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20 日

曾经“土掉渣”的手电筒,在海外杀疯了

【来源:虎嗅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凤凰网财经 (ID:finance_ifeng),作者:凤凰网财经

曾几何时,手电筒是每个家庭毋庸置疑的“刚需品”。

停电照明、夜路出行,离了它,生活几乎寸步难行。

可不知从何时起,一切悄然改变。

智能手机随手一亮,就是一道光,亮度甚至不输传统手电;城市路灯从主干道铺到了小巷深处,乡村也被太阳能路灯点亮,连偏远村口都不再漆黑一片;更不用说供电越来越稳定,“停电”已成了难得一遇的新鲜事。

那个曾经占据每家抽屉C位的手电筒,就这样悄无声息地退居角落,默默蒙尘,变成一件“可有可无”的摆设。

但你也许想不到,这个在国内失宠的“失宠”小物件,正在地球的另一端,上演着“王者归来”的戏码!

有中国企业,靠卖它,一年营收超过十亿。

01、小电筒,大生意一款手电筒能卖到多少钱?

4.85元。

是的,你没有看错。

在拼多多,这个连一杯奶茶都买不到的价格,就能让你入手一支可“爆亮远射”的手电筒。

但另一边,同样是手电筒,有人却卖到了568元,足够买117支“拼多多款”,甚至接近一部智能手机的价格。

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这么贵,真的有人买吗?手电筒不就是用来照明的吗?”

现实往往比想象更有戏剧性。

在海外,尤其北美、欧洲和户外文化盛行的市场,这类高端手电筒正以一种近乎“低调的疯狂”持续热销。

为什么他们愿意为一道“光”付出如此高昂的代价?

答案并不复杂。

这些手电筒早已不是我们传统认知中“停电时才翻出来”的应急品,而是户外探险、战术防护、紧急救援的一部分。

它们往往搭载高流明LED、可持续高亮照明、防跌落防水设计,甚至带有智能调光和多场景模式——与其说是“手电筒”,不如说是“专业便携照明系统”。

市场研究机构Mordor Intelligence的报告显示,2025年,全球手电筒市场价值预计将达到75.2亿美元,并将在2030年攀升至102.9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6.48%。其中,北美市场贡献了最大份额——高端化、专业化、户外适用性强的手电产品,正持续拉动全球市场的增值。

更直观的数据来自真实交易现场。

在亚马逊平台上,一款标价79.96美元(约人民币568元)的手电筒,近一个月卖出超过100件;

另一款定价109.95美元(约合775元)的产品,同期销量破900件。

而它们并非由传统国际大牌制造,是来自两家扎根于中国大湾区的公司:Olight(傲雷)与Nitecore(奈特科尔)。

Olight,成立于2007年,隶属于傲雷科技集团,总部位于深圳。

2023年,傲雷集团全年销售额更是突破了12亿元,海外收入占比达到99%,约11.95亿元。

而Nitecore(广州希脉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品牌)也同样表现出色。有数据显示,仅独立站年收入就高达2000万美元,产品行销全球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

一支小小的手电筒,就这样被中国企业做成了照亮全球的大生意。

02、照亮全球的“中国之光”

一支在中国几乎被遗忘的手电筒,凭什么能在海外一年创造十亿级的生意?

这靠的可不是运气,而是一套组合拳。

一个最直接的现实是,中国企业早就不玩“能亮就行”那套了,技术才是硬道理。

拿Olight推出的Prowess勇炬双向手电来说,集前照与反向光于一体,亮度高达5000流明,并支持USB-C和磁吸双充电。一灯实现远距搜索、环境照明多种用途,续航便捷,亮度可靠,适用于户外、日常及专业场景,远超传统手电功能。

如此一来,用户无论是在户外探险、日常备用,还是在专业安防甚至紧急救援中,都获得了一款真正多功能、高可靠性的照明工具,远超传统手电“只能照远处”的单薄体验。

这批中国玩家,营销更是精准狠,人家不找流量明星忽悠大众,专攻“圈内大神”。

Nitecore签约英国精英越野跑运动员Josh Wade(乔什·韦德)、赞助美国硬石100越野赛等方式,直接打入户外圈层内部,让那些最专业的玩家心服口服地为你代言。这种来自圈内的认可,比什么广告都管用。

在社交平台上,他们也通过请行业内的KoC(关键意见消费者)推广。

一条视频下方,就有用户直言“我需要一个”。

也有人迫不及待询问价格。

最厉害的还是读心术,他们真的摸透了每一种“怕黑”的心。

给日常用户打造钥匙扣灯、口袋夹灯等轻巧便携的产品。给户外爱好者,推出高亮度、长续航、防水抗摔的专业系列。而在战术与安防市场,凭借高流明爆闪、远射程和防误触设计脱颖而出。

说到底,它们卖的早已不是“照明工具”,而是场景下的“光之解决方案”:可靠、专业、契合生活方式。

正是这种跨越功能与文化的精准创新,让中国手电筒在海外彻底“亮”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