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19 日

【来源:虎嗅网】

运气向来被赋予灵性、神秘的色彩。为何有人时常得到老天的眷顾,而有人偏偏要受罚?生活中存在着诸多缺憾,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而那些失意更与何人说?

当认知受限,科学又难以解释,只能求助于玄学,以与宗教相关的器物来寄托精神上的空虚,这就是手串、护身符颇受年轻人青睐的原因。这些集传统与现代于一身的吉祥物作为文化的缩影,与它们有关的故事世代流传,而其外观又随着时代变化而更迭,招财猫便是如此。

身为在日本生活了二十载的异乡人,西班牙作家、哲学家铃木信雄(Nobuo Suzuki)坦言,自己对于历史文化渗透在日常生活的诸多礼数,仍然一无所知,即便是土生土长的日本人,恐怕也难以理清其中的奥妙。在《招财猫:寻找幸福与好运的生活法则》中,铃木信雄探讨了传统吉祥物及其蕴含的历史文化意义,揭秘那些令人艳羡的“锦鲤体质”是如何炼成的。

《招财猫:寻找幸福与好运的生活法则》

[西]铃木信雄| 著,闾佳|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2025年7月

一、猫是怎么变成招财神兽的

在古埃及的画卷中,猫以其矫捷的身姿与机敏的反应,被视为神灵的化身。古埃及太阳神拉(Ra)的女儿巴斯泰托(Bastet)猫头人身,被冠以“猫神”的称呼。阿拉伯人深信,猫身上附着神灵的意志,是连接人间与神界的桥梁。

在宗教仪式中,猫的形象出现在法器、旗帜、盾牌之上,成为信仰与力量的象征。凯尔特民间传说中的伊鲁桑(Irusan)被描述为体型巨大的“猫王”,北欧神话里女神弗雷娅(Freya)的坐骑正是由两只猫拉动的。

对于猫的象征与隐喻众说纷纭,神乎其神。“猫有九条命”的故事在每种文化中各有说辞,印度教里的湿婆神(Shiva)赋予懒猫九条命,西方巫术里女巫借猫附体,有九次复活机会。还有说猫是太阳的化身,也有猫是月亮之灵的说法,它会随月相盈亏变幻身形,因此民间才有了“夜猫子”的昵称。猫那双在暗夜中闪烁如星辰的眼眸,仿佛蕴含着宇宙间最深邃的秘密,透露出超自然的力量。

猫的神奇之处还不止于此。相传日本江户时代,彦根藩第二代藩主井伊直孝因看到寺庙里有只叫小玉的猫向他招手,于是驻足避雨,逃过雷击。猫咪招手如同来自宇宙的信号,无形中救了他一命,从此在豪德寺便开始供奉招财猫。

关于招财猫的起源还另有说法——有个贫穷的妇人养活不起猫,将自家养的猫遗弃,她梦见猫提议,可以为它捏一尊泥像,并暗示她这样做会带来好运,说完便抬起爪子向它挥手离去。她照猫的话去做,果然做出的泥塑猫被一个个卖掉,从那时起生活也有了起色。

招财猫有着一夜暴富的魔力,也会让过度依赖它的人每况愈下,然后触底反弹。江户时代的名门望族“越后屋”,其当家嗜赌成性,又喜欢逗猫,财产眼看着被他挥霍一空。在他绝望之时,乞求爱猫一次次为他叼回金币,而每次拿到钱的他分分钟去赌场败光,直到猫再次为了他去换取金币,却不再回来。东家因自己的贪欲失去了爱猫,这才决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不只是日本,中国唐代《酉阳杂俎》里也有“猫洗面过耳则客至”的情节,猫洗脸时前爪高过耳朵,则预示着家里将有客人到访,即有招徕之意。

在家里养猫的人看来,猫的治愈能力超乎寻常。当主人回到家,猫咪会陪伴左右,以其柔软、温暖相待。无论是猫的超自然能力,还是其神秘属性,都与低调赚钱、闷声发财的财富积累特质高度契合。可以看出,招财猫特有的东亚文化基因,并不影响它成为全球幸运和财富的代表形象。

