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31 日

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系列评之五

【来源:长沙晚报】

  长沙晚报全媒体评论员 白木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同时强调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这一重要论断为内陆城市突破发展瓶颈、拓展发展空间提供了根本遵循。

  于长沙而言,从“十四五”的实践探索到“十五五”的新程开启,只有用好改革开放这关键一招,才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持续提升城市能级,让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的成色更足。

  过去五年,长沙以改革激活内生动力、以开放链接全球资源,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长沙聚焦工程机械等七大支柱产业,以精准创新打通全链条发展瓶颈,推动相关设备出口货值大幅增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连续四年跻身“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全国前十,经营主体数量持续增长,改革红利不断转化为发展实效。

  实践证明,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和问题,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长沙须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推进改革开放,让改革的深度、开放的广度与发展的速度同频共振。

  向“系统集成”发力,为新质生产力铺路。

  改革需跳出单点突破的局限,以系统集成思维打通全链条、构建新格局。

  锚定先进制造业集群升级,将工程机械领域的监管创新、服务经验复制推广至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建立覆盖“研发—生产—物流—服务”的全周期制度保障,推动传统产业迭代、新兴产业壮大的“双轮驱动”更具韧性。

  深化“放管服”改革数字化转型,打破政务服务的领域壁垒与层级限制,推动“一网通办”向“一网好办”升级,把“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的城市优势转化为可复制的制度供给,让经营主体在公平、高效的环境中轻装上阵。

  聚焦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长株潭都市圈发展等战略任务,推出针对性改革举措。在科研资源配置上,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在区域协同上,探索产业、生态、公共服务跨市联动改革,以改革破解发展中的深层次难题。

  向“制度型开放”进阶,打造内陆开放新标杆。

  顺应高水平对外开放要求,长沙需从“通道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跨越,在规则对接、平台升级、资源链接上实现新突破。

  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以湖南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为抓手,在标准认证、知识产权保护、跨境贸易便利化等领域对标国际规则,将工程机械出口、中非经贸合作等“长沙经验”转化为可对接全球的“长沙标准”。

  提升开放平台能级,推动黄花综保区在“双A类”基础上提质增效,深化中非经贸博览会、国际工程机械展等平台的辐射作用,吸引全球高端研发机构、跨国企业区域总部落地,打造“全球资源+长沙制造”“长沙创新+全球市场”的合作格局。

  完善开放通道网络,加密洲际货运航线、优化中欧班列运营,推动长沙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与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的通道联动,构建“陆空协同、内外联通”的物流体系,让内陆城市与全球市场的联系更紧密、要素流动更高效。

  惟改革者进,惟开放者强,惟改革开放者胜。

  过往的成就印证了改革开放的磅礴力量,新征程更需要以更大魄力破局开路。只要始终保持“闯”的勇气、“创”的智慧、“干”的韧劲,长沙必将开创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建设的新局面,在新的五年取得更辉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