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12 日

资管一线|财通基金沈犁:布局成长股,持续聚焦AI算力

【来源:东方财富】

  新华财经上海9月12日电 上证指数站上3800点,市场热点在不同板块和概念之间快速轮动,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并非所有股票都会同步上涨。在此背景下,财通基金基金经理沈犁以其鲜明的价值成长风格和左侧思考特质,在近年来的结构性行情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他管理的其中1只权益产品实现了连续六个会计年度正收益。

  新华财经数据显示,截至9月11日,沈犁管理的4只权益产品中有3只——财通新视野混合、财通景气行业混合、财通多策略升级混合均实现近一年净值翻倍,其中财通新视野灵活配置混合基金A近一年收益率126.71%,2025年以来收益率为64.9%,且2019年至2024年底的六个完整会计年度均实现了正收益。

  沈犁表示,他的投资风格可以概括为在“在价值中寻找成长,在成长中发现价值”,后续仍将重点聚焦于AI算力、出海制造两大产业链,继续深耕“鱼多的地方”。

  用“价值投资”挖掘成长标的

  在A股市场的周期性波动中,沈犁构建出自己的差异化投资路径:既通过价值挖掘力求韧性,又能在动态拓展中捕捉跨领域机遇,逐步形成了“胜率(即确定性)+赔率(即成长空间)+行业景气度”三重维度的方法论体系。

  “市场主流的景气度投资更偏向于右侧,即追逐周期上行的行业。我的策略可能更靠左一点,会关注那些被市场暂时低估或忽略,但长期成长逻辑未被破坏的公司。”沈犁表示,这种操作模式一方面可以帮助他在市场的左侧寻找价格适宜的股票,但另一方面也有缺点,在其卖出后,股票有概率会因为市场情绪发酵还会继续上行,错过部分收益。

  沈犁始终坚持“只赚能力圈内的钱”,但也从未停止对能力圈的拓展——从消费到医药,再到如今对科技领域的深入探索。他强调不会盲目追逐能力圈之外的高位热门股,但若发现某些热门股具备长期景气或结构性机会,他会反思并适时考虑扩展能力圈,在具体操作上,仍坚守“低买高卖”的原则。

  优化组合结构力求“降波”

  “我并不执着于精准捕捉下一个最热门的赛道。”沈犁坦言,“我策略的核心是规避风险源。筛选逻辑首要关注企业所处的景气度周期——至少要求其保持稳定,不能处于明确的下行通道。”这种“避坑”思路,让他的组合在震荡和下行市场环境中展现韧性,而在上行市中,则力求跟上市场步伐,获取相对合理的回报。

  沈犁特别强调了组合结构优化的重要性。通过对过往投资的复盘,他发现其大部分收益源于个股选择。 “过去我曾有在单一行业配置较高的阶段。”他反思道,“回头看,这种做法带来的收益提升有限,反而容易造成判断的钝化。”随着能力圈逐步拓展,他的组合在均衡性上有所提升,行业集中度下降,在有效控制波动的同时,也为把握跨领域的机会留出了空间。

  对沈犁而言,回撤控制的关键并非单纯追求防御,而是在组合结构与仓位配置中找到平衡,让策略更具韧性。这种思路的转变也体现在换手率的变化上。沈犁表示,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对新能力圈的逐步把握,持仓的稳定性增强,今年组合的换手率较前几年已有下降。“研究深度带来了持股定力。”他补充道,“这是支撑长期收益的重要基础。”

  聚焦AI算力、制造业及金属资源板块

  在沈犁看来“投资是在鱼多的地方钓鱼”。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的“鱼群”正汇聚于科技与出海两大方向,按照价值成长的投资策略,他目前将投资组合的重点聚焦于AI算力、出海制造两大产业链,同时也会关注金属资源板块方面的机会。

  从AI算力方面看,沈犁认为,当前板块的估值和市场情绪处于“钟摆”中间偏右的位置,其本身处于5–10年的长产业周期上行阶段。

  “当前AI算力产业渗透率仍处初期阶段,并没有大规模普及。”沈犁表示,无论从用户搜索习惯还是AI应用使用来看,AI相关的需求和使用仍然非常低,未来三到五年,AI算力的产业预期仍将处在上行周期。沈犁直言,市场不应局限于企业的短期估值,而应着眼于长期产业发展趋势。“今年科技股的波动类似2018年的白酒股,在宏观扰动后走出了业绩估值双击的上涨行情。”

  2025年已被业界视为AI应用元年,但通用模型并非万能,AI的落地远比想象中复杂。沈犁认为,行业中存在板块轮动,但整体主线还是在AI算力领域。“总体来看,AI应用亮点还仅为个别现象。AI带来的广告效率提升弹性有限,规模化落地进程并不顺畅。”

  出海方面,沈犁认为,中国制造业出海正经历着从产品输出到品牌、渠道全球化布局的质变。优秀的中国制造企业,正在从成本优势转向综合竞争优势。以摩托车和家居领域的部分出海企业为例。其产品在海外市场直接与日本、欧美的顶尖品牌竞争,凭借优秀的制造工艺、快速的响应能力和逐步建立的品牌渠道,市场份额正在稳步提升。

  沈犁认为,这种出海2.0模式的核心在于深度融入当地市场,建立本土化的渠道和品牌认知,这种深度绑定和市场理解,是简单代工模式无法比拟的。他强调,这一趋势并非局限于个别行业,而是在多个细分领域普遍发生。

  另外在周期股投资方面,他认为核心在于捕捉供需变化新趋势。沈犁表示,当前资源品投资机会分化,铜、黄金、锂等虽属周期品种,但在国家战略支持、中国企业出海优势和供需结构推动下,正演化为一个具有长期成长性的投资方向。

  “中国企业近年来加快‘走出去’的脚步,在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与控制权不断提升。”沈犁认为,从供需格局看,铜等金属长期呈现供给紧缺、需求更快增长的态势。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