作为日本传统民俗最受欢迎的吉祥物,招财猫辟邪招福,其肢体语言流露出精妙的商业智慧。它扬起左爪,纳客迎宾,诚邀四方宾客步入店铺。当右爪抬起时,则启动招财模式。更值得玩味的是,招财猫脖子上的铃铛,这枚看似装饰的物件实为驱邪法器,铃铛清脆的声响可以驱散厄运,营造出和谐的气场。

二十世纪之后,日本商界纷纷看中了招财猫开运招财的潜质,通过陶瓷、黄金、塑料等材质加以创新,并附以声控感应等动态设计,招财猫从民间的信仰对象,融入风靡全球的商业浪潮之中。圆圆的脸、胖乎乎的体态、短爪的外观以及元气满满的气质精准适配了“萌系经济”的卖点,激发人们心想事成的愉悦以及对成功的向往。无论在店铺门口,还是家宅玄关或是办公桌上,只要它在地方,就是视觉焦点。

二、风水轮流转,好运自然来

人与人最大的分水岭,其实是投胎,出身决定论的说法固然残酷,但却十分现实。底层人逆水行舟,实现阶级跨越难上加难。有些喜提容貌、智商基因彩票的幸运儿,天生就赢在了起跑线,也有人不幸开了身体缺陷、疾病这样的盲盒。这些无法控制的运气无论好坏都必须接受。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人的一生充满了未知,不可能背运一世,也不可能幸运一生。“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所有未来,都值得期待。正所谓越努力就越幸运。早在2000多年前,古埃及智慧之神、炼金术鼻祖赫耳墨斯·特里斯墨吉斯忒斯(Hermes Trismegistus)在《翠玉录》(Emerald Tablet)以“上行,下效;存乎中,形于外”(As above, so below. as within, so without)揭示了宇宙运行的法则以及自我实现的寓言。

古希腊神话亦有与此相呼应的传说,皮格马利翁精心雕琢一尊少女像,他的祈祷打动了爱神,雕像就有了生命,这两则寓言所蕴含的从思想到行为的互动逻辑,与后来的“吸引力法则”(Law of Attraction)一脉相承。

“吸引力法则”从心理学的维度阐释了积极正念对结果的引导,所谓“同类相吸”,爱、喜悦、感恩会释放高能量,反之焦虑、怨恨、愤怒、悲伤等情绪会陷入负能量的漩涡,难以自拔。也就是说,你如何定义自我和世界,外界就会以何种方式回应你。

这个曾被淡忘的法则在各种思潮碰撞的今天重回大众视野,还得益于“量子纠缠”的概念因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而走红,这二者分属灵性哲学和物理学领域,看似不搭界,但从能量互动创造现实的底层逻辑上有着深刻的共鸣。

有梦想就会实现,招财猫作为许愿的对象,无疑是将宇宙规律具象化为一种动态、可感知的财富符号,如铃木信雄所说,“找出你想要什么并向宇宙发出请求;带着热情和感激,把想法专注于你所渴望的事物;你要表现得好像已经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然后敞开心扉去迎接它”。在普通人看来,如此意念聚焦的祈福大概只是心理安慰,看似玄学,实则背后却有着延续千年的典故轶事和科学论证作为支撑。

就像招财猫的那些传说,在命运转折时刻,既要看到灵光乍现,更要付诸行动去改变。事在人为,好运可以助成功一臂之力,但它并非必要因素,盲目撞大运得到的运气,往往不会长久。

在很多人看来,赢得好运是偶然事件,然而并非如此。事实上,运气大多留给那些有备而来的人,就像“黑天鹅”之父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在其所著《随机漫步的傻瓜:发现市场和人生中的隐藏机遇》里所说的,“那些在生活中虽不走运但有技能的人,最终会崛起。幸运的傻瓜可能受益于生活中的一些运气;但从长期来看,他会逐渐变成一个不那么幸运的傻瓜……”

《随机漫步的傻瓜:发现市场和人生中的隐藏机遇》

[美]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著,盛逢时| 译

中信出版集团,2012年7月

人生没有失败,要么学到,要么得到;要么成功,要么成长。《富爸爸,穷爸爸》里穷爸爸有着高学历,但却陷入财务困境,学历不高的富爸爸财务自由,学霸变现无能打破了大众将高学历等同未来财富的刻板印象。

