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已跨过首个气候临界点,意味着什么?
【来源:虎嗅网】
随着全球气温持续升高,人类正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气候现实——地球系统临界点开始被触发。最新报告指出,暖水珊瑚礁已越过其热耐受临界点,成为首个被明确确认的气候“跨越点”。如果不立即采取果断行动,冰盖融化、亚马逊雨林退化以及关键洋流崩溃等灾难性后果可能接踵而至。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集智俱乐部 (ID:swarma_org),作者:赵思怡,题图来自:AI生成
报告题目:‘New reality’as world reaches first climate tipping point
报告链接:https://news.exeter.ac.uk/research/new-reality-as-world-reaches-first-climate-tipping-point/
发表时间:2025年10月13日
报告来源:University of Exeter
里程碑式报告揭示:珊瑚礁成为第一个“跨越点”
随着全球变暖即将突破1.5°C,世界正逼近更多灾难性临界点——包括冰盖融化、亚马逊雨林退化以及关键洋流崩溃。这些临界点构成了一种新型威胁,而现有的国际机制和协议并未为此做好准备。避免灾难的关键在于紧急行动,推动社会转型,并触发诸如绿色技术自我加速推广等“积极临界点”。
10月13日(本周一),在COP30(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即将召开之际,多国科学家联合发布了第二份《全球临界点报告》。报告指出地球系统已迎来首个被确认的气候临界点——全球温水珊瑚礁大规模死亡。人类正面临一个“新现实”:我们已经触及众多地球系统临界点中的第一个,若不立即采取行动,将引发灾难性后果。
报告发现,依赖暖水珊瑚礁生存的近十亿人口和四分之一的海洋生物正面临危机——暖水珊瑚礁已越过其临界点。大规模死亡正在发生,如果全球变暖趋势无法得到有效遏制和逆转,珊瑚礁生态系统将面临全面崩溃的风险,为全球近十亿人口和约1/4的海洋生物的生存带来灾难性影响。
“气候临界点”是指地球系统发生不可逆转变化的关键阈值。随着全球升温幅度突破1.5°C,世界正处于一系列气候临界点的边缘,包括极地冰盖融化、关键洋流系统(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崩溃,以及亚马逊雨林死亡。这些事件将为全球气候、生态和社会系统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远超现有国际应对能力。
随着全球气温上升预计将突破1.5°C,这份由来自23个国家87个机构的160名科学家共同撰写的报告强调,各国必须尽量减少升温“过冲”(overshoot),以避免跨越更多临界点。每十分之一度的升温、每一年超过1.5°C的时间都至关重要。
积极临界点:避免灾难的路径
报告指出,目前唯一可信的通往安全、公正且可持续未来的路径,是采取行动,触发如绿色技术自我加速推广等“积极临界点”。研究人员正与巴西COP30主席国合作,确保“临界点”议题列入峰会议程。
埃克塞特大学全球系统研究所的蒂姆·伦顿教授(Tim Lenton)表示:“我们正迅速逼近多个地球系统临界点,这些临界点可能彻底改变我们的世界,给人类和自然带来灾难性后果。这要求COP30领导人和全球政策制定者立即采取前所未有的行动。”
图1:蒂姆·伦顿(Tim Lenton)是英国埃克塞特大学气候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教授、全球系统研究所(Global Systems Institute)主任,同时是“气候临界点”(tipping points)研究领域的国际权威。他以提出并系统化“地球系统临界点”概念而闻名,揭示了冰盖、雨林、洋流等自然系统可能在全球变暖下发生的不可逆转变化;近年来,他又倡导“正向临界点”(positive tipping points)理论,探索如何通过技术创新与社会变革触发自我强化的绿色转型。伦顿因其在理解气候系统稳定性与转型机制方面的杰出贡献,获英国皇家学会Wolfson研究优异奖,并被授予大英帝国官佐勋章(OBE)。
