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险策略强化 基金经理如何看消费?低配股或迎仓位平衡
【来源:东方财富】
在现金流指标愈加重要的年末市场,策略谨慎的基金经理开始更加看好消费。
在近期科技连续调整背景下,基金低配的消费赛道持续吸引资金关注,在弱市行情中开始跑赢前期强势赛道,部分主动权益基金减仓、空仓严重的公司,更成为年末资金换仓的优选对象,而年末避险策略盛行,也让现金流保护成为不少基金选股的关键因素,推动着基金行业仓位的再平衡。
低配品种获机构资金青睐
11月以来,港股市场接连调整,公募重仓较多的科技股成为主要杀跌对象,而前期表现较弱、基金重仓较少的消费领域,却在热门赛道阴跌中表现出较强的抗跌属性,11月10日,消费全面反弹,更一举带动港股恒生指数飙升。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引领股价弹性的标的,清一色集中在公募减仓、低配显著的公司。11月10日,仅有ETF基金持仓的趣致集团当日收盘涨约16%,该股在过去四个月内累积跌幅一度超过75%,截至今年9月末,尽管上半年中期财报业绩增长强劲,但无任何一只主动权益基金重仓。
类似的情况,主动权益基金仓位配置较少的时代天使、IFBH、江南布衣等都具有业绩好、股价差的特点,在近期也连续出现港股通净流入的迹象,以瓶装椰子水龙头公司IFBH为例,南方香港成长灵活基金披露最近一次的全部持股显示,IFBH公司在该基金仓位中的占比排名仅为第37,仓位比例只有约0.57%。
显而易见的是,低配已成为基金切换仓位的主要考量因素。基金经理减仓较多的中国中免、巨子生物、布鲁可、固生堂等消费龙头股,在近期指数调整也都呈现出逆势走强。中国中免在最近几个交易日内连续拉升,11月10日A股涨停,11日继续大涨超4%。
在消费股于年末开始轮番走强时,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的全市场50强基金产品中,无任何一只消费主题基金现身业绩榜单。更让许多消费基金经理“愤懑”的是,今年内也有一批消费基金、消费ETF业绩表现不俗,但这些消费ETF所跟踪的市场指数实际上类同科技指数,所覆盖的重仓大多指向科技互联网赛道。
基金换仓是否昙花一现?
关于消费股在近期市场调整中的逆势表现,部分基金经理认为既有赛道博弈策略下的切换行为,也包括年末避险策略寻求现金流的保护。
“科技与创新药前期涨幅较多,公募抱团现象普遍,几乎虹吸了消费与消费行业基金,在强势股开始出现基金兑现筹码的情况下,许多基金可能优先换仓配置较少的消费股。”深圳一位均衡主题基金经理认为,今年来,消费股的疲弱走势与内需不足有关,虽然消费股大多还能呈现出尚可的业绩增长,但基于对后续高增长能否保持的担忧,许多公募产品将核心仓位优先投放到高增长趋势较为确定的科技股、医药股上。
上述基金人士认为,消费股行情是否只是博弈下的短期操作,尚须进一步观察。他认为,偏好高弹性、高成长的机构投资者,对行业景气度以及增速十分关注,这类资金可能会有短期的换仓博弈,但基于科技股的高增长趋势,已是全球市场的共识,而消费后续仍须宏观层面的数据支持,这些偏好弹性的公募产品不会轻易地交出核心筹码,核心仓位拥抱消费的可能性也并不大。
尽管消费不太可能成为基金经理赛道化的选择,但从仓位低配到回归平衡,对许多基金经理已经足够。
华南一位港股主题基金经理认为,由于市场在追逐科技股中的不理性,资金在今年牛市行情中持续看淡消费后,当前消费股已逐步具有红利股的特征,尤其是不少新消费赛道股实际上还具有很强的成长性,这种又能展现自由现金流,又能维持快速增长的公司,在年末避险中无疑也是基金“既要又要”的主要对象。
例如,因资金对内需表现低增长的预期,潮玩龙头布鲁可、连锁美容院SPA龙头美丽田园医疗健康均成为基金减持对象,并相继退出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名单,但这些新消费公司在自由现金流上已极具吸引力,两家公司今年中期的现金流量净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美丽田园医疗健康更是在近期发布公告,展现出对其自由现金流的自信,其在11月4日晚间宣布为提升股东价值,董事会已决议于未来三年酌情动用最高12亿港元实施分红派息或股票回购。
头部基金判断消费压制过久
现金流也是南方基金、易方达等头部明星基金的选股要素,这也是他们更加看好消费股的一大逻辑。
重仓江南布衣的基金经理恽雷极为看重低估值、自由现金流以及商业模式等。他认为,可对走向全球化经营的企业高看一眼,从企业经营分散风险的角度,全球化经营的企业可以有效通过地域的分散来实现更有韧性的经营,也可以通过市场成熟期的不同来实现长久期的经营。当下真正走向全球化经营的中国企业,是逐步在构筑自身有壁垒竞争的能力。
“在消费行业的研究框架中,研究员总喜欢用产品力,渠道力,品牌力,营销力这样的四力模型来分析一家公司。”恽雷认为,上述模型可以用来做消费品公司成功的归因,但似乎没有办法在早期发现一家有潜力的消费品公司。最好的消费品公司商业模式分析来自一个问题:“世界上最具洗脑能力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基于这种考量,某些奢侈消费品是不是也同样具备了这种要素。
易方达亚洲精选基金经理张坤认为,市场的风格难以预测,但会坚持自己的投资风格,寻找商业模式优秀、具有显著的竞争力和议价能力、行业有持续成长空间以及明智地再分配资本的少数公司。通过长期持有,作为股东分享这些公司自由现金流。
“中国的内需消费市场长期仍是投资的沃土,而当前较低的估值水平提供了充足的安全边际。如果企业依然满足投资标准,会充分理解‘市场先生’的情绪波动和收益分布的不均匀性。”张坤强调,长期来看,“市场先生”会较为准确地“称重”一个企业的价值。但短期来看,“市场先生”的情绪时常不稳定,时而过于兴奋,时而过于沮丧,有时放大短期的因素,而忽略了长期重要的结构性因素。组合中有相当比例是内需相关的公司,现阶段“市场先生”挑战的核心点在于“行业有持续成长空间”。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