认知比学历更值钱,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好运的加持离不开明智的决策,持续自我成就的动力,最关键是要有掌握成功的精到之处。然而有了看家绝活,一味地闭门造车是走不通的,还要随机应变,善于发现机会,嗅得出好坏善恶,建立有利的人脉聚气借力,方可财运亨通。

三、我们拿什么供养运气

无论是星座里的幸运日,还是卦象的吉凶,占星师、算命先生总能以玄之又玄的招数笼络人心。从本命年穿红衣,水逆期不宜远行,再到搬家改名转运、做法消灾等等,各地供养运气的方式可谓花样百出。

泰国佛教徒给生者举办“葬礼”以保佑自己消除负面业力。印度人将拖鞋挂在汽车后,为了避开“邪眼”(evil eye)。日本人把愿望写在绘马上,挂到寺庙里。夏威夷的古老心理疗法荷欧波诺波诺(Ho’oponopono),以“原谅我、对不起、我爱你、谢谢你”四句箴言清理潜意识中的负面记忆。

千万别小瞧了言语的能量,一些无心之言往往会招来负能量。就像墨菲定律,越怕的事情就越有可能发生。很多都市传说并非无中生有,亚洲地区影响广泛的“恐四症”(Tetraphobia),皆因数字“四”与“死”的发音接近而人心惶惶,所以与人交谈时,尽可能注意避谶,但也没必要被既定的解释而吓退,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上香比上进更实在,求人倒不如求神”,许愿看似求助于外力,但却有着乐观的意味,其中多少有对自己全力以赴的承诺和笃定。生活处处充满奇迹,只要相信,就能实现。祈求神灵的默默加持和守护,事实上,这无异于自我修行,以求在纷繁复杂、兵荒马乱的时代心境澄明、波澜不惊。

风水占卜的传统由来已久,如修路建房破土动工前择吉日,以仪式安抚神灵,祈求顺利。有信仰但不过度迷信,从更务实的角度来看,有助于提供情绪价值,激励振奋团队士气。

社会学教授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Nicholas A. Christakis)在《大连接:社会网络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对人类现实行为的影响》中申明,人际关系网对思维和行为的养成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不局限于日常生活中那些有着亲近往来的家人朋友。一个人无法选择出身,但可以选择自己的出路。

《大连接:社会网络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对人类现实行为的影响》

[美] 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 詹姆斯·富勒 | 著,简学| 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

在社交圈里,无论是利益交换还是资源共享,自信乐观的人总能吸引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其中,社群间互相赋能,激发个体自身的潜能,好运自会降临。然而,生活中不是所有人都有幸成为朋友,在群体接触中亦有冲突产生,所谓三观不合,与其潜移默化被负能量反噬,不如尽早远离不合时宜的交往和内耗。

佛不渡人人自渡,求别人不如求己,除了来自神灵和社交圈等外力的加持,在日常细节里给自己些许暗示,也有利于运气的提升。迈克尔·乔丹上场必穿23号球衣,高音歌王帕瓦罗蒂每次演出前都要去后台找一枚生锈的弯钉子,如果找到了,他就会异常兴奋,演出也定会顺利成功,如果找不到的话,他会陷入郁闷,甚至拒绝演出。

很多上班族在手机电脑屏保上设置好运不断、财源滚滚的祝福语给自己打气,或是随身携带寓意着幸运的挂件和饰物,尽其所能抓住生活里的小确幸。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日本的奇巧巧克力(Kit Kat)因其日语发音接近“必胜”之意风靡一时。

在北京亦有因谐音梗备受考试一族追捧的打卡地,卧佛寺因和录用通知的英文“offers”发音相似,吸引众多考生祈福求上岸,还有每年春节的白云观门前的善男信女排队触摸石猴浮雕,以求祛病消灾顺遂平安。

当大众将命运交由文化符号,却忘了真正的力量从来都掌握在自己手里。高低起伏是自然规律,平顺的人生虽少些风波,却也没了峰回路转的惊喜,以及绝处逢生的快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哈姆雷特所说,“世事本无好坏之分,全看我们怎样去想”,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也许根本没有所谓的好运、厄运,只是因人而异罢了。与其患得患失,不如接受生活的本来面目,允许一切自然地发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观书评,作者:刘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