“自2023年首份《全球临界点报告》发布以来,国际社会已在能源转型、电动汽车普及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实现了推动可持续转型的关键跃变——即“正向临界点”。但总体行动力度仍不足以应对日益紧迫的气候危机。我们仍需做得更多、更快,以抓住‘积极临界点’的机遇。通过这样做,我们可以大幅削减温室气体排放,使世界远离灾难性临界点,迈向繁荣、可持续的未来。”
报告题目:Tipping points webinar series:Discussion with Section Leads of the Global Tipping Points Report 2023
报告链接:https://iiasa.ac.at/events/dec-2023/tipping-points-webinar-series-discussion-with-section-leads-of-global-tipping
发表时间:2023年12月13日
报告来源: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Applied Systems Analysis (IIASA)
科学警钟:珊瑚礁崩溃只是开始
世界自然基金会英国分会首席科学顾问、报告共同作者迈克·巴雷特博士(Mike Barrett)表示:“这份报告的发现令人极度震惊。暖水珊瑚礁正越过其热耐受临界点,这对依赖它们获取食物和收入的自然与人类而言是一场悲剧。这一严峻形势必须成为警钟:如果我们现在不果断行动,亚马逊雨林、冰盖和关键洋流也将相继丧失。在这种情况下,整个人类将面临真正灾难性的后果。”
“在进入COP30气候谈判之际,各方必须充分认识到当前形势的严重性,以及若不应对气候与自然危机,我们将失去的一切。解决方案就在我们手中。各国必须展现出政治勇气和领导力,携手合作,实现这些目标。”
图2:迈克·巴雷特(Mike Barrett)是英国世界自然基金会(WWF-UK)的首席科学顾问兼科学与政策负责人,是国际上将生态科学与政策实践相结合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长期致力于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恢复等研究,主导或参与了多项全球环境报告,包括《全球临界点报告》。巴雷特以推动“基于科学的政策行动”著称,倡导各国以科学证据为基础应对气候危机。他多次在国际气候会议上呼吁各国展现政治勇气与协作精神,被认为是连接科学界与全球环保行动的重要声音。
报告指出,突发且不可逆的地球系统临界点,与其他环境挑战不同,构成了一种新型威胁,而现行政策和决策流程不足以应对。全球行动必须包括加速减排、扩大碳移除规模,以尽量减少温度过冲。
临界点过程的预期影响,应被纳入风险评估、适应政策、损失与损害机制以及人权诉讼中。
奥斯陆大学的曼加娜·米尔科赖特博士(Manjana Milkoreit)表示:“当前的政策思维通常未将临界点纳入考虑。与气候变化或环境退化的其他方面相比,临界点带来了独特的治理挑战,需要治理创新和现有机构的改革。”
“防止临界点需要‘前置’减排路径,以最小化全球温度峰值、1.5°C以上过冲期的持续时间,以及回归1.5°C以下所需时间。可持续的二氧化碳移除方法必须迅速扩大规模以实现这一目标。”
图3:曼加娜·米尔科赖特(Manjana Milkoreit)是挪威奥斯陆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地理系的博士后研究员。她的研究融合政治学与认知理论,探讨气候变化相关的行动者动机、能动性以及制度效能。她还关注科学、政策与社会之间的交汇挑战,包括科学知识在环境决策中的运用,以及意识形态在推动或阻碍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目前,她的研究重点是集体未来思维(imagination)、气候未来塑造的政治过程,以及社会临界点(social tipping points)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报告作者正与巴西COP30主席国合作,制定“行动议程”,作为加速气候转型计划、在农业、能源、森林、城市等不同领域触发自我强化变革的平台,推动全球向低碳、气候适应型转型。
巴西COP30候任主席安德烈·科雷亚·杜拉戈大使(AndréCorrêa do Lago)表示:
