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乡村振兴重点领域金融资源投入

【来源:期货日报网】

为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国人民银行、农业农村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要加大乡村振兴重点领域的金融资源投入。

《意见》要求,加大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金融投入。对接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加大对粮食主产区、产粮大县信贷资源倾斜。扩大大豆和油料种植、购销、加工等环节信贷投入。鼓励地方开展粮油种植专项贷款贴息试点,强化“菜篮子”产品应急保供生产基地信贷支持,加大信贷与价格、补贴、保险等政策有机衔接。合理延长贷款期限,通过循环授信、无还本续贷等方式,支持生猪、肉牛、奶牛、肉羊、水产品等产业稳定发展。

在持续巩固拓展金融帮扶成果方面,《意见》称,继续落实差异化金融支持政策,保持脱贫地区信贷投放力度不减。持续提升定点帮扶质效,优化联农带农金融支持模式,积极谋划过渡期后的金融帮扶机制。同时,持续加大对帮扶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强化产业全链条金融精准服务。深入发挥金融优势,强化帮扶资金、社会力量与金融资源的协同配合,推动帮扶地区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在深化乡村富民产业金融服务方面,拓宽抵押担保方式,创新乡村“土特产”融资模式和专属金融产品,推广“一链一策”金融服务模式,丰富债券、理财等金融产品供给,支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同时提出完善农产品生产、加工、品牌销售各环节金融服务,不断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加大绿色信贷和转型信贷投入,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大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融资培育力度,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发展。创新农业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支持农业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引领带动产业链上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增信、经营增收。

《意见》还明确,要健全体制机制,强化政策保障。强调要健全金融服务农村改革体制机制,鼓励各地探索建立农业设施和畜禽活体的确权颁证、抵押登记等管理制度,扩大抵押融资覆盖面,推动盘活农村资源资产。强化金融机构授信用信管理,优化完善金融供给机制。加强政策保障和组织推动,综合运用货币、信贷等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发行“三农”、小微、绿色专项金融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乡村振兴债券,加大对乡村振兴领域资金投放。强化风险补偿、贷款贴息、激励奖补等方式运用,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发挥增信功能,支持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融资。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为期货市场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格林大华期货首席专家王骏在接受期货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期货、期权工具可以通过价格发现、风险管理、资源配置三大核心功能,深度服务国家粮油安全、乡村产业振兴等,推动金融资源更高效、精准地向“三农”领域倾斜,助力农业增效、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

王骏认为,在粮食安全金融保障方面,期货价格能为金融机构评估粮食、油料和软商品价格波动风险提供依据,提高信贷投放效率。在深化乡村富民产业金融方面,期货市场可赋能“土特产”产业链升级,通过“订单农业+期货”模式提供价格风险管理,稳定产业链上下游收益。同时,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价格联动,能够引导金融资源向高附加值农产品加工环节倾斜,比如通过油脂油料期货帮助油料压榨企业锁定原料成本和销售利润,助力延链补链强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