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5 日

事关电子信息制造业建设 重磅文件来了

【来源:东方财富】

  事关电子信息制造业建设,重磅文件来了!

  9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外发布《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指出,电子信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是稳定工业经济增长、维护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关键领域。

  《行动方案》确定了主要目标:

  2025-2026年主要预期目标是: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在7%左右,加上锂电池、光伏及元器件制造等相关领域后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营收增速达到5%以上。

  到2026年,预期实现营收规模和出口比例在41个工业大类中保持首位,5个省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过万亿,服务器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75英寸及以上彩色电视机国内市场渗透率超过40%,个人计算机、手机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

  《行动方案》围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国内外市场畅通经济循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等提出了16条思路举措。

  重要内容包括——

  1.鼓励各地推动人工智能终端创新应用。

  聚焦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面向行业应用和消费场景统筹专项资源,持续强化电子产品供给水平。促进人工智能终端迈向更高水平智能创新,推动智能体与终端产品深度融合,制定人工智能终端智能化分级方法和标准,鼓励各地推动人工智能终端创新应用。

  2.促进北斗与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等领域深度融合。

  提升智能产品适老化设计水平,增加智慧健康养老优质终端产品供给。推进人工智能服务器、高效存储等先进计算系统建设,提升智算云服务水平,赋能科学研究、自动驾驶、生物医药等高算力场景。支持汽车电子、海洋电子、航空电子、医疗电子等产业发展,助推产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构建基于北斗的精准时空信息服务体系,促进北斗与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等领域深度融合。

  3.鼓励企业开展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DCMM)评估,加强人工智能高质量数据集建设。

  加快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转、快转、好转,强化电子信息服务化水平,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重构组织运营模式,提升核心竞争力。强化软硬协同,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全行业全链条普及应用,编制重点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场景图谱及要素清单,凝练重点行业应用需求,培育一批面向典型场景的数字化转型通用工具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商。鼓励企业开展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DCMM)评估,加强人工智能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探索数据流通激励机制,加快数据要素价值释放。

  4.鼓励企业合理兼并重组、转型升级等,促进“募投管退”良性循环。

  发挥好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产业基金引导作用,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助企融资纽带作用,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指导耐心智慧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鼓励企业合理兼并重组、转型升级等,促进“募投管退”良性循环。探索建立电子信息产融结合行业组织,根据重点产业链和重点领域发展需求,举办专场活动加强融资对接,鼓励金融机构为重点企业量身定制金融产品,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5.坚定不移推动“国货国用”,加大对产业链关键企业的政策支持。

  坚定不移推动“国货国用”,持续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加大对产业链关键企业的政策支持,提高企业根植性,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通过集成应用牵引,提高系统整体能力,提升元器件、零部件等产品可靠性、安全性。强化计算等领域芯片、零部件、整机系统等研发应用和配套适配。推进高精度、低功耗、低成本、高集成度北斗产品研发和产业化。

  6.加强CPU、高性能人工智能服务器、软硬件协同等攻关力度,开展人工智能芯片与大模型适应性测试。

  加力推进电子信息制造业大规模设备更新、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充分发挥重大项目撬动牵引作用,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强CPU、高性能人工智能服务器、软硬件协同等攻关力度,开展人工智能芯片与大模型适应性测试。适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各地已建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水平,强化服务器、芯片和关键模块的兼容适配。

  7.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子信息展会,指导举办RISC-V产业大会等活动。

  引导企业稳步走出去,深度嵌入国际体系。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子信息展会,指导举办第五代精简指令集(RISC-V)产业大会等活动,支持有条件的地方举办智能消费电子展会。深度参与电子信息领域数字贸易的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巩固贸易优势,提升产业国际话语权。

  8.帮扶企业有效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稳定手机、电脑、电视等重点产品贸易水平。

  充分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强化国内全产业链优势,增强自主可控的供应链韧性,帮扶企业有效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稳定手机、电脑、电视等重点产品贸易水平。支持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发挥灵活性,提高供应链弹性,扩宽多元化贸易渠道。鼓励金融机构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加大对电子信息外贸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优化跨境贸易结算。

  9.在破除“内卷式”竞争中实现光伏等领域高质量发展,依法治理光伏等产品低价竞争。

  在破除“内卷式”竞争中实现光伏等领域高质量发展,依法治理光伏等产品低价竞争。引导地方有序布局光伏、锂电池产业,指导地方梳理产能情况。实施光伏组件、锂电池产品质量管理,深入落实《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等文件,强化与投资、金融、安全等政策联动,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加快研究以强制性国家标准为基础的储能电池产品安全推荐目录。支持协会商会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加强重点行业监测预警和风险提示,有序调整产业规模。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