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740元/月和485元/月
【来源:长沙晚报】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18日讯(全媒体记者 刘攀)11月18日,湖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湖南“十四五”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省民政厅专场)。发布会上,省民政厅厅长黄东红介绍,“十四五”期间,湖南瞄准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突出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社会治理、社会慈善,奋力交出了一份有发展速度、有投入力度、有幸福温度的民生答卷。
积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全省城乡低保最低指导标准分别由500元/月和333元/月提高到740元/月和485元/月;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从2020年的8751元/年、6296元/年提高至11612元/年、8115元/年,有效保障了176.78万低保对象和37.97万特困人员的基本生活。
残疾人“两项”补贴省级指导标准均从65元/月提高到100元/月;散居和集中养育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1200元/月和1700元/月。基本建成了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覆盖对象向低保边缘人员、刚性支出困难家庭延伸,认定低保边缘家庭19.38万户、55.66万人。建立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机制,纳入动态监测的对象有803.54万困难群众。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湖南出台60余项养老服务政策,建成养老服务机构1756所、机构养老床位19.28万张,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6.5万户,建成老年助餐点3615个。建成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136个,成立银龄志愿服务队8500余个。
积极开展社会福利服务。将0.7万名孤儿、3万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22万名留守儿童、70万名流动儿童纳入国家保障和关爱服务范围;将儿童福利机构从62家优化整合至14家,投入4.5亿元进行提质改造,让集中养育的孩子能享受到“养、治、康、教、社”一体化优质服务。培育了1500余家儿童服务类社会组织,打造了“湘伴成长”等200多个服务品牌,惠及困境儿童超40万人。
婚姻登记实现“全国通办”。聚力打造“湘当有爱”慈善品牌,“十四五”期间,全省累计募集款物约150亿元、慈善援助3000多万人次;福彩公益金累计筹集105.9亿元。全省建成基层社工站2029个,设立社区慈善基金1800多支,有效促进基层治理“五社联动”。
积极开展改革创新。完善社会组织信用信息、会费管理等制度,强化社会组织监管,全省社会组织总量达到3.46万个。516个乡镇开展“乡村著名行动”,新命名乡村地名2.7万条,1.9万个村级寄递综合服务站纳入地名管理。深化“智慧民政”建设,80项政务服务入驻“湘易办”,实现8项涉困高频事项上门“帮代办”、67项政务服务全程网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