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1 月 14 日

【来源:期货日报网】

1 破局起步:

从“被动承压”到“主动防御”

面对大宗商品价格的频繁波动,传统的贸易模式犹如在惊涛骇浪中行驶的旧船,难以有效抵御风险。寻求现代化的风险管理工具,成为像物产中大化工和华孚时尚这类行业龙头企业的必然选择。

“传统贸易模式在原料价格剧烈波动面前,就像没有安装减震系统的汽车,随时可能因路面颠簸而失控。”物产中大化工交易管理部负责人高泉都的比喻形象地道出了企业涉足期货市场的初衷。

作为浙江省属特大型国有控股企业物产中大集团的核心成员企业,物产中大化工自2005年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能源化工、橡胶轮胎、农产品等领域的供应链服务,大宗商品业务营收占比90%左右。正是基于强化风险管理的现实需求,以及保障产业链稳定发展的企业责任,物产中大化工积极探索期货衍生工具的有效运用。

2007年,当同行还在靠经验判断市场时,物产中大化工率先涉足期货市场,从PVC品种起步,摸索套保策略。初期团队对期货的认知浅薄,在市场波动中交了“学费”。经过不断探索,公司确立了“坚持套保、不允许有敞口”的核心原则,才彻底找准期货定位——不是盈利工具,而是风险管理的“防护盾”。

高泉都对期货日报记者表示,物产中大化工参与期货市场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通过科学的套保策略稳定经营利润,持续提升企业经营质量与效率;二是依托期货衍生工具创新服务模式,优化产业链生态,为中小企业提供风险管理等增值服务,实现产业链协同发展;三是推动行业从传统的“价格博弈”向现代化的“风险管理”转型,提升产业链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同样,对深耕纺织产业的华孚时尚而言,期货衍生工具的引入也是市场竞争下的成熟选择。作为全球色纺纱产业的巨头,华孚时尚的棉花需求庞大。“棉花是一季收购、全年使用,我们会锁定资源、锁定基差后再逐步投放。”据华孚时尚子公司新疆华孚棉业集团金融投资部负责人王晓蕾介绍,棉花期货上市后,公司便积极参与,初衷就是为了规避库存贬值风险。目前,企业已深度参与期货市场,无论是原料采购还是产品销售,过程中采用基差交易、后点价等模式已成为常态。

据了解,华孚时尚主要涉及棉花和棉纱期货市场,一是借助国内期货衍生工具建立套保多单管理原料的采购风险,二是借助纽约期货交易所棉花合约转嫁进出口业务中的经营风险。“目标在于锁定加工费,避免亏损。”王晓蕾直言。

从被动承受价格波动到主动运用期货衍生工具避险,两家企业的转型升级,折射出实体企业对期货市场认知的深刻转变。在交易所、期货经营机构等的培育与引导下,期货逐渐从小众工具成为企业经营的“标配”,为后续的期现创新奠定了基础。

2 模式迭代:从单一套保到多元业务

企业的期现结合并非一蹴而就,它伴随着认知的深化、模式的迭代和能力的构建。

物产中大化工自2007年涉足期货市场以来,走出了一条从探索到引领的跨越式发展之路。“我们最初只是探索单一期货套保,而如今,已构建起涵盖基差贸易、场内外期权交易、虚拟工厂运营、产业链加工费锁定等的多元化业务框架。”高泉都介绍道。

这一演进过程的驱动之一是研究能力的提升。物产中大化工组建了名为“产业研究院”的高素质投研团队,致力于打造“比市场更懂产业、比产业更懂市场”的差异化竞争力。

华孚时尚的期现结合同样体现了模式的深化。从最初规避库存贬值风险,到现在贯穿种植、收购、贸易、加工乃至销售的全链条风险管理,期货衍生工具已深度融入企业业务肌理。“目前我们的交易主要是基差交易,量非常大。”王晓蕾表示,很多下游客户采用后点价模式,这种模式的业务量占比超过百分之六十。后点价模式改变了传统的“一口价”博弈,赋予了上下游更多的定价灵活性和选择权。

值得一提的是,华孚时尚近年来还积极探索“保险+期货”“订单农业+场外期权”等创新模式。例如,在新疆喀什巴楚地区参与的“收入保险+订单收购+场外期权”项目,将保障范围从单纯的价格风险扩展到价格和产量波动共同影响的收入风险,为棉农提供了更精准、更全面的保障,形成了“价格有对冲、销售有订单、收益有保障”的闭环,是金融服务实体、赋能农业的生动实践。

3 实践落地:从“价格博弈”到“风险管理”

理论的价值在于实践。物产中大化工与华孚时尚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展示了期现结合如何在实际业务中创造价值。

在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物产中大化工的创新实践让中小企业感受到期货衍生工具的“温度”。海宁经编产业园区是全国重要的经编生产基地,年产值占全国行业总量的20%左右,但园区内近千家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普遍面临原料采购成本高、议价能力弱、抗风险能力差的问题。2022年,涤纶长丝(经编企业核心原料)价格一路上扬,下游需求却因疫情而疲软,园区内不少企业陷入“买得起原料赚不到钱,不买原料又怕丢订单”的两难境地。

关键时刻,物产中大化工子公司浙江物产经编供应链有限公司(简称物产经编)“挺身而出”。“涤纶长丝不是标准化期货品种,中小企业用量少,单独套保会面临数量不匹配的问题。”物产经编总经理沈何俊说,公司期货团队采用涤纶长丝与PTA期货合约的加工差套保方案,通过郑商所PTA期货,为中小企业搭建起风险“防护网”。