“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动员——我们的‘全球集体行动’(Global Mutirão)的一部分,COP30主席国邀请社区领袖、学者和科学家,探索如何利用现有最佳科学和传统智慧,使我们的机构在部署解决方案时更具指数级效率,并以敏捷、迭代和适应性能力应对气候危机。我欢迎《全球临界点报告》作为对我们邀请的积极而及时的回应。该报告提供了充满希望且清醒的证据:人类仍然可以选择改变和进化,走向一个安全、繁荣且公平的未来。”
报告强调了“积极临界点”方面的进展,以及引发连锁积极变革的机遇:
-
全球太阳能光伏和风能领域,以及领先市场在电动汽车、电池储能和热泵的采用上,已经越过了积极临界点。这些转型仍可进一步加速。
-
在“超级杠杆点”采取协调政策行动,可在电力、交通和供暖等相互关联的领域释放积极临界点的连锁反应,提前实现所有领域的转变。
-
一旦被取代,污染性技术很难再回归,因为新选项更便宜、更优越。
-
社会态度也在转变。全球对气候变化的关注日益增长,即使少数人也能带动多数人改变。
-
包括货物运输在内的更多领域正接近积极临界点。
-
COP30东道国巴西在生产绿色钢铁、绿色氢气和绿色氨方面潜力巨大,有助于在全球范围内启动这些关键技术。
-
积极临界点可以快速恢复自然和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修复可使退化系统重回健康状态;向更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模式转变,可在食品和纤维供应链中引发临界点,终结毁林和生态系统转化。
我们需要识别并触发更多积极临界点。需要更好的指标来理解临界潜力。一旦识别,通过使所需创新成为最便宜、最易获得或最具吸引力的选择,便可促成积极临界点。政府、企业、民间社会和个人都应发挥作用。只要转型是公平的,人们理解变革的必要性,并支持向更清洁、更健康的世界过渡。成功可能取决于遵循一条极化最小的路径。
COP30主席国已发起“全球集体行动”(Global Mutirão),鼓励全球气候行动。
三大案例研究:地球系统的警示
气候临界点绝非孤立事件,而是地球系统中的连锁反应导火索。珊瑚礁的崩溃只是第一块倒下的骨牌。接下来,潜在的风险正排队等待:
-
全球暖水珊瑚礁:在全球变暖约1.4°C的背景下,珊瑚礁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白化和死亡。其热耐受临界点的中心估计值为1.2°C(范围1—1.5°C),目前珊瑚礁已越过该点。即使将升温稳定在1.5°C,暖水珊瑚礁也几乎必然(超过99%概率)越过临界点。
这意味着,除非全球气温回落至1°C或更低,否则我们所知的大规模珊瑚礁将不复存在,尽管通过减少过度捕捞和污染等人为压力的保护行动,仍可能保留部分残存礁体。迫切需要区域风险评估和治理,以应对珊瑚礁生态系统服务日益丧失的局面。
-
亚马逊雨林:由于气候变化和毁林的共同作用,导致亚马逊雨林大面积退化的临界温度低于此前预期,目前估计范围的下限已降至1.5°C,凸显了采取紧急行动的必要性。超过一亿人依赖亚马逊生存,该地区也可能出现积极的社会临界点:包容性的地方治理(包括原住民参与)、对传统知识的认可,以及对保护和修复的定向投资,可增强人与自然的韧性。
-
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全球升温低于2°C时,AMOC就面临崩溃风险。这将导致欧洲西北部冬季更加严酷,扰乱西非和印度季风,并降低全球大部分地区的农业产量,对全球粮食安全造成重大影响。
然而,真正的临界点不在地球,而在人类心智之中。面对系统风险,科学家提出“积极临界点”(Positive Tipping Point)的概念:既然崩溃可以自我加速,转变也能。社会和技术领域已有迹象——太阳能、风能、电动汽车、绿色金融的增长正在呈现自我强化的势头。当技术更便宜、政策更坚定、市场更拥抱,希望的雪球也将滚动起来。
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对决:一边是物理定律的不可逆,一边是社会意志的觉醒。我们推倒的,不只是生态骨牌,更是自身的幻觉——“我们还来得及”。而正因如此,地球的命运尚未终结。临界点不是结束,它提出一个核心问题:我们是否愿意抓住积极临界点,点燃下一个希望的火种?
伦顿教授总结道:“只有通过果断的政策行动与民间社会共同努力,世界才能扭转轨迹,从面对地球系统生存性临界点的风险,转向抓住积极临界点的机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集智俱乐部 (ID:swarma_org),作者:赵思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