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1 月 15 日

万只私募九成正收益,“私募大年”谁更拔头筹?

【来源:东方财富】

  财联社11月14日讯(记者吴雨其)2025年以来,私募基金在不同市场风格轮动中呈现出显著的收益分化格局。结构性行情为股票策略提供了充足的发挥空间,科技与周期板块轮动驱动下的量化交易成为亮点;而期货、债券等策略则在不确定性中寻求稳健穿越。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31日,全市场10969只私募基金中,有91.33%的产品实现了正收益,整体平均收益率达到24.32%。其中,前5%产品收益高达72.03%,高收益产品频现。

  从不同策略维度来看,股票策略凭借结构性行情提供的投资机会,以29.52%的平均收益率领先于其他四类主流策略;多资产与组合基金则在稳定性与灵活性之间寻找平衡,分别录得19.71%与17.86%的平均收益;债券策略继续发挥稳健属性,虽收益率不高,但正收益占比达90%以上;而期货及衍生品策略在宏观扰动频繁、趋势不明的环境中表现相对中庸,平均收益为13.02%。

  在穿越2025年这个市场波动频繁的阶段,不同策略之间的胜负手正在浮出水面。量化与主观之间的差距、期货内部的应变能力,构成了今年私募业绩版图中的关键变量。

  量化多头独领风骚,主观策略亦不失锋芒

  今年以来,A股市场震荡上行,板块风格频繁切换,从年初的AI、算力,到年中周期资源股再度活跃,科技与周期的交替演绎构成了主旋律。在这一背景下,股票策略整体表现可圈可点——在6931只相关产品中,共有6427只实现正收益,占比92.73%,整体平均收益率为29.52%。但更具看点的,是其内部结构的分化。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量化多头策略在风格切换频繁的市场环境中迅速占据优势地位。1408只产品中有1359只录得正收益,占比高达96.52%,整体平均收益率更是达到36.76%。这意味着,量化多头不仅在胜率上具备绝对优势,在收益水位上也全面压制主观策略。

  排排网集团旗下融智投资FOF基金经理李春瑜指出,这一阶段量化模型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四大因素协同驱动。其一,结构性行情适配性。AI算力、存储芯片等科技细分领域轮动加快,量化模型能通过高频交易及时捕捉板块切换机会;其二,流动性支撑。A股日均成交额维持高位,为量化交易提供了充足的成交对手方;其三,波动率红利。市场风格切换频繁,量化策略的动态调仓能力显著优于主观策略;其四,技术赋能。AI技术提升海量数据处理效率,多因子模型实现风险分散与收益增强的平衡。

  尽管主观多头策略整体表现略逊一筹,但依然不乏亮点。在4911只主观多头产品中,有4521只实现正收益,占比为92.06%,平均收益为29.72%。值得注意的是,5%分位数产品的收益竟高达86.45%,显著高于量化多头的64.38%。这说明,尽管平均收益略有逊色,但部分高阶主观策略凭借深入的行业研究与宏观判断,仍具备穿越风格切换的能力,甚至在个别窗口期中取得远高于平均水准的回报。

  对比之下,股票多空策略与市场中性策略相对平稳,平均收益率分别为18.29%与9.22%。对冲机制固然保障了产品净值的稳定性,但也压缩了其在结构性行情下的上行空间。

  从不同策略的收益分布来看,量化策略的高胜率与高平均收益令其成为资金持续关注的方向,但主观策略中涌现出的高分位产品也不容忽视。某中型私募的负责人表示:“今年的市场是典型的风格碎片化状态,量化多头通过调仓频率在中短期上具有显著优势,但对某些产业链机会的提前判断与深度布局,还是主观选手发挥的场域。”

  宏观扰动下的期货策略“胜负手”,主观与量化再现分野

  期货及衍生品策略在2025年的表现略显平淡,但其背后的逻辑却颇为值得玩味。在宏观扰动频繁、商品趋势难以延续的背景下,这一策略总体录得13.02%的平均收益率,略低于市场整体水平,正收益产品占比为82.43%。但若进一步拆解内部结构,则可发现主观与量化策略之间再度显现出结构性分化。

  以CTA策略为例,主观CTA产品在346只中有274只实现正收益,占比为79.19%,整体平均收益率为15.94%;而736只量化CTA产品中,尽管正收益占比略高(82.74%),但平均收益却只有12.42%。这意味着,尽管量化CTA的胜率略占上风,但在捕捉行情强度与节奏方面,主观策略具备更强的应变能力。

  究其原因,核心仍在于今年商品市场“突发因素驱动增强,趋势延续性弱”的特征。在宏观政策密集调整、地缘事件频发的背景下,商品走势多呈现短周期、高波动、非连续性趋势,诸如黄金、原油等品种反复震荡,给基于历史数据训练的量化模型带来巨大挑战。一位商品策略私募人士坦言:“模型在行情持续性不足时容易出现信号混乱,而主观团队在基本面研究上的反应速度和方向判断,反而取得更佳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其他衍生品策略”平均收益高达20.95%,在期货策略中居首,但该策略样本量仅28只,代表性有限。在波动剧烈但缺乏趋势延续的背景下,小样本策略的高收益并不具备广泛的参考价值。

  相较之下,期权策略则表现出相对稳定特征。199只产品中有171只实现正收益,占比达85.93%,平均收益率为9.58%。这部分得益于期权工具自身的对冲属性,使得在不确定性上升的环境中能稳健控制回撤。

(文章来源:财联社)