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林村的“土药方”|一江碧水向东流

【来源:长沙晚报】

攀枝花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梁波 薛琪舰

“水还在涨,但还没到1200米的高限。”

“嗯,我家湾边上最后那片玉米地该收了。”

……

8月21日,站在田埂上,两位村民你一句我一句,言语中透着轻松。

这里是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惠民镇新林村。

新林村坐落在二滩库区,村里有一片约300亩的土地,地里栽种的农作物收成时间有些特别:除了顺应“天时”,更得应和“水利”——二滩库区的水位,直接牵动着这片土地的农事节奏。水位一旦涨到1200米,整片土地便会被淹没。因此,每年只有大约半年时间,这片土地能从水中“探出头来”。

尽管耕种期只有半年,但它仍能产生约300万元的产值。可谁能想到,在2017年之前,这里还只是一处毫无价值的“垃圾场”。

8月17日至21日,记者在新林村进行了为期五天的蹲点采访,深入了解这片土地如何从垃圾堆中“舀”出300万元产值的故事。

二滩库区水域四通八达。 攀枝花市融媒体中心见习记者 杨晶尧 摄

“回水湾”的困扰

新林村并不大,全村幅员面积24.2平方公里。不到半小时就能从村头驶至村尾。但就是这样一个小村落,却肩负着不小的水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发源自云南省华坪县的乌木河穿村而过,在与二滩库区相汇时,形成了一处“回水湾”。

新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杰,也是村级河长,他负责巡查的水域面积约0.22平方公里。这处“回水湾”,就是其核心区域。“回水湾”的水质,不仅直接影响二滩库区与雅砻江,也关系着金沙江和长江的水生态环境。

8月18日,雷声隆隆,雨水将至。闷热的气流与凉爽的河风交织,李杰带着记者踏上巡河之路。在无人机的镜头里,这里的地形宛如一个巨大的“丫”字:一“竖”就是乌木河,另两笔则与二滩库区水域相连。

“‘垃圾场’的形成,就跟这个地形有关。”李杰说,2017年以前,每年主汛期,汹涌的乌木河水总会卷着大量枯枝败叶、白色垃圾从上游冲入“回水湾”。水位上涨时,漂浮物也会从下游的二滩库区水域倒灌进来。待汛期结束、水位回落,垃圾就会滞留在露出水面的约300亩滩涂上。经烈日曝晒,河风一吹,腐臭味弥漫库区沿线。

那时候,村民们都说,每次汛期结束,“回水湾”都要“生一场大病”。

手抱桑叶,新林村村民李平畅满是喜悦。 攀枝花市融媒体中心见习记者 杨晶尧 摄

“土药方”的疗效

“回水湾”的病,拖不得。

可怎么治?上下游都有垃圾,河道就一个走向,汛期每年都来……新林村的党员干部只要坐在一起,讨论的话题多半集中在如何为“回水湾”开出一剂有效的“药方”。

2016年3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发布,确定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一场事关长江经济带健康发展的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全面展开,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

2016年底,攀枝花市全面取消二滩库区网箱养鱼,盐边县携手云南省宁蒗县、华坪县,跨省重拳打击各类涉河(湖)违法行为。

“上游水清,下游就能‘治’!”2017年,新林村为“回水湾”开出了自己的“土药方”:全村一起上,人力清理垃圾。

“这个方子听起来‘土’,没啥高科技,但长期坚持就有‘疗效’。”李杰回忆道,那时候,党员干部带头,群众积极参与,大家驾驶着铁皮船进入“回水湾”,用自制的网兜舀起漂浮在水面上的垃圾,一次能出动20多条船、近百人参加。

一年又一年,凭着一股韧劲,新林村人守护住了母亲河。在近10年的时间里,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用双手“舀”起了数百吨垃圾。

“回水湾”悄然蝶变:从最初出动数十条船都装得满满的,到现在只需一两条船寻找零散垃圾,曾经的“垃圾场”早已变身良田——每年3月至8月,村民在这里套种西瓜和玉米。2024年,西瓜亩产7000斤,玉米亩产1500斤,按市场价计,亩产产值约1.1万元,总产值约330万元。

村民们都说,这“土药方”带来了双重疗效,既能“治病”,还能增收;既治好了河,也富了民。

“新村民”的青睐

“病”治好了,母亲河回馈给新林村的是两岸青山、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白鹭翩跹。

从2018年起,每年9月至次年2月,总有一批白鹭如期来到新林村。最初只有寥寥数只,去年已超过300只,它们成为备受村民喜爱的“新村民”。

对于白鹭在新林村“安家”的原因,大家各有看法:有的说生态变好了,有的说水里鱼虾多了。但大家的共识是:这些“新村民”正是新林村宝贵的文旅资源。

“为迎接‘新村民’,去年镇里专门修建了这条彩虹栈道,从新林村一直连通到兴隆村。”8月19日上午,惠民镇党委副书记鲜钰彬带着记者沿栈道边走边介绍,4公里长的彩虹栈道成为最佳观鸟点,可以让游客“拍照更出片”。

新林村坝子组村民田景超看好乡村旅游前景,成为村里投资三产“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去年,他叫回在城里做厨师的儿子,投入180万元,依托自家桑园和宅基地,建起集餐饮、住宿、休闲于一体的民宿。

8月21日正午,细雨纷飞,桑林掩映间,田景超家的四合院外停满了车辆。一天迎来六桌客人,全家人忙得脚不沾地,脸上却洋溢着喜悦。

细雨渐歇,远山云雾未散,白鹭掠过二滩库区水面,飞向更远的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