结

自1962年首次投资当时陷入困境的纺织公司伯克希尔以来,巴菲特已将其发展成为市值逾一万亿美元的多元化投资控股公司。

同时,他创造了一个难以企及的投资神话:从1964年到2024年,伯克希尔的总收益率达到惊人的5502284%,而同期标普500指数收益率仅为39054%。这一业绩的背后,是巴菲特长期坚持的价值投资理念。

纵观巴菲特六十载投资生涯,他始终倡导长期价值投资,在加密货币等投机性资产兴起、交易时间缩短至毫秒级的当下,这一理念显得尤为珍贵。

投资进化:

从“烟蒂”到“护城河”的三阶段演变

巴菲特的投资思想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呈现出清晰的进化轨迹。

早期阶段(1949—1971年),巴菲特主要遵循格雷厄姆的安全边际法,寻找股价远低于其内在价值的“雪茄烟蒂”投资机会。

中期阶段(1972—1989年),在查理·芒格的影响下,巴菲特的投资策略发生重大转变。他开始注重企业的内在品质和长期竞争力,如1972年收购喜诗糖果,就是这一投资策略转变的标志。

后期阶段(1990年至今),巴菲特提出“护城河”概念,更加注重评估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他意识到“购买一个好企业并让它自由发展,要比购买一个亏损企业然后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去扶持它要容易且快得多”。

隐退信号:

现金储备与美股估值的悖论

巴菲特退休前的一系列操作,透露出他对当前美股市场的高度谨慎。

如今,伯克希尔的现金储备已膨胀至创纪录的3817亿美元,超过今年一季度创下的3477亿美元。

与此同时,伯克希尔已经连续12个季度净卖出股票,仅在今年三季度就通过售股筹集了逾60亿美元现金。

巴菲特曾经最青睐的一项股市估值指标——美国所有公开交易股票的总市值与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之比,已经攀升至历史新高,达到了他曾形容为“玩火”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在投资生涯的尾声,巴菲特对苹果股票展开了引人注目的密集抛售,将伯克希尔持有的苹果股票仓位大砍三分之二。

接班挑战:

后巴菲特时代的伯克希尔

随着巴菲特退休日临近,伯克希尔也将迎来新的领导层。

格雷格·阿贝尔将在今年年底接任CEO职位,巴菲特对他赞不绝口。巴菲特称他是一位出色的管理者、不知疲倦的工作者,也是一个诚实的沟通者。然而,市场对这位接班人的能力仍存在疑虑。

自职务交接消息公布以来,伯克希尔股价较历史高点下跌超过10%。更引人关注的是,伯克希尔自身罕见地遭遇“卖出”评级。Keefe,Bruyette& Woods将伯克希尔A类股的评级从“与大盘持平”下调至“跑输大盘”,称该公司“诸多因素正朝着不利方向发展”。

中国情缘:

有限投资与深远影响

巴菲特与中国市场的交集虽不如其在美国本土的投资版图广阔,但留下的两笔经典案例及其对中国投资界的影响却极为深远。

精妙的两次下注:巴菲特在港股的直接投资——中国石油和比亚迪,都是投资界的经典案例。

2003年,巴菲特以4.88亿美元买入中石油H股,成为其第二大股东。他当时发现,中石油的探明原油储量高达110亿桶,与埃克森美孚相当,但市值却仅为350亿美元,远低于其内在价值。这道简单的算术题让他在2007年清仓时净赚35亿美元,五年间回报率近10倍。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巴菲特听从查理·芒格的建议,斥资2.3亿美元购入比亚迪10%的股份。当时查理·芒格坚信,经营比亚迪的企业家王传福既有爱迪生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又是像杰克·韦尔奇一样能够完成所有既定目标。这笔投资共获得了38倍的惊人回报,巴菲特最终套现377亿港元后,仍持有价值360亿港元的比亚迪股票。

价值投资的启蒙者。尽管直接投资有限,但巴菲特的价值投资哲学在中国产生了远超其实际投资额的影响。每年伯克希尔股东大会,都会有大批中国投资者前往奥马哈“朝圣”,多家中国公募基金也会组织人员参会或直播解读。巴菲特倡导的“能力圈”“安全边际”“长期持有”的理念深刻影响了一代中国投资者。他曾在股东大会上说:“你只需要能够评估你能力圈内的公司。‘能力圈’的大小并不重要,但知道它的边界至关重要。”这句名言成为中国许多价值投资者的座右铭。

财富启示:

价值投资历久弥新

在许多人看来,巴菲特的投资策略等同于买入并长期持有,其实这是对巴菲特的严重误读。

尽管巴菲特的一些经典持仓持有时间长达数十年,但他的适时而动、灵活机变同样精彩绝伦。巴菲特会与时俱进地更新价值投资理念,并根据产业趋势变迁调整持仓,展现出他持续迭代进化的学习能力。

巴菲特退休之际,伯克希尔手握的3817亿美元现金储备,未来将在格雷格·阿贝尔的领导下,成为收购和投资的重要“弹药”,但也构成了巨大的配置压力。

巴菲特几乎用一生书写的投资传奇渐渐落幕,而属于格雷格·阿贝尔的时代才刚刚开始。价值投资不会随巴菲特的退休而消失,但它的实践形式必将改变。正如巴菲特在信中说的:“‘时间之父’不会放过任何人。迟早它会赢。”(作者系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