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赋能新疆棉业:融达期货携手产业应对市场波动
【来源:期货日报网】
8月29日,由郑州商品交易所主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麻有限公司、融达期货(郑州)股份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承办的“稳企安农 护航实体”——2025年棉花期货服务贸易强国交流会在新疆乌鲁木齐成功举办。会议汇聚了专家学者、棉花产业人士、风险管理及咨询机构代表,共同探讨新形势下棉花产业的风险管理之道。79家涉棉企业120位代表参加会议。
市场环境复杂多变,棉价波动增加产业风险
2025年全球宏观经济增长步伐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持续抬头,地缘政治冲突频发,增强了全球商品市场及棉花产业的不确定性。
2025/2026年度全球棉花供应仍呈现过剩态势,压制价格上行空间,增加了企业经营难度。涉棉企业如何运用期货、期权等衍生工具对冲价格波动风险,已成为行业破局发展的关键因素。
新疆作为我国最大的棉花产区,棉花产业是当地重要的民生产业和支柱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意义重大。近年来,受国际贸易形势及国内供需影响,棉价波动成为当地棉农增收面临的最大风险。
期货、期权工具赋能产业风险管理
本次会议上,新疆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何文彬对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大宗商品市场以及战略机遇等进行了深入分析。何文彬指出,全球进入“技术封锁+金融博弈+人口老龄化”三期叠加时代,我国正通过“制度创新+产业突围”构建双循环体系。
厦门建发生活资材有限责任公司棉花业务部经理杜振伟,用生动比喻解读期货工具价值:棉花产业就像“新疆种棉→轧花厂加工→纺纱厂织布”的接力赛,期货工具是各环节的“安全带”(防价格暴跌)和发展“加速器”(锁定利润)。他通过棉花及棉纱品种具体案例,详细讲解了期货、期权策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如何既做好风控,又提升经营业绩。
上海融致实业有限公司衍生品部产品总监闫亚萍详细讲解了期权工具的应用。通过期权基础、场内场外对比(交易所vs定制化)、五大应用场景(保值/贸易/增信等)等多个维度,展现了期权工具的风险管理价值。她表示,期权工具通过权利义务分离,帮助棉企在降低资金占用的同时,实现风险精准管理,尤其适合波动中的头寸保护与收益增强。
科学分析框架及实地调研数据助力企业高效决策
北京棉花展望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曼分析了国内低库存与丰产预期的矛盾主线,叠加美国关税政策和全球供需变化,构建了“国内供需-产业链痛点-全球博弈-价格展望”四维分析框架。她认为,当前棉花市场正处于“低库存提供支撑”与“丰产预期形成压制”的博弈窗口期。短期内,市场或受政策情绪驱动或呈现偏强振荡态势,待新棉大量上市后,需警惕因供应宽松而引发的价格回落风险。精准把握这一市场平衡点,对企业决策至关重要。
融达期货(郑州)股份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棉花研究员李淑娥通过1454个监测点(南北疆各700余点)的实地调研数据提供了产量预测。量化对比数据显示,本年度北疆植棉面积较去年增长3.68%,南疆植棉面积较去年增长2.39%。她表示,2025年新疆气候整体向好,在近15年的实地调研过程中,可谓是风调雨顺的一年。尤其在棉花播种、现蕾、结铃等生长关键节点,基本未出现持续低温及干旱等灾害性天气,为棉花产量提升提供了基本保障。同时,全年积温维持偏高水平,有效加快了棉花生长发育进度。若后期天气情况良好,上市时间较去年预期提前一周左右。综合各方面因素,预计2025年度新疆棉区棉花总产量约为707万—717万吨。
圆桌论坛凝聚行业共识
圆桌论坛环节由融达期货西北分公司总经理葛振栋主持,邀请嘉宾就股市走势对大宗商品的影响、棉花市场后期走势以及企业应对策略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专家针对参会代表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及企业经营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了答疑解惑,为企业风险管理提供了实践指导。
当前,期货、期权工具正惠及越来越多的产业链主体,助力疏通产业堵点、化解产业痛点难点。本次会议积极贯彻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号召,围绕涉棉企业价格风险管理需求,为其运用金融工具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指导,受到参会企业的高度认可与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