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1 月 8 日

【独家】豆粕回调是经过 不是结果

【来源:粮信网】

10月下旬以来,豆粕价格见底,M2601一路上涨至3080点位附近后震荡回调。现货价格与前期低价相比也有100~180元/吨左右的涨幅。市场陷入两难境地,涨不动但又抗跌,豆粕现货后市能看多吗?以下是笔者结合市场简要分析,仅供参考!

 

豆粕现货市场参考,截至117日,国内主要地区油厂平均报价在3054/吨左右。其中山东地区3060/吨,华东地区报2990/吨,大连地区3120/吨,天津地区3070/吨,广东地区3020/吨。

 

中美会晤后续

周三证实,在中美两国领导人上周会晤后,中国将暂停对美国进口商品加征报复性关税,但美国大豆进口仍将面临13%的关税中国海关总署周五宣布,自11月10日起恢复三家美国企业的大豆进口许可证,分别是CHS、路易达孚旗下的谷物部门以及EGT。这表示中国开始接受美豆市场,不过从性价比上来说,商业采购暂时仍是南美更为划算。此前美国政府表示,中国承诺到2025年底将购买1200万吨美国大豆,虽然后续实际采购计划不定,但这给了美豆出口到中国市场的希望,仍支撑美豆价格走高。

 

外围市场

美豆目前站上1100美分上方,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期货在周四大幅下跌后,周五在逢低买盘的推动下反弹。除了中国市场的利好驱动,其他国家对美豆增加采购以及生柴政策增加国内压榨消耗等因素都有助于缓解美豆的出口压力,使其摆脱长期低位的状态。同时,南美大豆可售量相对有限,且升贴水较为坚挺,美豆竞争压力逐渐减小。作物专家迈克尔·科尔多涅博士表示,巴西大豆单产潜力可能下降,因为部分地区过度潮湿,而部分地区天气过度干燥,对新播种的大豆作物不利。后续生长期的天气仍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如果不利于大豆生长,美豆也易受其影响继续上涨。这将间接影响到我国后续的进口大豆采购成本,从而支撑国内豆粕价格。

 

国内现状

国内油厂因胀库或检修等原因,整体开机率有所下滑,这将导致压榨量减少,有助于缓解豆粕库存压力。终端散户因养殖长期亏损大多减产降存栏,给市场营造出一种后续豆粕需求将大幅减少的氛围。但近些年来,受到猪企规模化生产、育种养殖技术进步,以及管理更加精细化等因素的影响,生猪养殖成本总体不断下降。这使得一些在成本控制上具有优势的猪企在猪价不断下行的情况下依然能够盈利,因此也没有主动减产的内生动力。虽然目前下游仍处在去产能过程中并不断调整饲料配方,但不会一蹴而就,因此对豆粕的需求并不会在短时间内突然大幅下降。而本周豆粕价格回调引发市场恐高和谨慎心态,后续若价格上涨,买涨不买跌的心态或仍能激起市场采购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