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1 月 15 日

从稳健到养老 银行理财如何抓住低利率时代的增量市场? ——专访贝莱德建信理财总经理张鹏军

【来源:东方财富】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季度报告(2025年三季度)》显示,截至三季度末,银行理财存续规模达到32.13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近年来,随着银行理财行业规范化转型不断推进,行业发展态势整体向好,理财公司已成为我国资管行业中举足轻重的力量。合资理财公司打造特色产品系列,与内资理财公司形成差异化竞争。

  从居民财富的角度来看,银行理财在2025年面临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养老理财产品试点扩大至全国,合资公司将如何参与?围绕这些问题,《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贝莱德建信理财总经理张鹏军。

  低利率时代下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经营报》:从居民财富的角度来看,银行理财在2025年面临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张鹏军:2025年以来债券市场收益率不断走低,低利率时代开始影响居民财富,尤其是高度依赖储蓄存款进行理财的广大个人投资者。利息收入的快速缩水可能会让一部分原本对存款有刚性需求的资金逐步转向潜在收益更高的资产管理产品中,而一向以“稳健低波”为标签的银行理财,可能会成为这类保守投资者的首选。银行理财可以运用各类稳健投资工具和产品期限结构设计,叠加其他多资产、多策略等收益增厚手段,迎合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有望迎来行业规模的进一步快速增长。

  而与此同时,银行理财也面临不小的挑战。首先,银行理财客户始终对产品收益还存在一定的稳定预期,净值和实际收益的波动会对投资者的持有心态造成扰动,各类非市场化工具在监管引导下逐步压退后,明年银行理财在资产端会面临大考。如何寻找到新的满足理财稳健需求的基础资产,是当前各家理财公司的首要课题。其次,理财公司在投资端同样面临低利率环境下的投资压力,多资产多策略在提升收益潜力的同时,也会相对增加收益的不确定性,如何合理调整投资组合的结构,配合投教工作引导客户进一步理解产品收益和净值波动的变化,也是当前不小的挑战。最后,对于市场变化后引入新资产和新策略的行业变化,快速建设适配的投研能力、风控能力和产品运营能力同样是理财公司的当务之急。

  《中国经营报》:怎么看待2025年的大类资产走势?这对银行理财业务有何影响?

  张鹏军:在央行持续推动银行降低负债成本的大背景下,我们预计2026年资金会持续流向银行理财。去年“924”政策出台后,股市表现较强,投资人风险偏好有所抬升,2026年含权类理财的需求可能会有所上升。

  如何满足投资者的“低波稳健”需求?

  《中国经营报》:在投资策略和产品布局上,理财公司如何最大程度满足低波稳健的要求?

  张鹏军:投资策略方面,理财公司应当发挥投资范围广、投资策略灵活的优势,不断在市场中寻找带有低波特性的创新资产,填补低利率环境下的收益差;同时,理财公司应当进一步加强并深耕存款、同业存单、短久期债券等传统固收资产的投研工作,把工作做细,充分挖掘投研和交易工作中捕捉到的超额收益,不放过1个bp,以精细化管理的方式应对市场挑战。在产品布局上,理财公司应当坚持“存款替代”定位,以存款利息为锚,将流动性管理与固定期限绝对收益两大类产品与同类存款的利差做稳,夯实理财公司定位。此外,理财公司也应当积极拓展低波稳健产品的边界,充分挖掘衍生品、境外市场等其他投资工具带来的稳健投资策略,给客户提供多元化选择。

  《中国经营报》:日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促进养老理财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提出,养老理财产品试点与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范围一致,扩大至全国。在养老金融方面,合资理财公司有哪些打法和优势?

  张鹏军:合资理财公司一方面应充分发挥理财产品的特性,把绝对收益目标作为产品的核心,精准定位客群特征;另一方面,合资公司应当充分发挥海外股东的资源禀赋以及海外市场多年来在养老投资领域的丰富经验,将养老理财融合海外成熟理念,从而给客户提供有差异化、独一无二的养老投资体验。

  一方面,我们充分发挥理财产品特性,将绝对收益目标作为核心策略,精准匹配中国养老客群的风险偏好。白皮书依托对近15000份样本的分析,揭示客户对养老产品的核心需求——65%的受访者将“低风险”和“收益稳定”作为养老产品的首要考量。以养老理财试点产品“贝安心”及个人养老金产品“贝嘉系列”为例,我们的产品设计在控制风险和回撤的同时,追求长期稳健收益。除了产品设计方面,我们还在投教和客户服务方面不断探索创新,通过与建行生态资源的深度融合,将渠道优势转化为客户体验升级。例如,建行推出了养老规划账本服务,通过测算客户的养老资金缺口与剩余积累年限,反向推导出适合的资产配置方案,我们将目标风险型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嵌入其中,帮助客户更直观地理解该产品在其整体养老规划中所发挥的作用,从而增强配置的针对性与客户的感知度。

  另一方面,我们充分发挥海外股东的资源禀赋以及海外市场多年来在养老投资领域的丰富经验,将养老理财融合海外成熟理念,打造差异化竞争力。这种“全球智慧深度本地化”模式,既保留了海外方法论的精髓(如长期资产配置、风险平价策略),又通过建行渠道洞察本土客户行为偏好,从而为客户提供有差异化、独一无二的养老投资体验。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