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30 日

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系列评之三

【来源:长沙晚报】

  长沙晚报全媒体评论员 陈登辉

  时维深秋,岳麓山红叶正艳,湘江波涛激荡。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十五五”期间的重要部署。就长沙而言,“工程机械之都”的名号可贵,“网红城市”的烟火气可亲,但唯有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让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精准灌溉产业发展的“万顷良田”,方能使之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绝非简单的线性叠加,而是如同血脉与肌体,相互依存、共生共荣。创新链承载着从基础研究突破到核心技术攻关的探索使命,其价值最终需要通过产业链来实现转化与升华;产业链则依托创新链获取持续升级的动力源泉,不断突破瓶颈,向价值链高端攀登。实践证明,推动二者“无缝对接”,关键在于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构建从“原始创意”到“市场应用”的顺畅转化通道,让科技成果能够精准滴灌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从而催生强大的新质生产力。

  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需强化系统思维。长沙深入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供应链“五链”融合,持续抓好链长牵总、校长支撑、行长帮扶、盟长搭台、基金董事长赋能“五长联动”。这是一个动态优化、相互赋能的过程。它要求我们摸清产业链的痛点、卡点,引导各类创新资源向关键领域集聚;同时,也要敢于依托创新链的前沿成果优化调整产业链,前瞻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在此过程中,长沙一以贯之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特别是发挥“链主”企业的集成和带动作用,梯度培育专精特新企业。这正是在构建一种协同共生的创新生态,其目标是让“五链”之中的各类要素耦合互动,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有机融合体。

  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面向“十五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汹涌,城市竞争已步入以科技创新定胜负的下半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所强调的“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为长沙指明了深化之路——不仅要吸引人才,更要构建能够充分激发人才能量的体制机制;不仅要扩大开放,更要在此过程中提升整合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

  持续厚植科创土壤,让创新链的“源头活水”更加充沛,让产业链的“良田沃土”更加肥沃。未来5年,长沙这座本就兼具文化底蕴与产业基础的城市,必将展现出更加厚重的内涵、更加自信的底气、更加璀璨的未来。

  这不仅是对科学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更是一座城市对时代之问的铿锵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