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日报(11月17日):去库提速碳酸锂增仓涨停 多头情绪回落金银携手领跌
【来源:东方财富】
新华财经北京11月17日电(吴郑思、郭洲洋) 周一(11月17日),国内商品市场整体偏弱震荡,品种分化显著。截至下午收盘时,中证商品期货价格指数收报1479.10点,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3.49点,跌幅0.90%;中证商品期货指数收报2043.79点,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7.67点,跌幅0.86%。
分品种来看,金属板块走势分化,其中碳酸锂大幅增仓涨停的同时,贵金属减仓回落,尾盘金银分别跌超3%和4%。黑色系板块集体回暖,铁矿石、焦炭、螺纹钢等均录得超过1%的涨幅。集运欧线主力换月后高开高走,终盘涨超6%。相比之下,化工品多数走弱,甲醇、烧碱均跌超2%,玻璃、燃料油等也跌约1%左右。
碳酸锂封板涨停集运欧线主力换月后跳涨近7%
基本面利多继续提振碳酸锂市场看涨情绪。11月17日,碳酸锂主力合约高开高走,持续拉升,最终封涨停板,涨幅9.00%,报95200元/吨;锂电板块股票也同步大涨。供需两端的利多共同推动碳酸锂强势走高:供应端看,江西枧下窝矿短期复产尚未落地,对碳酸锂供应端的利多效应仍存;需求端看,碳酸锂下游新能源、储能等终端需求表现强劲。供弱需强导致碳酸锂库存延续去化,且略有提速。这提振了碳酸锂市场的看涨热情。上海有色网(SMM)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13日当周,国内碳酸锂社会库存12.05万吨,环比减少3481吨,库存继续处于近三年低位水平。在此背景下,市场对碳酸锂短期走势整体持乐观态度。不过,光大期货也提示,当前碳酸锂市场多空博弈加剧,向上突破难度较大,虽然从时间维度上来看仍有向上动力,但在价格突破前高后,由于供需基本面仍存不确定性,需警惕追高风险。
集运欧线主力合约换月后17日高开高走,终盘收涨6.73%,涨幅仅次于领涨的碳酸锂。分析来看,虽然航运市场现实的淡季压力仍需警惕——盘后上海航运交易所数据显示,截至11月17日,上海出口集装箱结算运价指数(欧洲航线)报1357.67点,与上期相比跌9.8%。但是,市场对11月末至12月初运力供应偏紧、航司有宣涨提价的预期仍给运价后期走势提供支撑,从而使得集运欧线新主力2602合约的情绪整体偏多。据银河期货分析,虽然目前12月运力供给较为充分,但航司仍有挺价预期。加上此前上期能源发布通知提醒,2026年2月份最后一个开展期货交易的周一为2月9日。且根据集运欧线上市以来的交易规则,EC2602合约的交割结算价为1月26日,2月2日,2月9日三个周一发布的SCFIS欧线均值。在此背景下,考虑到春节前正值出货高峰,预计2602合约估值将向上修复。
金银减仓大跌库存高压下甲醇跌势不止
与碳酸锂增仓大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贵金属17日减仓回落。截至收盘时,沪银以4.08%的跌幅领跌商品市场,沪金也收跌3.09%,高居跌幅排行第二。美联储12月降息预期降温,加速了贵金属市场多头资金的撤离。盘面上看,伴随着期价回落,沪金当前主力2512合约日减仓近1.2万手,资金净流出近44亿元;沪银当前主力2602合约日减仓超2300手,资金净流出8亿元。分析来看,上周多位美联储官员的讲话总体氛围偏“鹰”,从而导致市场对美联储12月降息的预期骤降至五成以下的水平,这对于无息资产的贵金属而言利空明显。不过,分析机构也表示,虽然目前政策信号混乱令贵金属短期波动加剧,但支撑贵金属长期涨势的主要逻辑——央行购金、对冲不确定性的配置需求和美元信用弱化等因素并未实质性改变,这使得贵金属长期趋势不改。但短期内,伴随着美国一系列重要经济数据将陆续恢复发布,或加大金银价格的高位波动。
甲醇延续跌势,在港口超150万吨高库存的压制下,国内甲醇期价已经连续十周下跌,累计跌幅超20%,本周伊始,甲醇主力合约仍是弱势开局,今日跌超2%,盘中再度刷新2023年7月以来新低至2021元/吨。分析普遍认为,在下游传统需求转入淡季,烯烃装置检修预期强化的背景下,甲醇供应并未出现明显减量,尤其是伊朗冬季限气晚于预期导致进口到港量持续维持高位,是造成港口库存持续累积的重要原因。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1月17日当周,港口甲醇库存上升至154.366万吨,且11、12月仍将整体维持高位,这对于甲醇近月主力的利空压力明显。在机构看来,虽然甲醇价格相对已处于低位,但在库存压力得不到实际去化的背景下,甲醇疲弱态势难以改变。
其他品种方面,有色金属板块17日集体回落,其中铅和锡收盘跌幅均在1%以上。烧碱增仓下挫超2%,盘中低点一度逼近11月5日创下的逾四个月新低。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