具体来说,物产经编先在期货市场卖出与涤纶长丝相关的PTA期货合约,锁定原料成本,待中小企业客户提出采购需求,再平仓对应头寸,并将套保盈利以“价格折扣”的形式返还给客户。

比如,2025年7月22日,涤纶长丝的加工差为1250元/吨,处于较低水平,物产经编选择此时锁定加工差:现货市场上,采购2万吨75D(型号)半光涤纶长丝POY,单价为6900元/吨;期货市场上,卖出PTA 2601合约3420手,单价为4870元/吨。

2025年8月下旬,客户支付保证金并签订涤纶长丝采购合同1万吨,物产经编随之进行相应操作:现货市场上,卖出涤纶长丝POY现货1万吨,此时长丝价格上涨至7100元/吨;期货市场上,买入平仓PTA2601合约1710手,单价为4720元/吨。此时,加工差上涨至1600元/吨,平仓后实现盈利350元/吨。在下跌行情中,物产经编采用期现结合盈利,并对客户进行价格补贴,相当于客户能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购入长丝现货。

不仅如此,物产经编还依托基于工业互联网的经编智慧供应链集成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集采分销、物流配送、金融支持等的一站式服务。通过整合园区企业的采购需求,物产经编凭借“大单”与上游供应商议价,拿到更优惠的价格。同时,企业只需支付20%的保证金就能锁定原料价格,大幅缓解资金压力。2024年,物产经编实物采购量超80万吨,服务企业超2000家,让“小、散、弱”的经编中小企业抱团取暖,在市场竞争中更有“底气”。

“我们的业务员带着自编的教材和真实的案例,拜访了全国100多家客户。”高泉都回忆,团队从期货知识的科普、期货软件的使用教起,手把手指导客户理解基差贸易模式,慢慢打消了客户的顾虑。

物产中大化工贸易量逐年增长,95%的交易量采用基差贸易模式,不仅带动一批传统分销商实现“从亏到盈”的转变,更推动整个行业从“价格博弈”转向“风险管理”。

华孚时尚则将期货衍生工具应用贯穿于“棉”与“纱”的全链条。

在采购端与销售端,华孚时尚普遍使用基差交易和后点价模式。采购棉花时,通过与上游供应商或贸易商签订基差合同,锁定升贴水,后期根据期货价格点价确定最终采购成本。销售棉纱时,同样以棉花期货价格为基准,加上一定的加工费进行报价,下游客户也可选择后点价。这种模式将绝对的价格波动风险转化为相对可控的基差波动风险,使企业能够专注于生产管理和效率提升。

期货日报记者还了解到,在华孚时尚的新疆业务中,期现结合的理念甚至延伸至最前端的种植环节。公司与棉农合作开展订单农业,并引入后点价等服务,帮助种植大户管理价格风险、稳定收益,同时也保障公司自身优质原料来源的稳定性。

除了期货,华孚时尚也灵活使用期权。例如,2024年7月、8月,棉花价格在14000元/吨附近震荡,华孚时尚结合现货库存和订单情况,成功运用棉花场外累计期权策略,在一个相对宽幅的区间内进行操作,最终获得了数千万元的盈利,实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

4 生态共建:从“自身稳健”到“产业共赢”

如今,物产中大化工的期货“版图”不断扩大,涉及品种众多,拥有国内四大商品交易所产融基地资质及七家交割厂库资格,但公司并未止步于此,而是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产业生态。

“未来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产业链与产业链之间的竞争。”高泉都表示,物产中大化工希望通过自身的实践,带动更多的企业运用期货衍生工具,进而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抗风险能力。

在海宁经编产业园区,物产经编定期举办期货套保培训,为中小企业普及风险管理知识。50岁以上的工厂负责人对期货市场的接受度普遍不高,“厂二代”们则表现出浓厚兴趣,不少人开始跟踪原料期货价格,甚至尝试通过个人期货账户为产成品套保。“看到中小企业从‘谈期色变’到‘主动用期’,我们觉得所有的努力都值得。”沈何俊说。

“随着期货市场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国有企业不仅能够更好地利用国际市场管理风险,还能在全球大宗商品贸易中争取更多话语权。”展望未来,高泉都充满期待。他表示,物产中大化工将继续致力于成为全球供应链、产业链融合发展的领航企业,努力打造“大而强、富而美”的优秀上市公司,在做好自身风险管理的同时,发挥国有企业引领作用,与产业链上下游携手,共同构建更稳健、更高效的产业生态,让期货衍生工具成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从物产中大化工在能源化工、橡胶轮胎、农产品等领域的创新实践,到华孚时尚在棉花全产业链的深度探索,我们可以看到,期货衍生工具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融入实体企业的经营决策。它不再是简单的风险对冲工具,而是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服务模式、构建稳定产业链生态的“赋能器”。

“期货套保是大势所趋。行业开放竞争程度越高、企业市场化水平越高,参与套保业务的积极性就越强,企业的整体市场竞争力就越突出。”王晓蕾的这句话,道出了市场的共识。他表示,未来华孚时尚将继续以期货为纽带,串联起棉花种植、加工、生产、销售全链条,助力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专业人才的持续培养以及市场主体的广泛参与,期货衍生工具赋能企业稳健经营、产业链风险管理新生态建设的道路将越走越宽广。在这条大路上,以物产中大化工和华孚时尚为代表的企业,正以坚定的步伐,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动能。(本系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