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证”施策,长沙14.8万户群众圆了“安居梦”
【来源:红网】
红网时刻新闻11月19日讯(记者 戴丹 通讯员 陈鹤影)“七年了!终于拿到这个‘红本本’,孩子上学、房屋交易再也不用犯愁了。”近日,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岭南家园小区的业主们开心地相互庆贺。这个曾因征地纠纷、开发商债务危机等陷入办证僵局的小区,在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雨花区政府及属地街道、社区多级联动攻坚下,正式告别历史遗留问题,业主们终于迎来产权明晰的安居生活。
类似这样的“圆梦时刻”,正在长沙不断上演。化解不动产登记前端环节历史遗留问题,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长沙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老百姓急难愁盼事项,开展全面摸排,建立问题台账,查档溯源、担当作为、分类处置,自集中整治工作启动以来,共完成14.8万户不动产登记前端环节历史遗留问题化解。
精准施策啃下“硬骨头”
长期以来,一些小区由于用地手续不完善、报建手续不全、开发主体灭失、房地信息不一致等历史遗留问题,不少群众陷入“有房无证”的困境。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症下药”,通过“一项目一方案”的精准施策,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
位于开福区通泰街街道的明月商贸城,曾是城市肌体上的沉疴。这栋2000年建成的商住楼,因建设不合规、消防不合格、权属不清晰等错综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许多业主的不动产权证一等就是20多年。
面对这块“硬骨头”,长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长沙局成立“明月商贸城”处遗办证攻坚工作专班,倒排时间、压实责任;市纪委监委驻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纪检监察组介入督导;开福区委、区政府主动担当,开展专题调度、资金托底,在坚守安全底线的基础上确立“承诺制+容缺办理”的化解机制,在权属清晰无争议前提下优先办理住宅部分权证。
“盼了25年,终于拿到房产证了!感谢市里的好政策,感谢区里同志们的辛苦付出!”业主李女士特地带着手写感谢信来到街道,字里行间满是激动。67岁的老人肖永华看着新装的消防设施感慨:“以前电线乱得像蜘蛛网,现在政府不仅帮我们开了‘生命通道’,还理清了产权,住得踏实!”
目前,明月商贸城正在加快消防整改收尾,已成功为业主办理近百本不动产权证书,力争年底前让更多业主拿到“红本本”,抚平这道多年的民生“褶皱”。
多方联动跑出“加速度”
化解不动产登记前端环节历史遗留问题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如何拧成一股绳持续破解办证问题?长沙市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建立集中化解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联席会议制度,细化部门(街道)职能责任,强化协调配合,在严把房屋结构质量安全和消防安全的前提下,明确专职人员,持续优化简化程序,全力推动相关项目的化解处置。
雨花区碧桂园时代广场的破题,依靠的就是多方联动的“加速度”。在深入了解项目办证困境的根源后,长沙局主动靠前服务、积极统筹协调,多次组织指导市不动产登记中心、长沙局雨花分局召开商讨会,把“堵点”摆到桌面上。开发商资料整理滞后,就派专员上门引导;登记流程繁琐,就开辟“绿色通道”;形成“加速首次登记与分户登记”的方案,有力促成关键问题达成共识。
迎来期盼已久的喜讯,陆续拿到不动产权证书的碧桂园时代广场业主喜不自胜。
截至目前,长沙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已办结碧桂园时代广场二期首次登记共计2073户,485余户业主拿到分户权证,其余住户的资料整理、信息核对工作正加速推进,实现“专人专窗”“即来即办”“应办尽办”。
守正创新护航“安居路”
化解不动产登记前端环节历史遗留问题的背后,是错综复杂的“个性”问题。既要拿出超常办法把群众的问题解决好,也要依法依规,严守“安全底线”,有担当、有智慧、敢作为地去解决和处理,这是长沙市解决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的底层逻辑,也是一以贯之的准则。
2025年6月,长沙市整合原化解办、住建、税务、法院等10多个部门力量,正式成立工作专班化解不动产登记前端环节历史遗留问题,进一步明确健全机制、全面摸排、政策突破、攻坚化解、长效防范五大任务,构建了市级统筹、区县主责、部门协同的工作格局,确保每个项目有人管、每个问题有人盯。
在政策创新上,长沙市更是敢于“打破常规”,一事一策,对症施策,秉承“群众无过错即办证”原则,为一大批历史遗留问题办证扫清政策障碍。如在限制开发商自持产权的情况下,先行为群众办理产权登记;对于烂尾项目采取将未开发完的土地进行有条件分割后抵押的方式,为已交付房屋办理产权;对开发企业注销的,采取“按户”首次登记的模式等完成化解。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一本不动产权证,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长沙市正用心用情用力把群众身边可感可及的实事办实、好事办好,不断提升民生温度和群众的幸福指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人表示,将继续立足职能职责,坚持“查改治”一体推进,常态长效解决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以务实清廉高效的自然资源规划服务,切实守护群众的安居梦。
来源:红网
作者:戴丹 陈鹤影
编辑:李雅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